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山寨機利用自己低廉的價格迅速占領了那些跨國公司還未涉及的市場空隙。面對洶涌而來的山寨機登陸狂潮,人們迷惑了,因為在有些人眼里,山寨機意味著低廉的價格以及豐富的功能;而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山寨機則意味著劣質以及黑色產業(yè)鏈。
價格低廉之謎
據記者了解,一些市面上的高仿機基本是原機價格的1/5左右?!肮δ芡瑯拥氖謾C,大品牌憑什么賣得那么貴?大牌手機就是暴利?!庇形簧秸瘷C的粉絲這樣認為。也有消費者認為山寨機采取的是薄利多銷的銷售策略,因此價位很低。事實果真如此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圈內人士表示:“對于諾基亞、摩托羅拉、索愛這類知名品牌的手機來說,不同的系列采用不同的軟件和硬件平臺,而這些平臺中的程序設計都需要耗費相當大的人力和財力。一般說來,一款普通手機的軟件設計大約需要200名左右的軟件工程師耗費8~10個月左右的時間完成。因此在每款手機剛剛上市的時候,手機的價格往往是由軟件成本和硬件成本共同決定的。然而隨著手機面世時間的延長,手機廠商會不斷降低價格,其原因在于軟件成本已經逐步收回,剩下的只有硬件成本了,這也是為什么手機價格越降越低的原因。”
對于山寨機來說則不然,因為它們沒有所謂的軟件開發(fā)成本,山寨機廠商直接從臺灣某公司購買芯片和全套軟件。據了解,正規(guī)品牌手機程序設計工作結束之后,都會有專門的測試部門對手機進行專業(yè)測試,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及隱患,這期間大約需要2~3個月的時間,而這段時間對山寨機來說也是不存在的?!皬挠布杀旧峡?,手機的硬件主要包括CPU、內存、閃存、顯示屏、芯片等等。而山寨機無論是制作工藝還是在原材料選擇上,都比正規(guī)手機質量要差?!币晃粯I(yè)內人士透露說。從幾位購買了山寨機的用戶那里,這樣的說法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
沒有售后保障也是山寨機價格低廉的原因之一。此外,圈內人士指出:“山寨機除了自身成本低廉外,不用進行入網檢測,不用繳納國家稅款,這在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成本?!?/p>
違法之辯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系的趙老師認為:“山寨機沒有通過國家有關部門的許可,任意進入市場顯然是違法的。”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山寨機有相當一部分屬于高仿機,外形和功能與知名品牌手機極其相似,很容易讓消費者產生錯覺,可拿到手中才知道此物非彼物,大呼上當。
北京聯華律師事務所的李律師認為,這類高仿機在外形和功能上模仿知名品牌手機,可能會侵犯到知名品牌手機的知識產權;而注冊商標采取相同或相似的文字,導致消費者對兩者產生混淆和誤認,這實際上也已經構成了商標侵權。然而,廣州的一位張律師則有不同的看法。張律師認為,手機外形侵權比較難判斷,手機本身還涉及到核心性能和核心技術等多個方面,并且要看品牌手機是否已經申請專利。從法律的角度來說不是很好界定。
盡管山寨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其支持者卻不在少數。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著名電信專家闞凱力認為,山寨機的出現是我國手機產業(yè)的一大創(chuàng)新,是對手機產業(yè)鏈的一項重大革命。闞教授認為山寨機中走私的黑手機和高仿機是違法的。把這兩類剔除掉,現在市場上大量出現的是品牌比較小或不是很知名的品牌手機,這種手機的生產模式,把諾基亞、三星、摩托羅拉等品牌手機需要較長研發(fā)周期的生產模式給打破,取得了不錯的市場效應。
由此看來,有不少業(yè)內外人士認同山寨機,認為其發(fā)展速度如此之快有一定的合理性。于是,有業(yè)內人士獻計,與其想辦法將其完全禁止卻很難達到理想效果,還不如仿照《水滸傳》的“招安”政策,比如對山寨機企業(yè)采取兼并或者合作的方式,令其走上正規(guī)的生產銷售模式,利用自身優(yōu)勢合理合法發(fā)展,這樣做也有利于我國民族手機產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
摘自《法制與新聞》2008年8月12日
編輯/王文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