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是以盈利為目的社會團體,追求的是經營利潤最大化,開展各項活動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企業(yè)價值最大化,進行成本費用控制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對于經營較為困難的中小企業(yè)來說,成本控制更是企業(yè)獲得利潤乃至關乎生存的關鍵因素。
中小企業(yè)內部控制程度較差,生產效率較低,運作流程較混亂,所以生產成本均較高,若對企業(yè)內部進行科學、合理的整頓,在生產成本控制方面大有潛力可挖。本文以長春華信光電子有限責任公司2006年的直接成本發(fā)生情況為例進行分析,試探討企業(yè)加強成本控制問題。
▲▲ 一、企業(yè)基本情況
該公司生產經營光電高科技產品,產品全部出口,共分為尾纖、三片、準直器、隔離器、波分復、模塊盒六個車間,固定資產總值29,821,135.46元,2006年主要產品為:隔離器、波分復、模塊合。管理人員20人,車間工人245人。
▲▲ 二、成本構成情況
固定資產采用直線法提取折舊費,折舊費是成本中很大一部分,工人工資采用的是月工資制,所以工人工資福利費也成為固定成本的一部分。隨生產而發(fā)生、與產量存在線性關系的直接材料作為變動成本。將制造費用按產品的產量進行平均分配的方法計入成本。
在對2006年上半年生產成本進行分析后,結果卻不容樂觀:
剔除其他費用因素,單從產品生產成本角度考慮:
則上半年毛利合計才為:3.21萬元,毛利率僅為3%。
從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企業(yè)目前的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即成本過高。如果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扭轉局面,企業(yè)最終危機將不可逆轉。
▲▲ 三、原因分析
該企業(yè)成本過高是多方面、多原因造成的,除去銷售的因素之外,企業(yè)內部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沒有科學嚴謹的管理制度
由于企業(yè)的管理思想根源不合理,所以在管理方式方法上處于較為混亂的狀態(tài),企業(yè)日常工作不是無法可依就是有法不依,這樣的管理制度不但不能規(guī)范員工行為,還有可能讓員工產生沒有被公平對待的感受,嚴重影響了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對企業(yè)的管理極為不利。例如產品出現廢品時,并不對責任人進行處罰,重新領料加工就行,材料采購不驗收是否達標直接入庫,以至嚴重影響了原輔料的實際可用數量,使產量低下,而造成損失后由于沒有相應的制度,相關責任人竟然沒有受到應有的處分。類似問題數不勝數,沒有賴以為基礎的管理制度與管理方法,成本控制從何談起。
2. 內部物流.信息流傳遞混亂
企業(yè)財務人員雖然盡力以較為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核算,但由于企業(yè)人員配置較為混亂,員工不能清晰自己崗位的職責,互相推委,致使企業(yè)內部物流、信息流傳遞不暢,生產上各種耗用情況不能及時遞交給財務部門,原輔材料采購存在賒購現象原始憑證不能及時遞交給財務部門,以至于庫存材料和財務賬核對不一致,財務部門不能正確核算企業(yè)產品生產成本,也不了解尚有多少庫存,該何時購買、購買多少。例如2006年初,生產車間領用原材料的原始憑證沒有及時上交財務部門,以至于財務部門不了解原材料實際庫存情況,濾光片采購數量沒有滿足產品生產需要。雖然之后緊急組織采購,還是造成了極大的額外支出。而傳遞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則互相推委,拒絕承認錯誤、承擔責任,結果只有不了了之。
▲▲ 四、解決方法的探討
1. 抓銷售促生產,合理制定銷售價格
我們都知道生產的產品數量達到一定規(guī)模,可以降低生產成本,特別是固定成本。所以生產要面向市場,了解市場需求,沒有良好的銷售,生產只好斷斷續(xù)續(xù),十分被動。產量持續(xù)保持低水平,固定性生產成本有如一方大石,頂得單位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制定銷售價格方面,既要兼顧市場需求,又要充分考慮生產成本,例如:隔離器的生產就是先定好銷售價格后進行的生產,結果是成本高于售價,導致一銷售就虧損。
2. 明確責任中心制度,嚴格控制成本發(fā)生各環(huán)節(jié)
生產就是使各具其用的原輔料轉化為目標產品的過程而在這期間投入的各種耗費(即成本)就是推動這一轉變的原動力。如果在流轉的過程中遇到的斷檔、阻滯多,則需要的動力就要很大才能使轉變正常進行,反之,流程越通暢所需成本就越小。
2006下半年,該廠對生產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業(yè)績考核,并與各責任人的工資福利掛鉤,在企業(yè)的內部合理劃分責任單位,明確各責任單位應承擔的經濟責任,應有的權利和利益,以便實行有效的內部協(xié)調與控制。從上至下將每個環(huán)節(jié)、每個車間、每個生產班組甚至每個崗位都確立為責任中心,明確其職責與成本的關系,按責任完成情況進行考核給予獎懲。并且要在員工當中樹立起提高效率、力行節(jié)約的風尚,這是培養(yǎng)企業(yè)員工主人翁責任感的好辦法,也是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徑。這也是中國乃至全亞洲地區(qū)各個企業(yè)共同提倡,成為企業(yè)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
▲▲ 五、最后總結
2006年下半年整改后的成本與收入的配比如下表:
由于該企業(yè)在2006年下半年按上述解決方法進行整改,產品銷售毛利率由上半年的3%上升到23.36%,報廢器件大量減少,生產的高科技光電產品質量有了保證,費用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產品已受美國市場、韓國市場、日本市場廣泛關注。產品的前景一片光明。然而這份光明只能賦予那些有競爭力的好產品、好企業(yè)。在保證質量的同時價格低廉才是能夠占領市場的好產品,效率高、成本低的企業(yè)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責任編輯:何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