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是非常重要的定律之一,下面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應用于串并聯(lián)電路分析中的常見錯誤進行例析。
例1 如圖1所示的電路中已知電源電動勢ε=36V,內(nèi)電阻r=2Ω,R1=20Ω,每盞燈額定功率都是2W,額定電壓也相同。當K閉合調(diào)到R2=14Ω時,兩燈都正常發(fā)光;當K斷開后為使L2仍正常發(fā)光,求R2應調(diào)到何值?
錯解 設(shè)所求電阻R′2,當燈L1和L2都正常發(fā)光時,即通過燈的電流達額定電流I。
點撥 電路中的局部電路(開關(guān)的通斷、變阻器的阻值變化等)發(fā)生變化必然會引起干路電流的變化,進而引起局部電流電壓的變化。應當牢記當電路發(fā)生變化后要對電路重新進行分析。
例2 如圖2所示電路,已知電源電動勢ε=6.3V,內(nèi)電阻r=0.5Ω,固定電阻R1=2Ω,R2=3Ω,R3是阻值為5Ω的滑動變阻器。按下電鍵K,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觸點,求通過電源的電流范圍。
錯解 將滑動觸頭滑至左端,R3與R1串聯(lián)再與R2并聯(lián),外電阻
R=(R1+R2)R2R1+R2+R3=(2+5)32+5+3=2.1(Ω)
I= εR+r=6.32.1+0.5=2.4(A)
再將滑動觸頭滑至右端R3與R2串聯(lián)再與R1并聯(lián),外電阻
R′=(R2+R3)R1R1+R2+R3=(3+5)22+5+3=1.6(Ω)
I ′=εR′+r=6.31.6+0.5=3(A)
正確解答 將圖2化簡成圖3。外電路的結(jié)構(gòu)是R′與R2串聯(lián)、(R3-R′)與R1串聯(lián),然后這兩串電阻并聯(lián)。要使通過電路中電流最大,外電阻應當最小,要使通過電源的電流最小,外電阻應當最大。設(shè)R3中與R2串聯(lián)的那部分電阻為R′,外電阻R為
R=(R2+R′)(R1+R2-R′)R2+R′+R1+R3-R′)=(R2+R′)(R1+R3-R′)R2+R1+R3)
因為,兩數(shù)和為定值,兩數(shù)相等時其積最大,兩數(shù)差值越大其積越小。
當R2+R′=R1+R3-R′時,R最大,解得
R′=2Ω,R大=(3+2)(2+5-2)3+2+5=2.5Ω
因為R1=2Ω<R2=3Ω,所以當變阻器滑動到靠近R1端點時兩部分電阻差值最大。此時刻外電阻R最小。
R小=(R2+R3)R1R1+R2+R3=(3+5)22+5+3=1.6Ω
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有:
I小= εR大+r=6.32.5+0.5=2.1A
I大= εR小+r=6.31.6+0.5=3A
通過電源的電流范圍是2.1A到3A。
點撥 不同的電路結(jié)構(gòu)對應著不同的能量分配狀態(tài)。電路分析的重要性有如力學中的受力分析。畫出不同狀態(tài)下的電路圖,運用電阻串并聯(lián)的規(guī)律求出總電阻的阻值或阻值變化表達式是解電路的首要工作。
例3 在如圖4所示電路中,R1=390Ω,R2=230Ω,電源內(nèi)電阻r=50Ω,當K合在1時,電壓表的讀數(shù)為80V;當K合在2時,電壓表的讀數(shù)為U1=72V,電流表的讀數(shù)為I1=0.18A,求:(1)電源的電動勢(2)當K合在3時,兩電表的讀數(shù)。
錯解 (1)因為外電路開路時,電源的路端電壓等于電源的電動勢,所以ε=U斷=80V;
(2)IA= εR2+r=80230+50=0.29A
U2=I2R2=0.29×230V=66.7(V)
正確解答 (1)由題意無法判斷電壓表、電流表是理想電表。設(shè)RA、Rv分別為電流表、電壓表的內(nèi)阻,R′為電流表與電阻器R1串聯(lián)后的電阻,R″為電流表與電阻器R2串聯(lián)的電阻。則K合在2時:
RA= U1I1-R1=720.18-390=10(Ω)
R′=RA+R1=10+390=400(Ω)
R″=RA+R2=10+230=240(Ω)
當K合在1時,ε80=RV+50RV
當K合在2時,ε72=RVR′RV+R′+50RVR′RV+R′
由上述兩式解得:R1= 400Ω,ε=90V
點撥 本題告訴我們,有些題目的已知條件隱藏得很深。僅從文字的表面是看不出來的。只好通過試算的方法判斷。判斷無誤再繼續(xù)進行解題。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nèi)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