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年劉曉慶主演的一部電影《芙蓉鎮(zhèn)》,不僅使湘西成為了一個旅游熱點,也令米豆腐聲名鵲起,儼然成了一道與旅游相配套的地方小食。慕名到芙蓉鎮(zhèn)尋足覓跡的游客,吃米豆腐也成了一個必不可少的節(jié)目。
米豆腐其實并非湘西獨有,湖南全境以及貴州、四川都可找到它的身影。我小時候,在眾多的早餐食品當(dāng)中,米豆腐也是赫然在列。俗話說:人生三苦。打鐵、撐船、磨豆腐。做米豆腐和做豆腐差不多,由于本小利微,制作工藝繁瑣,過去賣米豆腐的都是些小攤小販。做米豆腐時先把浸泡過的大米磨成米漿,入鍋煮沸,然后加適量的清石灰水,攪拌均勻,如同做豆腐的點鹵工序。待米漿冷卻,就凝固成了顫顫巍巍的水豆腐狀。米漿中所摻石灰的分量不可過多,以免澀口。比例適中的米豆腐顏色微黃,隱隱透青,口感比普通的米粉略韌,風(fēng)味迥然。
吃米豆腐的關(guān)鍵一是要有好湯,二是能夠吃辣。店家把骨頭湯燉得濃濃的,米豆腐切成手指頭大小的方丁,用撈籬放在滾水中燙至透心。碗中略施油鹽,再灑些切碎的蔥花、蕪荽梗鋪底,然后用滾燙的骨頭湯一沖,再澆一勺紅紅的辣椒油,一碗米豆腐也就被點綴得浮翠流丹。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吃米豆腐也切忌心急。由于湯面上浮了厚厚一層紅油,一不小心就容易被燙了舌頭,須以調(diào)羹輕舀而食,細(xì)細(xì)品嘗。幾口下肚之后,味覺經(jīng)過了辣椒的充分調(diào)動,也變得格外敏感,從舌尖到口腔,到處都是暖暖辣辣的味道,湯的鮮美也在無形中被放大了。那種感覺是很奇妙的,常有吃得滿頭大汗、周身通泰的食客,感覺不過癮,一邊咝咝吸氣一邊喊道:“店家,再來一碗!”
涼拌米豆腐也是比較常見的吃法,又是另外的一種味道。把米豆腐切成長條,放在滾水中燙熟,然后用涼水淋一遍。
用番茄煮成鹵汁,然后加上火腿腸絲、拍碎的南乳花生,與米豆腐拌在一起,吃起來細(xì)膩韌滑,有著一股涼涼的口感,味道也非常不錯。相比起來,我更喜歡傳統(tǒng)吃法,有鮮美的湯底相襯,更能體現(xiàn)出米豆腐的質(zhì)美風(fēng)味。
也有人用米豆腐來當(dāng)做下飯的菜肴。我十多歲的時候,回湖南祖籍,在縣城里隨處可見賣米豆腐的小攤。一些挑著農(nóng)產(chǎn)品到縣城售賣的農(nóng)民,中午的時候,買一碗滾燙的米豆腐,然后用來泡自己攜帶的米飯,就吃得十分滋味。
有天我在一家小店里吃米豆腐,見店家正在制作調(diào)味的辣椒油,一口一米見方的大鍋內(nèi),盛著大半鍋的辣椒粉,用熬熱的植物油浸泡,就成了紅彤彤的辣椒油。我好奇地問店家,吃米豆腐的人多不多,這一大鍋辣椒油能用多久。他笑著答道,用不了好久的啦!
家鄉(xiāng)人對米豆腐真是有著無比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