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的發(fā)展,給人們發(fā)布信息和言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方便。但同時,網絡侵權也隨之出現。本文擬從強化網絡技術、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嚴格網絡自律等方面分析應對網絡侵權的策略。
關鍵詞:網絡 侵權 對策
當前,網絡侵權現象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在目前網絡迅猛發(fā)展的前提下,如何應對網絡侵權,已經成為一個
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 一、強化網絡技術
解鈴還須系鈴人。網絡上發(fā)生的諸多侵權問題,很多是新技術發(fā)展帶來的必然結果,因此也必須以技術的手段加以解決。技術控制手段的提高對有效制止網絡侵權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因為網絡既能因“科技”與不法商家結合而生流弊,也能依靠科技和制度而純潔。
值得注意的是,采取技術措施確實有利于制止網絡侵權,但技術措施一方面不是萬能的,另一方面如果對它不進行法律保護,對擅自解密或規(guī)避技術措施的行為不加以禁止和懲罰,那么權利人的權利也無法得到切實保障。美國和歐盟等國家和地區(qū)都已經或正在建立有關技術措施的保護制度。我國尚未規(guī)定對版權人技術措施的法律保護,對于那些專門從事解密、提供解密裝置或破壞其他技術措施的行為也無法直接予以制止,在實踐中通常只能追究盜版者的侵權責任。是否對破壞技術行為加以法律制裁,已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 二、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制度
為防止網絡侵權,一方面需要在全球對網絡世界進行統(tǒng)一立法,另一方面需要各國政府對本國的網絡進行立法。
有人提出,未來必將建立一個不依賴于國家權利而存在的獨立的法律體系,即網絡空間法,并有獨立的立法機構和司法機構。網絡的國際統(tǒng)一立法管理固然有其必要性,但其終究只能解決一些基本問題,而對網絡日常運營中的許多糾紛無法一一解決,因此還需要各國網絡立法和法律完善。
我國2001年10月審議并通過的《新著作權法》就是針對網絡時代對著作權法進行的一次重大調適,它有利于網絡環(huán)境下的知識產權保護。諸如擴大了著作權人保護的客體、增加了著作權人的權利、調整了鄰接權所有者的權利、縮小了“合理使用”的范圍、增加了司法機關采取臨時措施的規(guī)定、增加了侵權的法定賠償和侵權人舉證責任的規(guī)定等,所有這些使我國著作權人的利益得到了更好的保護。[1]
總之,制定、調整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對制止網絡侵權無疑是非常重要的,這樣一方面可以使網上的行為有法可依,另一方面一旦發(fā)生網絡侵權,權利人也可以舉起法律的武器向侵權者討回應有的公道和權利。[2]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強立法和完善法律法規(guī)的同時,加大司法處理的力度,強化行政處理措施也是不可缺少的。
在美國、歐盟等發(fā)達國家,正在把工作的重心從立法轉向建立有效的法律實施機制上來。對我國來說,目前最迫切要解決的是司法管轄的問題。至于加強行政措施,即指國家行政機關應加緊制定相關規(guī)定,動員各級政府、各部門力量,積極引導網絡事業(yè)的有序健康發(fā)展。信息網絡的發(fā)展離不開科學的行政監(jiān)管,高水平的管理不僅能大大推動信息網絡的健康發(fā)展,而且能有效的控制網絡侵權的發(fā)生,這已成為信息網絡界人士的共識。
▲▲ 三、加強自律
一般說來,加強網絡道德,可以從他律和自律兩方面著手。他律在一定的歷史時期,是可以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的,可以使侵權行為在法律規(guī)范的調節(jié)下好轉。然而,他律在網絡道德建設中的局限性是顯而易見的,他律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是道德主體形成一種道德義務,使其因畏懼道德輿論的譴責或法律的制裁而遵循道德規(guī)范。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認為,道德規(guī)范的他律性如果不轉換為道德主體的自律,那么對道德主體是無道德意義可言的。只有當外在的約束力轉換為道德主體的內在約束,即道德主體的意志約束,才能從根本上提高道德水準。加強自律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是形成道德良心,在道德主體的內心深處,以自律準則積淀下來的一種道德自制能力,在內心形成一個“道德法庭”,使主體在遵循道德中產生一種道德崇高感,一旦違背道德,就產生難以自拔的痛苦,并對自己的不道德行為進行真切的懺悔。
因此,嚴格網絡自律,對制止網絡侵權行為來說,不愧為一計良策。不僅如此,網絡自律還有其獨特的優(yōu)點:一方面它可以實現更為有效的管理。因為從規(guī)則制定來看,制定網絡自律新規(guī)則時,可即時公布在電子社區(qū),無需制訂者當面討論。從實施規(guī)則來看,通過信息技術可及時發(fā)現問題作適時調整,以便使規(guī)則更適用。對違規(guī)者的調查取證和制裁也比較方便。另一方面網絡自律體現了網絡專業(yè)化的特點。同時它使得規(guī)則的執(zhí)行更加容易。不論行為人的地理位置在那里,自律規(guī)則可以通過將行為人拒絕在網絡之外或實行經濟上的扣押來達到執(zhí)行的目的。另外,網絡自律促進了人們對網絡規(guī)則的自覺遵守。專業(yè)化的規(guī)則相對于傳統(tǒng)規(guī)則而言,會產生更合理的結果。
總之,網絡侵權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犯罪,我們目前還沒有切實可行的辦法來應對。但是,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特別是人們整體素質的提高,網絡侵權會越來越少。打擊網絡犯罪,不單是政府行為,也不能只是單純的依靠法律來解決問題,更不是一個國家可以完成的事情,它需要全世界聯(lián)合起來,民間行動起來,加上法律這個強有力的武器,共同去應對,只有這樣,網絡才能更好的為全人類服務。
參考文獻:
[1] 彭蘭.網絡傳播概論 [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2] 彭萬林.民法學 [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責任編輯: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