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盡人間癡男怨女、江湖情仇的金庸大俠,對自己的愛情婚姻卻一直諱莫如深。他的婚姻曾兩次破裂,他心愛的兒子在美國自殺,這一切他都得一一承受。
西湖之戀無疾而夭
以擅長寫武俠小說著稱的香港作家金庸,多年來對自己的感情生活始終諱莫如深,尤其對第一任妻子杜冶芬的情況更是守口如瓶。誰知道他們的感情故事帶著那個特殊時代的傳奇色彩。
1947年的杭州,24歲的金庸(本名查良鏞)在浙江官辦報紙《東南日報》當實習編輯,主持“咪咪博士”欄目。金庸以娛樂性較強的生活問答調(diào)動讀者的興趣,因此贏得許多讀者的喜愛。一日,金庸接到一個小讀者杜冶秋的來信,金庸回信說:“閣下所言甚是,想來一定是個非常有趣的孩子,頗想能得見一面,親談一番?!倍乓鼻锘匦牛骸疤焯煊锌眨瑲g迎光臨。”原來杜家乃上海著名中醫(yī)世家,因為杜夫人喜歡清靜,用8根金條在杭州買了所庭院大宅,假日里與女兒、兒子住在杭州。
金庸在一個星期天下午登門拜訪杜冶秋,邂逅了其妹、時年17歲的杜家小姐杜冶芬。杜冶芬是典型的蘇杭美女,身材頎長面容姣好,喜愛古代詩詞。金庸出身海寧望族,雖然家世已經(jīng)衰敗,但是男方是翩翩才子,女方是江南佳麗。兩個年輕人立刻彼此傾心。沒過幾天,金庸再度登門,送去一疊戲票,盛情邀請杜家一起觀賞郭沫若編劇的《孔雀膽》。從此,金庸成了杜家???,與情竇初開的杜小姐暗地里墜入愛河。
青年時代的金庸一直懷抱著做一名外交官的理想,然而時局動蕩,在仕途上有所發(fā)展談何容易。1948年,金庸應聘于《大公報》擔任國際電訊編輯。金庸被公派南下香港前夕,他匆忙趕到杭州,正式向杜家提親。1949年的早春,兩人的婚禮在上海舉辦,由杜父好友、上海洛民醫(yī)院董院長一手操辦,證婚人是《大公報》香港館經(jīng)理費彝民?;楹蟛痪茫乓狈乙踩チ讼愀?,新婚的甜蜜退去后,金庸立刻投入到繁忙的報館工作,常值夜班沒時間陪伴妻子。杜冶芬一個人在家寂寞無聊,加上因為不會粵語無法找工作,生活過得不愉快。1951年,金庸為了實現(xiàn)外交家的理想放棄了記者工作到北京尋找機會,但由于種種原因而失望地回到香港。夫妻二人的志趣漸行漸遠,最后杜冶芬回杭州娘家,1953年兩人辦理了離婚手續(xù)。事后,杜冶秋回憶說:“有些報紙說查、杜分離是因為查欲求職‘外交官’遭妻子反對,迫不得已才分手的,實際上是無稽之談?!彼J為他們“后來離婚的主要原因,恐怕還是‘愛尚且存在不足’?!?/p>
一段單戀影響終身
1957年,金庸突然放棄了報業(yè)的工作,加盟香港長城電影制片公司當編劇。原來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完全是為了接近這家電影公司的當家花旦夏夢去的。夏夢原名楊檬,喜唱京劇,是一名出色的花旦,因容貌清麗,體態(tài)線條優(yōu)美,艷光熠熠照人,17歲就進入長城影片公司當了演員。由于文化素質(zhì)高,人聰穎靈慧,扮相又極俏麗,所以在銀幕上極有光彩。她現(xiàn)代戲、古裝戲、戲曲、電影皆能勝任,很快成為一線影星。
當時33歲的金庸,由于能夠長期與24歲的夏夢在一起工作,時時都能與之見面或交談,佳人的一顰一笑都使他狂喜不已,心潮澎湃。深陷情網(wǎng)的他神魂顛倒,癡迷日增而忘乎所以。
金庸還開玩笑說:“當年唐伯虎愛上了一個豪門的丫環(huán)秋香,為了接近她,不惜賣身為奴入豪門,我金庸與之相比還差得遠呢!”
