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五年爭議終于塵埃落定的電信業(yè)重組,遭到許多質疑之聲。
社會意見質疑新電信、新聯(lián)通、新移動三足鼎立之勢,無法打破電信業(yè)的壟斷;業(yè)內的質疑之聲主要是對于3G網絡建設將浪費大量的資金,中國3G標準是否得以確立,在重組過程中行政主導與市場操作如何協(xié)調的問題,中國主要電信運營商都有子公司在香港、紐約市場以及A股市場上市。
首先要承認一個前提,電信重組必須進行。重組既有助于確立中國信息產業(yè)發(fā)展的遠景規(guī)劃,也能改變目前中移動一家獨大的虛假競爭格局。
在數(shù)年的爭論中,我國的3G標準遲遲未能確立,2010年之前國際4G標準將出臺,拖延的結果是我國既趕不上國際3G標準的步伐,也無法確立自己的3G標準,戰(zhàn)略上損失極大。無限期扯皮的另一惡果是我國電信業(yè)目前壟斷格局有加固之勢,由于移動對于固話的替代作用,中移動擁有70%的市場占有率,按照2007年年報,中國移動全年凈利潤870.62億元,中國電信、中國網通和中國聯(lián)通三家凈利潤之和450.97億元,僅為中移動的一半。這種局面持續(xù)下去,中移動將一統(tǒng)除寬帶接入以外的市場。
電信重組建立了競爭平臺的兩根基礎性支架。
第一根支架,建立三家擁有同等社會資源吸納權的大型上市公司,這三家都是上市公司,都有政府的同等扶植政府,稅收政策等方面享受的待遇完全一樣。
第二根支架,三家公司同時獲得全業(yè)務運營牌照,中國通信可以進入移動業(yè)務,中國移動可以介入寬帶業(yè)務,中國聯(lián)通可以在固話、移動與寬帶方面一顯身手。由于移動目前所占的市場份額,可能龍頭地位不會在短期內被撼動,但起碼重組使另外兩家有了競爭的基礎條件??梢哉f,目前中移動一家獨大的地位正是2002年不科學的重組方式造成的結果。以全業(yè)務作為競爭手段,而不是以不科學的以分業(yè)務、分地域作為競爭手段,是一個長足的進步。與以往重組相比,此次重組換湯亦換藥。
維護市場競爭秩序與公平競爭的《電信法》作為一部電信領域的“反壟斷法”一直“難產”。另一方面,由于電信網絡投資額大、技術密集度高,因此具有自然壟斷特性。自然壟斷并不可怕,只要有關方面允許行業(yè)準入,就能對業(yè)已進入的市場主體產生足夠的威懾力。
預計兩三年以后,電信業(yè)重組完成,三家運營商逐漸勢均力敵,為了避免在競爭中兩敗俱傷,符合經濟理性的做法是結成價格同盟,保持一定的營利區(qū)間。
上世紀40年代以后,國際石油市場有所謂“七姐妹”之稱,即??松?新澤西標準石油)、德士古(德克薩斯石油公司)、雪佛龍(加利福尼亞標準石油)、美孚(紐約標準石油)、海灣石油、皇家荷蘭殼牌、BP(英伊石油公司),這七家石油公司劃分各自市場疆界,形成價格同盟。競爭公司多達七家,最終都形成了價格同盟,在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電信市場只有三家全牌照運營商,形成價格同盟的概念要高于“七姐妹”。
“七姐妹”走向沒落的原因是全球范圍內油田的國有化浪潮。我國電信行業(yè)本就國有控股,目前在走向市場的過程中。要約束價格同盟需要不同的辦法,一要讓投資者成為約束者。增加股權多元化比例,使各個公司不得不用強大的營利能力對投資者負責;二應放開市場準入,對目前的競爭主體形成競爭的核威懾力,三讓消費者成為監(jiān)管者。盡快通過《電信法》,以法律約束企業(yè)為消費者利益負責,同時允許一些小型公司以合理的價格租用3G網絡,在電信市場中放入幾條鲇魚。如此一來,市場活力與壟斷的可能性會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