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中國的大部分孩子不一樣,我少年時喜歡的童話或者說寓言,不是伊索、格林和安徒生,而是博爾赫斯、克爾凱戈?duì)枺?,這兩個寓言都和我居住的城市有關(guān)。
第一個寓言是關(guān)于博爾赫斯的,博氏在一個叫《伍夫尼克》的寓言中說,這個世界雖然人口眾多、戰(zhàn)爭頻仍,但,你一點(diǎn)也不必為此憂慮,因?yàn)槿祟愂冀K有三十六個正直的人,他們互不相識,但共同支撐著這個世界;他們從來都是單槍匹馬,且從不驕傲,從不受賄,因?yàn)樗麄儾⒉恢雷约壕褪沁@三十六個人中的一個。
杭州有一個地方叫井亭橋,橋邊有一家酒樓叫天香樓,少年時我和表弟表妹表姐們經(jīng)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從天香樓的后門廚房進(jìn)入,穿過鍋爐房、配菜間、爐臺,到達(dá)裁縫阿昆師傅的天井,再從養(yǎng)著珍珠、水泡、龍種金魚的三只大缸前通過,進(jìn)入香港皮鞋店的后門,右手轉(zhuǎn)彎到豐衣棉布店,然后一腳踏出,趕在大人們之前到達(dá)延齡路。大人們明明看見我們剛剛在家里好好待著的,怎么就突然出現(xiàn)在他們前面了呢:“……小赤佬,哪里鉆出來的!”我和表弟表妹表姐們齊聲回答:“人類始終有三十六個人,他們互不相識,但共同支撐著這個世界?!?/p>
那時候,我進(jìn)行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是把我所熟悉的人一個一個地進(jìn)行篩選,然后鄭重地認(rèn)為,阿昆師傅絕對是三十六個人中的一個,他肯定是在用每天做衣服的方式,默默地支撐著這個世界。因?yàn)?,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三十六個人中的一個,所以這事情就沒法問,只能猜。有一次,我們照例穿過他的裁縫鋪,他轉(zhuǎn)身拉住了我,塞給我一張字條,上面寫著十一個字: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字是裁衣服的劃粉寫的,筆跡很粗。還有一次,我們把他穿著樣衣扎著針的模特弄倒了,他居然說:“倒得好,倒得好,我要請你們吃桂花糖藕?!?/p>
好幾次,我默默地對自己打賭,如果這次我趕在祖父前面到達(dá)延齡路,如果這次我趕在姨父前面到達(dá)延齡路,如果這次我趕在母親前面到達(dá)延齡路,那阿昆師傅就一定是三十六個人中的一個了,結(jié)果每次都獲得成功。
后來,延齡路改叫延安路,浣紗河被填,天香樓搬走他處,父親的大妹我的姨娘也去世,后來城市變得越來越大,我的確認(rèn)三十六個人的行動被迫終止(后來的幾年,我覺出,三十六個人再也無法在現(xiàn)實(shí)中尋找,我貼出了公告,一是遇雨順延到下一個世紀(jì),二是不得不改在室內(nèi)的文字中進(jìn)行,請各位知照)——而且,近來,我常常為這個城市難過,大,天啊,你能大得過紐約嗎?馬路寬,拜托,你能寬得過巴西的里約熱內(nèi)盧嗎?我心想,我只要一個城市,能一如既往地保持那個可以從后門進(jìn)入,然后穿街走巷突然出現(xiàn)在另一處意想不到的地方的感覺就好。同樣,近來,我也常常為作家們難過,要知道,一個人的理想主義濃度要勝過作家十萬倍,才剛剛好夠得上做一個普通作家,那些沒有理想主義的作家去經(jīng)商、辦網(wǎng)站、入仕途做官該有多好。
第二個寓言是關(guān)于克爾凱戈?duì)柕?,這位丹麥的哥本哈根人居然會說出世界上還有一個叫第歐根尼的人,真是有趣:“……馬其頓國王菲力普威脅將圍困科林洛城,于是該城所有的居民都迅速行動起來,忙于本城的防衛(wèi)。他們有的擦拭武器,有的搜集石塊,有的修補(bǔ)城墻。第歐根尼看到這一切,趕快把斗篷裹在身上,并開始沿著城中的街道起勁地來回滾動他的木桶,免得成為如此眾多勤勉市民之中唯一游手好閑的人?!?/p>
杭州有一個地方叫中天竺,中天竺有一座寺廟叫法凈寺,每年的大年初一凌晨,那里是燒頭香的好地方,成千上萬的人匯集到這里,為來年的幸福求簽占卜。2005年的除夕夜,我在法凈寺的主殿前,見到一位女子在新年祈福法會現(xiàn)場長跪不起,她的奇異虔誠與事后游蕩中的迷離表情,以及整個寺廟里那種打土豪分田地樣的燒頭香氣氛,令我急忙用握攝像機(jī)的手,去買了足夠多可以混淆事實(shí)的蠟燭和香,來暗示自己一定也是一位虔誠的信徒——這個時候,我想到了第歐根尼,想到了克爾凱戈?duì)柕摹皾L木桶”具有的普世意義。
就拿斷橋來說,因?yàn)橛邪咨吆驮S仙的情結(jié)在,那些不談戀愛的人到杭州似乎成了一種恥辱,他們埋頭走路,低頭觀景,有補(bǔ)償心理的還會實(shí)施招妓或去酒吧嘗試一夜情;再者,杭州也是個熱衷于股票的城市,相當(dāng)?shù)暮贾萑擞X得不做股票似乎羞于做杭州人,于是買了很多的基金和房子來充斥盈利身份,防止被時代邊緣化。
現(xiàn)在幾乎可以認(rèn)定,我就是第歐根尼式游手好閑的人,我滾的文字木桶,也是一種躲避人家說我游手好閑的方式。但我同時又堅(jiān)信,興許自己才是三十六個人中的一個,像裁縫阿昆師傅一樣,每天用寫文章的方式默默地支撐著這個世界,再用支撐這個世界的信念考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