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jīng)以為可以用自己的真誠去對抗這個嚴酷的大環(huán)境#65377;而事實是,只要你走進森林,下場只有兩個,一個是與你曾經(jīng)不屑的野獸們?yōu)槲?,另一個,則是被悲慘地吃掉#65377;
三年后你們就可以買下一套本城核心地段的房子?
這是2004年,房地產(chǎn)業(yè)正風(fēng)生水起,走到哪里都能聽見有人在談?wù)撘宦凤j紅的樓市#65377;房地產(chǎn)就像一塊極具誘惑力的巨大蛋糕,人人都想分而羹之#65377;
拿到吉家地產(chǎn)的Offer時,我激動得跳起來#65377;誰都知道吉家地產(chǎn)是全城最大的房產(chǎn)公司,光分店就有55家,每天光二手房和租賃房屋成交率就高達90%!傳聞有師姐進去工作不到兩年就買房,而同時期其他同學(xué)卻連存款都還只是奢望#65377;
第一天的培訓(xùn)課上,我一絲不茍地做筆記,同進來的一共13個伙伴,是主管從150個應(yīng)聘者中精心挑選出來的,面目精干的主管語氣激昂地用馬克筆在白板上給我們畫提成圖:假設(shè)每個人一個月做成三筆業(yè)務(wù),而每筆業(yè)務(wù)的提成是3%,那么第一個月你們可能拿到的提成是賣出去房子的10%,按照階梯倍數(shù)提成法,第二個月你們得到的提成就會是20%,第三個月則是30%……以此類推,只要好好努力,三年后你們每個人都會擁有一套位于本城核心地段的房子?
望著白板上那個令人震驚的數(shù)字和結(jié)果,我們的嘴巴都快合不攏了!而我身后的窗外正矗立著的一棟棟高樓大廈,它們無一不造型時尚價格昂貴,它們仿佛是這個城市最意象的符號,冰冷又高傲地等待人們來征服#65377;
這是房地產(chǎn)暴利的時代,可我只是想賺到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65377;
一個星期培訓(xùn)期后,13個人被淘汰了8個,最后一天培訓(xùn)結(jié)束時,主管長長地舒了口氣,他微笑著對最后剩下的5個人說:“恭喜你們順利過關(guān)#65377;”
態(tài)度若十二分認真,說不定就會為自己爭取到哪怕只有1%的可能#65377;
大學(xué)四年的最佳辯手,三年演講比賽一等獎,我對自己充滿信心#65377;賣房子么,不過是動嘴皮比耐力,對我來說這簡直太小兒科了#65377;
我甚至暗下決心,一定要成為5個人中第一個簽下單子的人,讓主管看看我的實力!
那年冬天,如果你不幸也生活在逼仄陰冷的B城,你可能會看到過一個女孩總是穿梭在各大樓盤或小區(qū)里捧著筆記本仰著頭數(shù)樓層,那姑娘的姿勢挺傻,還因為仰頭太久扭傷了脖子而呆呆地坐在小區(qū)干枯的樹下看了一個小時的流云#65377;
熟悉公司名錄下所有樓盤的情況是新人售房第一課#65377;雖然A樓和B樓在記事本上看起來只是兩個名詞,但很有可能地理位置卻是白天和夜晚,我穿著公司體面的制服和高跟鞋,腳后跟貼了三張創(chuàng)可貼卻還是疼得鉆心#65377;
但我干勁十足,每日上下班我都在大腦里構(gòu)思著如何開單拿到第一筆提成#65377;我也知道開始很多人打電話或看房都只是試探而已,但態(tài)度若十二分認真,說不定就會化無為有,為自己爭取到哪怕只有1%的可能#65377;
可客戶們似乎總是比我想象的要挑剔#65377;東城的那套房夠大,王小姐卻嫌價位不合適;朝陽的房子物美價廉,李先生又覺得遠了;西城的房子不遠不近,陳太太表示要貨比三家才放心#65377;回訪電話里每個人都好似誠意十足,但每個答案都模棱兩可#65377;零下3°C的隆冬,我坐公車從城市的西邊跑到東邊帶客戶看房子,客戶看完房子點點頭,禮貌又客氣地和我道別,再打電話卻無人接聽#65377;
一個月后,同來的5人中已有兩人簽成第一筆單,主管在例會上大大夸獎了兩人,順帶著含沙射影地指出,公司不需要觀賞價值的花瓶,希望所有員工不要光簡歷上寫著好看,要讓公司看到你的實際價值!
其實我們圖的,不就是一個能裝下喜怒哀樂的房子嗎?
我不服氣,比以往還要拼命賣力#65377;第二個月,在耐心地回答了128通電話帶客戶看了19套房后,終于有人看上我推薦的房子#65377;三室一廳,位于三環(huán),一萬三一平方米的老房子,剛剛精裝修過,我向他擔(dān)??隙ú豢赡苡械诙业禺a(chǎn)公司再開出這樣比市價還要低3000的價格來#65377;
簽約定在周末,周圍好幾個同事知道我快“開單”,紛紛恭喜我,其中一個老員工拍著我的肩膀說:“小吳你真走運啊?聽說那幢樓半年后就要拆了,所以一直是公司的滯銷貨,沒想到竟給你賣了!”我的頭“嗡”地一聲,血液涌上頭!怪不得公司開這樣低的價格,原來是有這層貓膩在其中!
推開主管辦公室門的時候,我理直氣壯,義正詞嚴:“100多萬的房子對一個普通家庭來說需要省吃儉用多少年才負擔(dān)得起?這樣的房子和人家簽約,不是擺明了坑人么?”
