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教學改革的熱潮中,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這種現代教育先進技術,是教學工作順應時代要求,是教育向前發(fā)展再上新臺階的表現,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在小學教學實踐中,多媒體能夠有效地為學生提供感性材料,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具有聲像結合、圖文并茂、形象直觀、動態(tài)逼真等特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能夠使教學達到最優(yōu)化,使學生直接受到美感熏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彌補了傳統教學的枯燥和乏味,使學生能夠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
一、小學教學運用多媒體教學的積極意義
(一)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睂W生要獲取知識,就必須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學生一旦對所學學科產生興趣,他就會克服一切困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學生學習的課本是靜止的,無聲無色的,很多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如果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教學內容通過多種媒介有序地展現給學生,就能夠刺激學生的多重感官,增強學生學習的真實感,使枯燥無味的課文變?yōu)樯鷦佑腥さ膱鼍?,讓學生看到它的形狀和顏色,聽到它的聲音,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情感
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教學需要,化靜為動、動靜結合,使靜態(tài)的知識動態(tài)化:能直觀生動展示圖形的變化,有效地激發(fā)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使教與學充滿了生機,使學生學得主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逐步了解了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在課堂中,通過多媒體的教學手段,有效地溝通學生腦海中已產生的新表象,既提高了學生的解題能力,又培養(yǎng)了想象力。
運用媒體教學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如:語文是人們表情達意的主要工具,學生學習語文不但要理解文章的內容,還應該領悟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使自己受到感染和教育。小學語文教材都是文質兼美的,作者遣詞造句非常準確傳神,老師此時兼顧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營造氣氛,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的共鳴。
(三)利用多媒體,展現過程,啟迪學生積極思維
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告訴我們,小學生對具體的、形象的事物能夠更快、更準確地理解、接收。運用多媒體技術,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強學生的理解,使記憶的內容更長久、更牢固。結合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在學生的感知階段創(chuàng)設情景,提供與所學內容相配的聲音、圖像、動畫,將抽象的文字與逼真的情景結合,能有效地幫助學生認識知識,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如《看月食》這一課,什么是月食,學生很難理解,太陽、月亮、地球,三者在宇宙中的位置也是很蒙眬的。將太陽、地球、月亮三者的運動及月食形成的整個過程制作成課件,使學生身臨其境,多重感官同時參與,準確理解所學知識,那么對月食前后月亮的變化學生也就不會搞混了,同時還激發(fā)了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
(四)利用媒體,因材施教
多媒體輔助教學打破了齊頭并進的錯誤做法,解決了傳統教學不能解決的“多邊互動,因材施教”問題。即優(yōu)秀生可以快一點前進,差生可以慢一點。利用計算機的分組輔導、個別輔導、交互輔導功能,教師可以將整體教學和個別輔導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因材施教,比較自由充分地發(fā)揮個性,不至于因為要照顧差生放慢速度而使優(yōu)生吃不飽,也不至于因為要照顧優(yōu)生加快速度或加大難度而使差生吃不消,優(yōu)生和差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優(yōu)生從被動等待中解放出來,差生從被動壓抑中解放出來;小學課堂教學呈現出多邊互動、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場面,每個學生都在自覺地尋求知識發(fā)展自己。于是主動性、積極性、趣味性由于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介入而融為一體,學習效率和教學技能相應得到提高。
(五)增大信息容量,讓數學走進學生生活
當今世界上最鮮活的、具有明顯時代特征的學科教學素材和教學內容,由于課程標準和教材編寫的限制,很難在教材中反映出來。然而現實的生活材料,不僅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能夠大大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因此,數學學習材料的選擇應十分注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實效性。
二、小學教學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隨著多媒體網絡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廣泛運用,小學教學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然而,過分依賴現代教育技術也給教學帶來了新隱患。
(一)重機械操作,輕思維訓練
由于多媒體具有傳遞信息節(jié)奏快,容量大的功能,所以教師往往利用它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以訓練擴展學生的知識面。但必須注意,利用多媒體的目的是要改革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要活動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如果僅僅把課堂上教師的主要活動變成操作鼠標,學生的主要活動變成了看屏幕,雖目不暇接,而思維卻處于休眠狀態(tài)。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除了看到幾個好看的畫面外,根本沒有思考活動的參與。類似這樣的教學,提供的材料越多則造成的危害就越大。
(二)重形式主義,輕實用性
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是目前最先進的教學手段,但如果不因課制宜,就會陷入形式主義泥潭。如三言兩語能講清的問題也要做成三維動畫,隨時隨地可取之物也要用課件模擬,更有甚者,教師把本來應該讓學生自己親自動手的修改病句、段落排序等內容也做成軟件,用于演示、播放。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必須選準最佳作用點和最佳作用時機,講求實效性。不宜用時不用,宜少用時不多用。
(三)重單向傳輸,輕學生反饋
單向傳輸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只有信息傳輸,沒有情感等的傳輸;二是信息傳輸的方向由教師或計算機指向學生,沒有學生的反饋。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人腦”操作“電腦”來達到“電腦”教會“人腦”的模式。其中大部分課件又采用了視聽模式,如果教師僅僅通過計算機向學生傳輸信息,而學生僅僅利用計算機提供的材料進行學習,則學習效果就無法或很少反饋回去。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計算機只是一種輔助教學工具,它再智能化也無法代替教師作為人特有的教育功能。
總之,多媒體教學模式的教學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生機,無論是在調動學生積極性,有效促進后進生轉化還是在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等方面都有積極意義,恰當利用多媒體組合功能。不但可以加大課堂容量,而且能調節(jié)學生的情緒,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拓寬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只要我們肯下苦功實踐,就一定能取得理想效果,就一定能使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
(作者簡介:河南省駐馬店人,小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