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8月12日凌晨。柏林街道上,所有燈光突然熄滅。軍車的大燈照亮了東西柏林的分界線。東德士兵只用了六個小時,就在43公里長的邊界線上筑成一道用鐵絲網(wǎng)和水泥板構成的臨時屏障。13日中午12點37分,以一個路口宣布封鎖為標志,柏林正式被分割,在人們猝不及防的情況下,柏林墻聳了起來,以致許多西德人也被阻隔在墻的東邊,無法回家。
為了防止東德人偷渡,8月18日,東德政府開始全面整固這個代號為“中國長城第二”的工程,不僅建在東西柏林之間,而且穿過萊茵河,延伸到整個東西德邊界,長達160余公里。墻的外圍是一道3.5米高的通電的鐵絲網(wǎng),鐵絲網(wǎng)與墻體間有50米寬的空地。在這片無人地帶,還建有300多個觀察炮樓,22個暗堡,設有數(shù)千個電子眼及250余只警犬。
在建墻前的秘密籌備階段,赫魯曉夫和蘇軍駐東柏林的最高指揮官坐在小汽車里秘密地視察了柏林。墻建成后,赫魯曉夫發(fā)表講話說:“柏林墻是阻止西方帝國主義侵略的籬笆,德國工人階級修起這堵墻后,惡狼就再也別想闖進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了!”
此后的事實卻是“惡狼”沒有闖進來,愈來愈多看上去純潔的“兔子”,要穿越這道籬笆跑到“狼穴”里去。
地面逃亡最簡單的方式是直接翻墻而過。僅僅在墻聳起來幾天后,18歲的東柏林青年彼得·費希特爾在到達墻根翻身躍墻時身中數(shù)彈,墜落在東柏林一邊的墻下,流血不止。他不停地呼喊救命,驚動了西柏林一邊的邊防軍人。當西柏林軍人們冒著同樣遭槍擊的危險,翻身躍墻將這個東德青年抬起來,再翻到西柏林一面時,費希特爾的心臟停止了跳動。
地下逃亡者更是令人嘆為觀止。一條穿越柏林墻的地下隧道,就在東德邊防軍的腳下,魚不驚水不跳地挖了六個月,全長145米,距地面距離是12米,隧道內(nèi)部高度不足一米,確切地說,只有70公分。這隧道是由西邊往東邊挖的,共有36個男人和一位23歲的女青年參加了這項秘密工程,他們中的多數(shù)人有親人、朋友在東柏林。最后有57位東柏林人成功地從這個隧道中出逃。
1968年,一位東德青年用摩托車馬達,配上自己組裝的鋼板和導航、壓縮氣體等裝置,在家里造出了一艘只能乘一個人的小潛水艇。在水下航行超過5個小時后,才從西德那邊冒出來,其中沒有發(fā)生任何事故。該青年高技術含量的逃亡過程,使他一上岸后即成了名人,許多家機械公司競相聘用他為設計師。后來他還真在機械設計上大有成就。
1979年的一個夜晚,從東德一個家庭的后院升起了一只巨大的熱氣球。氣球下面的吊籃里裝著兩個家庭兩對夫婦和他們的四個孩子。這個氣球完全由這兩個家庭手工制作,此前兩個家庭關起門來進入“學習型社會”,從材料學、工程學,到氣體動力學、氣象學熱氣球……由自學成才到投入實踐,前后用了數(shù)年時間。
前東德國家安全部的德文簡稱叫“斯塔西”(Stasi),于1950年4月成立?!八顾鳌钡穆氊熤饕謱?nèi)和對外兩個部分。對內(nèi)主要是掌握民眾的動態(tài),打擊反對派,維護國家政權;對外承擔情報搜集任務,主要是與當時蘇聯(lián)的情報組織“克格勃”協(xié)作,開展對西方國家、特別是對西德和美國的情報偵察。
“斯塔西”是前華沙條約組織中最強大和最成功的秘密警察機構,不論是資金、人員和設備都屬世界一流。前東德有1600萬人口,而“斯塔西”的工作人員達9.1萬人,也就是說每180個人中就有一人在這個機構工作。此外,還有1000多名專職電話竊聽人員和2000名私人郵件秘密檢查人員,后者的職責是凡是來自國外或從國內(nèi)發(fā)往國外的信件都必須拆開檢查,被認為有問題的信件要復印存入檔案。“斯塔西”還有大量不在編的,即分散在各地、各種機構、各種組織中的17.3萬名被稱為“眼線”的告密者。兩者交織一起,形成了一張遍布全國的巨大特務網(wǎng)。