主管坐在黑色靠椅上,不疾不徐地點煙:
“小吳啊,當初招人的時候你是所有人中簡歷最突出的一個,而現(xiàn)在試用快到期,你也是其中最沒能給公司帶來實際利益的一個,關(guān)于這一點,你想過原因是什么嗎?”
“上個月你遞交的客戶意向單中,至少有三戶本可以成,可你聽客戶說不要北朝向就立刻換其他房型,今天這個也是,那房子要拆關(guān)你什么事?我告訴你房地產(chǎn)本來就不是什么神圣的地兒,要崇高就別做房地產(chǎn)經(jīng)紀!”
走出主管辦公室,我突然覺得好諷刺,我當然不是什么標榜清高的圣人,可我永遠忘不了父母花了半輩子的血汗錢買房子的那種神情,而更多人如我,每天辛辛苦苦地在異鄉(xiāng)掙扎打拼,圖的不就是一個能夠裝下自己喜怒哀樂的房子嗎?
我終究沒有簽下那筆單子#65377;公司例會上,我把頭埋得很低#65377;
地產(chǎn)經(jīng)紀像是一個心思縝密的演員,不同場合說著不同的臺詞#65377;
我終于開始屈服,如果再拿不到提成,我就會被房東趕出去睡大街#65377;良心和現(xiàn)實相比,自然是后者更殘酷#65377;
我留意公司老經(jīng)紀們的經(jīng)驗:報紙上的廣告和櫥窗里的海報都只是同一個目的——吸引客戶打來電話;接電話前一定要準備好推銷樓盤;撩盤(冒充客戶,從別的中介挖盤源?時別忘了摘掉領(lǐng)帶和胸前的工牌;不到最后關(guān)頭永遠不要對客戶說出底價;千萬別讓業(yè)主和客戶見面直到簽約,否則很可能會被買賣雙方拋棄;西北向的房子一定要約客戶在中午之前看房,否則客戶會因為感覺到西曬而壓價……
漸漸的,我有些找到了感覺#65377;在我看來,地產(chǎn)經(jīng)紀像是一個心思縝密的演員,不同場合說著不同的臺詞,而終極目標卻只有一個:讓客戶心甘情愿地留下電話#65380;下訂金#65380;簽合同#65377;
第一筆單子,是在我進入吉家五個月后簽下的#65377;那個苛刻的女客戶,拉著我連續(xù)看了3個月的房,東西朝向的不要,價位在1萬以上的不要,房齡5年以上的不要,4環(huán)以外的不要……她一次又一次拒絕我精挑細選的每套房,并以傲慢的言語指責(zé)我不夠?qū)I(yè)和盡心#65377;
可是天知道為了做她這筆生意,我頂著多大的沙塵暴去了多少個樓盤考察房子#65377;
記不清是第幾次了,送走女客戶回到自己簡陋的出租屋,想起當初剛?cè)爰視r的狂熱欣喜,想起這一行太多的潛規(guī)則和技巧,我心灰意冷到極點,在閉上眼睛的那一刻我總是疲憊地告訴自己,不管是誰的問題,我都不要再受這種氣了……
可是第二天一睜眼,我還是習(xí)慣性地撥通她的電話,告訴她今天我又幫您找了幾處不錯的房子,有時間就去看看吧……
那一筆單子,我收取了女客戶3%的傭金,當銀行自動取款機上顯示存款為27300元時,我貪婪地把金額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心滿意足地離開#65377;
我需要的不僅僅是房子,還有一顆安定的心#65377;
這是我在吉家淘到的第一桶金,在拿到錢的那一刻,我終于明白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樂此不疲地跳進房地產(chǎn)業(yè),企圖瓜分房地產(chǎn)帶來的甜頭,抽傭提成的金額的確很誘人,而一夜致富的感覺也的確如同美夢般叫人難忘#65377;
在吉家的第八個月,我終于成為全公司當月的業(yè)績銷售冠軍#65377;主管在例會上口燦蓮花地表揚了我,看著他笑得快溢出來的臉,我并不相信他是真心為我高興#65377;
事實上,我連我自己都不再相信#65377;不知是從什么時候起,我每天起床的第一分鐘就要想著如何去應(yīng)對客戶,每當我接到電話時,第一反應(yīng)就是吹噓待銷的樓盤,當我心懷真誠地對待客戶不欺騙不隱瞞時,我的業(yè)績永遠在低谷徘徊;而若想獲取更高業(yè)績,就只有不停編排新的謊言和找好掩蓋上一個謊言的幌子#65377;
我曾經(jīng)以為可以用自己的真誠去對抗這個嚴酷的大環(huán)境#65377;而事實是,只要你走進森林,下場只有兩個,一個是與你曾經(jīng)不屑的野獸們?yōu)槲?,另一個,則是被悲慘地吃掉#65377;
當初進入吉家,我只是想迅速買套房子有個安身之所,可到最后我卻發(fā)現(xiàn)自己已逐漸失去了初入行時,那種積極向上以及簡單的快樂#65377;原來,我需要的不僅僅是房子,同時還有一顆安定的心#65377;
第二年冬天,我主動遞交辭呈離開了吉家,我當然還是沒攢夠買房子的錢#65377;我想我總會過上有房子的生活,但挑房子的時候我不會再輕易受騙#65377;也許這就是吉家打在我身上的烙印,也許每個行業(yè)都是如此,給你一段人生經(jīng)驗,豐厚你曾經(jīng)寡淡如水的內(nèi)心,哪怕最后,你只是選擇了安靜離開#65377;
(選自《女報·時尚》200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