但使金庸極其苦惱的是:他雖滿腔癡情,可是夏夢早已名花有主。早在1954年她21歲時,就與年輕商人林葆誠結(jié)婚了。林葆誠雖是從商,卻對藝術(shù)有著濃厚的興趣。他是個電影迷,一天,他跟朋友去長城影片公司看夏夢拍《姊妹曲》,恰巧該片缺一個臨時演員,他就毛遂自薦客串演出,從此與夏夢相識相愛而結(jié)婚。夏夢忠于夫君,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愛慕追求者,一律加以拒絕。
但金庸此時對夏夢已是極難“慧劍斷情絲”了,而夏夢也不可能再接受金庸的愛,但是采取了一種非常友好的態(tài)度對待他。1959年,金庸帶著情感的失意和無奈離開了長城影片公司,去創(chuàng)辦《明報》。就在金庸創(chuàng)辦《明報》不久,夏夢曾有過一次長時間的國外旅游。他就在《明報》上系列報道夏夢的游蹤行跡,開辟專欄《夏夢游記》,一連十多天登載夏夢寫的旅游散文和小說。金庸對夏夢的“藕斷絲連”還表現(xiàn)在他創(chuàng)作的武俠小說中,《神雕俠侶》中冰清玉潔的小龍女、《射雕英雄傳》里冰雪聰明的黃蓉、《天龍八部》中貌若天仙的王語嫣……處處都可以覓到她的倩影。
1976年,夏夢告別了26年的銀幕生涯,移民去了加拿大。在夢中情人遠去異國之際,金庸情心依依,破例把這一件本是很平常的事,一連幾天在報紙的頭版頭條位置上,用了很大篇幅作了詳細報道。金庸苦戀多年,終未修成正果,但畢竟給他留下了一個終生懷念的夢。
剛烈的第二任妻子
1956年5月1日,金庸再次走進了婚姻殿堂,第二任太太朱枚外表典雅而秀麗。她畢業(yè)于香港大學,有很高的英語水平,而且意志堅強,是一個敢打敢拼、風風火火的事業(yè)型知識女性。
1959年,夫婦合作創(chuàng)辦了《明報》,金庸任主編,朱枚是唯一的女記者,工作緊張而又艱苦。開始時,《明報》銷量不盡如人意,甚至面臨倒閉的危險。那時,因為經(jīng)常熬夜,工作時需要提神,沒有多余閑錢的兩個人就買一杯咖啡,兩人一起喝。日子雖然很艱苦,金庸卻常常感到自己很幸福,覺得自己終于找到了知心的愛人。當時朱枚除了照顧4個孩子,幾乎每天從家中送飯給金庸。到1970年,金庸已經(jīng)寫完14部長、短篇武俠小說,他的武俠小說在香港風靡一時?!睹鲌蟆吠鯂H具規(guī)模的成功之時,他們的婚姻卻出現(xiàn)了裂痕。
金庸個性外柔內(nèi)剛,不會輕易改變,而朱枚也是個要強的人。他們的好友香港作家林燕妮曾經(jīng)回憶:“朱枚也屬性剛之人。《明報周刊》總編輯雷煒坡結(jié)婚時,在郊外舉行婚禮,朱枚到場祝賀。金庸問,要不要我送你回家?朱枚只回以淡淡一句:不用了?!边@兩人在困難的日子里,尚能形成一種積極進取的合力,即使偶有齟齬,也會很快消解,而一旦度過難關(guān),外在的壓力小了,兩人之間的矛盾便再也無法掩蓋了。人到中年,兩人痛苦地發(fā)現(xiàn)共同語言越來越少,早年的親昵友愛演變?yōu)槿缃竦睦淠c戒備。于是,婚姻的裂痕越來越大,金庸不愿這段經(jīng)歷了許多考驗的婚姻結(jié)束,他想盡辦法補救,然而生活并未按他的主觀意愿繼續(xù)。
一場流言把這對夫妻推到了崩潰的邊緣:據(jù)說,當時《明報》的社址設在北角英皇道,金庸在報館做得累了,就經(jīng)常去附近的一家餐廳飲杯咖啡,提一提神,松弛一下筋骨。一日,金庸又去這家餐廳喝咖啡,突然有位年輕貌美的女侍應趨前,問他是不是金庸,他說是,就閑聊了幾句。結(jié)賬時,金庸額外給這位女侍應10元小費,這位女侍應受寵若驚,但女侍應立即截住金庸,要將10元錢還給他。女侍應說,金庸是文人,靠寫稿為生,賺錢是相當辛苦的,所以,那10元小費她一定不會要。金庸聽罷滿心歡喜,想不到這位女侍應年紀輕輕,卻說出這番話來。之后兩人就擦出火花。
不久,金庸人生中最痛苦的事情發(fā)生了:長子查傳俠自殺!這一變故成為他和朱枚關(guān)系破裂的導火索。查傳俠在父親的影響下,11歲時就開始發(fā)表文章,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讀書。因為朱枚經(jīng)常大發(fā)脾氣,動輒和丈夫吵鬧。從小目睹了父母的不和后,查傳俠覺得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里很悲哀,對人生充滿了種種悲觀的想法。1976年10月,年僅19歲的他因為一點小挫折而自殺了。金庸與朱枚都覺得應為孩子的死負責,兩人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已無從化解。
金庸與朱玫離婚,沒有得到好朋友們的諒解。朱枚在孤獨和貧困中度過余生,1998年11月8日病死在香港灣仔律敦治醫(yī)院,年僅63歲。金庸曾經(jīng)臉帶愧色地說過:我對不起朱枚,我作為丈夫并不成功,我心里感覺對不起她!
暮年愛人隱身幕后
金庸現(xiàn)任的妻子林樂怡,容貌清麗脫俗,比金庸年輕27歲,她是否就是當年那個女侍應,也無法查證。曾有記者問他最后一段浪漫在什么時候,當時75歲的金庸難受似地說:“那時我已年紀不小了,好似吸毒,你明知那是不好的,但抗拒不了引誘,又吸了。”再婚后,金庸曾送小嬌妻到澳洲留學。辭去《明報》集團董事長后,金庸始終保持著低調(diào)的生活準則。金庸由林樂怡伴著到處旅游和講學,2002年5月,金庸和林樂怡到河南訪問,其間一日,二人神不知鬼不覺地來到一家小餐館,慶祝結(jié)婚紀念日,別開生面、溫馨快樂。有人問金庸如何經(jīng)營“忘年之交”的婚姻,他笑著說:“雖然例子不多,但還是可以的,最重要的是互相尊重。平時她什么都很遷就我,到她發(fā)脾氣時,我便忍住不回嘴。跟她的關(guān)系不算特別成功,又不算很失敗,和普通夫妻一樣?!?/p>
文壇上輝煌得意的金庸,感情豐富卻也遭遇難言的痛苦。他曾無奈嗟嘆:“我對愛情的看法從年輕到現(xiàn)在都沒什么改變,最理想的是一見中情并締結(jié)連理,然后一直愛下去,可惜只能是理想?,F(xiàn)實生活需要婚姻制度,可惜那總讓愛情走樣,不過是人為的勉強結(jié)合,一種妥協(xi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