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班地下鐵:小林光一
說完武宮正樹就不能不提另一個名字——小林光一。他們是圍棋的黑白兩面,他們是人生的兩種追求,理想與現(xiàn)實,飛機與地下鐵,都那般真切,承載著我們前進的腳步。
小林光一已經(jīng)許久未在巔峰拔劍了,不論是世界大賽還是日本國內(nèi)棋戰(zhàn),以致新晉棋迷都已經(jīng)對他締造過的鐵血王朝不甚了然。但我們不該淡忘他,他曾是日本圍棋的象征,是世界棋壇的一位鐵人。
小林光一1983年訪華七戰(zhàn)七勝時還只是“很受期待的棋士”,尚不擁有大棋戰(zhàn)的頭銜,但隨后他在中日擂臺賽和日本國內(nèi)棋戰(zhàn)上的全面爆發(fā),為圍棋史冊中塑造了一個鐵血王朝。
很奇怪的是,在中國,為小林光一寫下的文字意外的少,即使是在他的全盛時期,也沒有太多的評論者為之謳歌。這大約反映了一種心態(tài)。人們是更喜歡個性十足的英雄的,馬拉多納、阿加西、趙治勛,他們不但在專業(yè)技術領域的表現(xiàn)出神入化,賽場之外同樣魅力無窮。小林光一的人生則顯得單薄了點,除了圍棋還是圍棋。他是純粹的棋士,不是圍棋藝術家。
其實小林光一對中國圍棋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中日擂臺賽的勝利而迷戀上圍棋、熱愛上圍棋的中國棋迷們無法抹去對小林光一的記憶,某種程度上,小林光一是與中國圍棋“共同成長”的。最鐵桿的一批中國棋迷見證了小林最強盛的時刻,他,曾經(jīng)是比李昌鎬、李世石更難以撼動的圍棋之神。
擂臺賽不敵聶衛(wèi)平是小林在與中國棋手交鋒中首嘗敗績,多年以后回眸看去,這場比賽成就了聶衛(wèi)平,也成就了中國圍棋,與后來聶衛(wèi)平在應氏杯決賽中負于曹薰鉉有相同的意義和功效。但與聶負曹之后自己的戰(zhàn)績就一蹶不振不同,擂臺賽的失敗讓小林光一“削發(fā)明志”,不久就以連奪名人、棋圣之勢取代趙治勛成為日本圍棋新一代霸主,在當時,他就是世界圍棋無可爭議的第一人。
說小林光一是“地下鐵”,不只是寓意他的扎實為人,更是比喻他的棋風。小林是真正的現(xiàn)實主義大師,在這一點上,他其實遠比趙治勛固執(zhí)。小林的圍棋思想就是:怎么樣能贏棋就怎么去下,雖然李昌鎬本人并沒有說過,但我堅信,后來雄霸世界棋壇的石佛一定從小林光一的圍棋思想中吸取了大量養(yǎng)料。所以,同樣是與武官正樹的棋圣戰(zhàn)七番勝負,趙治勛能與武官先生聯(lián)手演繹天與地的激情大碰撞,留下極為華麗的棋譜,小林光一就只會以平凡卻非常實用的“太祖長拳”遏制住武宮的天才構思。兩次4比1擊退武官的挑戰(zhàn),小林光一會為這樣的成績而滿足,武官正樹只會郁悶英雄無用武之地。“現(xiàn)實主義”不單指的是喜歡實地,趙治勛比小林更能撈,但他也不時在重大比賽中以三連星、中國流這樣的取勢手法開局,他更愿意嘗試在未知世界里的翱翔感覺。小林光一在該侵消對方大模樣時絕不會意氣用事去搶占角地,他更擅長將棋局導入自己熟悉的領域,目標明確,是當今各類所謂“成功學”宣揚者最喜歡的案例人物。
從中日圍棋擂臺賽到中日名人戰(zhàn),小林光一給中國棋手刻下了太多太深的傷痕。尤其是馬曉春,一次又一次在小林戰(zhàn)車前跌倒、爬起,再跌倒……那是一種近乎絕望的無奈,鐵血并且冷面的小林光一幻化成面容猙獰的魔王。
馬曉春最終堅持住了,打敗了王者小林,但更確切的說法是小林光一敗給了歲月。打壓了那么多的一流高手,從日本的山城宏、淡路修三到中國的馬曉春、劉小光,還有初登國際舞臺的曹薰鉉、李昌鎬,小林光一都是他們難以逾越的高山。可是再強的人也會有衰敗之時,從馬曉春1992年在第五屆中日名人戰(zhàn)上2比1擊敗小林光一開始,小林鐵壁出現(xiàn)了松動。1995年的富士通杯決賽是馬曉春的“報恩禮”,小林光一被自己親手砥礪出的對手打敗,心里必定是百感交集。同一年,他名人衛(wèi)冕失敗,一個時代結束了。
讓人感佩的是小林光一并未就此沉淪,他依然是那個儀表堂堂的優(yōu)等生。1997年奪取富士通杯是目前日本棋手最后一次在這項賽事上登頂。在日本國內(nèi),他曾重奪天元、十段:小棋圣,一度又成為五冠王。雖然已經(jīng)不能號令棋界,但他仍是威風凜凜的圍棋武士。
迄今為止,小林光一的冠軍數(shù)為59個,僅次于趙治勛和坂田榮男。作為日本本土棋手中最杰出的代表,他二十余年消磨了無數(shù)天下豪杰,同時,他自己也被歲月消磨著。他的招牌語句“我代表日本圍棋,我不能輸!”是斗士鋼鐵般的誓言,不會隨風而逝。
小林光一一直在默默攀登,為飛越高山積蓄著力量。等到他終于飛越,卻發(fā)現(xiàn)前面還有更高的山峰。
一場英雄的大夢,飛越高山之后,英雄仍是英雄,夢仍是夢。
沒有小林光一的圍棋時代是不完整的,但光一畢竟還是老了。江山無恙,故人已杳,還有誰記得住我們那些苦苦拼爭、屢仆屢起的燦爛青春……
(待 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