張樹模老太太握著筆者的手說,歡迎歡迎,這么大老遠的跑來,累了吧,快坐下歇一會兒,喝杯茶水。張樹模笑得很燦爛,她的手柔柔的、暖暖的,讓人感到特別慈祥。她107歲了,還這般思維敏捷、熱情爽朗。
問您老是用的什么“長壽秘方”把自己保養(yǎng)得這么健康?張樹模說:我呀,嘛秘方也沒有,就是吃家常飯過咱老百姓的平常日子,咱沒那么多講究。76歲的大兒子鄭守璋在仔細回憶后說,我一直跟母親生活在一起,她真的沒有一點兒“特別”之處,飲食上更不講究,吃什么都行,什么都好吃也愛吃。她沒有特別的愛好,也不參加晨練……總之,她太平常了。
也許,太平常就是老太太的不尋常,沒有特別之處就是另一種特別。
張樹模這一輩子唯一的“職業(yè)”是家庭婦女,相夫教子、縫洗漿補、買菜做飯年復(fù)一年,就是她永遠的工作和永恒的生活。但她從來也沒有把家務(wù)活當負擔,在兒子的記憶里,母親總是歡笑著甚至是哼著小曲干家務(wù)活的。90歲以前,她還是全家的主廚,買菜、做飯勁頭十足,到如今,她仍然生活自理,盡量不讓兒子伺候,不僅手絹、內(nèi)褲、襪子等小件東西自己搓洗,屋里的桌子、窗臺一天也擦好幾遍,直擦得锃光瓦亮。老人說,擦洗干凈了看著心里頭多舒坦呀!原來,她是把干家務(wù)活當享受。
平平常常的老太太也曾創(chuàng)造過“奇跡”:90歲那年她不小心摔倒了,兒孫們急忙把她送往醫(yī)院,經(jīng)X光檢查為股骨頭骨折,醫(yī)生認為如此高齡的老人手術(shù)治療太危險。無奈之下,兒子給老母親特制了一張“板鋪”,中間挖了個大窟窿提供“方便”。兒孫們精心照料,靜養(yǎng)還不到3個月,張樹模竟然痊愈了,到醫(yī)院拍片檢查,醫(yī)生拿著X光片直感嘆:真是神了!
張樹模對國家每月給200元百歲老人補貼心存感激,逢人就贊。逢年過節(jié),有關(guān)領(lǐng)導慰問后老人能喜氣洋洋好幾天,她說,我一個老太婆既沒功勞也沒苦勞,不就是多活了幾年嘛,就這么看得起我、關(guān)懷我,我多幸福呀!每到雙休日兒孫、三輩兒、四輩兒的來看望老壽星,五世同堂共享天倫,那真是樂不夠美不夠呀!張樹模說,是兒女們孝順,我才能這么長壽,沒有他們的精心照顧我早就走了。
孩子們對張樹模的照顧也確實細心周到:大兒子是貼身“保姆”,全天候地為母親服務(wù);孫女就住在對面的樓上,為了照顧父親和奶奶,她每天能踏破門檻;住在市里的二兒子也常來常往跟母親親近。張樹模的睡眠格外好,吃過早點要睡一小會兒,中午要午睡,晚上八點多躺下,一覺睡到大天亮。從去年開始,張樹模有時后半夜會醒來,一天兒子起夜,看見母親正坐在床上,便詢問是否不舒服。張樹模說,沒有,醒來看不見你,惦記著你。于是,從那天開始,大兒子不在自己的房間睡了,每晚支上行軍床跟母親睡在一個屋。張樹模半夜醒來,看見兒子在身邊心里就踏實,一會兒又進入夢鄉(xiāng)。張樹模最牽掛的人是遠在貴州的小兒子,她一念叨小兒子小時候的事,大兒子就知道母親想弟弟了,就趕緊給貴州打長途,讓弟弟跟老娘說說心里話。去年,72歲的弟弟回天津看望老娘,兄弟三人圍坐在母親身邊,好像又回到少年時代那美好的時光。
兒行千里母擔憂,在身邊的兒子母親也擔憂。2003年大兒媳因病去世,張樹模也十分悲傷,但她很快就“化悲痛為力量”,重新?lián)P起生活的風帆;大兒子的悲傷卻是“陷進去拔不出來”,情緒低落精神恍惚。張樹模還開導兒子:你要是這樣非愁出病來不可,那可就給孩子們找麻煩了,再說了,我還得指望你照顧,咱娘倆兒高高興興地過日子,去世的媳婦也會安心的……他慢慢地想明白了,也向母親那樣精神抖擻地過生活,每天蹬著小三輪車去買菜,不僅學會了做飯,還學會了給母親按摩,娘倆兒把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其樂融融。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