通過跟蹤、監(jiān)聽、審訊,前東德國安部系統(tǒng)形成了大量的紙質(zhì)檔案、音像檔案和實物檔案。據(jù)東德并入聯(lián)邦德國后有關部門統(tǒng)計,各種檔案資料如果豎起來排放長達180公里,另外還有4000萬張卡片、幾十萬份電話竊聽記錄,檔案涉及到500萬人的情況,已近占到總?cè)丝诘娜种弧?/p>
至2005年,已經(jīng)向社會公開的前東德“斯塔西”的個人檔案達450萬份。10年來,幾乎每個月都有過去的特務或“眼線”受到揭發(fā),學術界、媒體、甚至宗教界也經(jīng)常有人被卷進來,政黨更是無一幸免。檔案還顯示,有些男女被“斯塔西”盯了幾十年,長期負責監(jiān)視的“眼線”不是別的什么人,而是與自己生活在一個屋檐下的妻子,或者丈夫;甚為“黑色幽默”的是,有的夫妻銅婚銀婚相敬如賓如膠似漆,背地里相互竟做了十幾、二十年的“眼線”……
總喜歡以黨和國家的名義、實際上是自己給自己授一大堆勛章的昂納克,已經(jīng)失去對世界的變化和對東德體制內(nèi)一系列嚴重弊病的評估能力。在他掌握最高權力的近二十年里,這個過于漫長的時代,用八個字可以概括: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整個社會成了一條被既得利益集團牽著的牛,牛到處找涼快地方臥下,懶洋洋地反芻,而這地方必定是舊體制盤根錯節(jié)之處。
他從骨子里害怕“改革”這兩個字,恍若它們是一顆定時炸彈上的引信。他只講“革新”,但他的“革新”,像是在自己的皮帶上伸縮兩個孔而已,只是為著進一步適應自己的肚腩。
1988年10月,民主德國四十周年國慶,舉行了盛大的火炬游行。參加游行的人都是事先經(jīng)過仔細篩選的,基本上都是自由德國青年聯(lián)盟的積極分子,德國統(tǒng)一社會黨的青年黨員,和與黨的關系比較接近的其他黨和社會組織的年輕成員。這支以年輕人為主的游行隊伍里,出現(xiàn)了大量寫有“改革!”兩字的標語牌。在經(jīng)過觀禮臺前時,許多人望著觀禮臺上的戈爾巴喬夫喊:“戈爾巴喬夫!幫幫我們!”……
昂納克當時有些神思恍惚,像是站不住了。可不到凌晨,他就在有國家安全部部長參加的一個緊急會議上,咬牙切齒說:這后面一定有西方敵對勢力操縱!
兩個月后,出生于薩爾地區(qū)一個煤礦工人家庭、黨證號碼是A 0000001的昂納克,被自己的黨開除出黨。
接著,曾經(jīng)創(chuàng)造了短時期高效率的民主德國,不得不落下自己的帷幕,等著強大的鄰居過來打掃這個破敗不堪的劇場。
1990年10月,統(tǒng)一后的德國政府組織專門小組調(diào)查昂納克涉嫌于1961-1989年間200名東德人越境被打死事件。
次年3月13日,昂納克被秘密送去蘇聯(lián)。蘇聯(lián)解體后,俄羅斯政府接受德方要求,宣布驅(qū)逐昂納克出境。1992年被引渡回國受審,但因患癌癥,獲準前往智利投靠女兒和女婿生活。兩年后,病死在異國他鄉(xiāng)。
民主德國留給我的最后印象,誠如一位叫G. Arbatov的美國蘇聯(lián)問題研究專家,對前蘇聯(lián)時期的一個觀察,我們只需要將“蘇聯(lián)”兩個字換成“東德”就可以了。它的大意是:
蘇聯(lián)時期的意識形態(tài)將政治生活限定于極狹小的范圍,它根本不適合于發(fā)現(xiàn)和分析變化著的社會現(xiàn)實,不適合于動員社會上的智能潛力與積極力量去解決出現(xiàn)的問題。大大小小的勃烈日涅夫們,壓倒一切的任務,就是堅定不移地抵制變動,不惜任何代價維持現(xiàn)狀。因此,官方意識形態(tài)的這張巨網(wǎng),就是要把各級國家機關、黨組織、社會科學界、大眾傳媒……統(tǒng)統(tǒng)納入其內(nèi),它的最高也是唯一的使命,就是將自己扮成一條美麗、光彩的花邊,幫助掩蓋日趨嚴重的問題,飾以穩(wěn)定、成功和進步的假象。
(摘自《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