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中國通”的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2008年8月7日至10日訪問北京,并出席8月8日的北京奧運開幕式。我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稱贊他“漢語講得很流利,對中國非常了解”。
與中國文化的“初戀”
這位西方領導中的“中國通”,引起媒體廣泛關(guān)注。談到他與中國文化結(jié)緣時,陸克文說,他對中國文化的關(guān)注和喜愛,最早可以追溯到40年前,一切都和一本書有關(guān)。那時他只有10歲,母親知道他喜歡讀書,就經(jīng)常買些書給他看。那一天,母親買回來的是一本有關(guān)中國古代文明的書。雖然沒有辦法考證母親為什么會在浩瀚的書海中單單選了這本和中國有關(guān)的書。但是可以肯定母親一定知道,在遙遠的東方有個文明古國,叫做中國,他們發(fā)明了指南針、火藥、造紙術(shù)和活字印刷,而且影響了整個世界。
每當小陸克文在父親的逼迫下去農(nóng)場照看那些牛時,他便總是抓緊時間,躲在樹下偷看母親送給他的那本關(guān)于中國古代文明的書,一邊讀一邊幻想著關(guān)于中國的事情。只有10歲的陸克文拿起這本書閱讀時,還沒有意識到這本書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是的,沒有這本書他可能就不會喜歡中文,就不可能在大學選修中國語言和中國歷史,這樣,他被派往中國做大使館官員的機會就小了很多;再往下,如果沒有了外交官的經(jīng)歷,可能也不會有做行政官員的機會。
漢學功底——科班出身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很快就到1976年。陸克文高中讀完了,并且以全校第一名的優(yōu)秀成績獲得DUX(高等貴族)稱號??墒?,令所有人驚奇的是,成績?nèi)绱藘?yōu)秀的陸克文沒有報考熱門的法律或醫(yī)學,而是選擇了冷門課程——外語,而且是冷門中的冷門——中國語言和中國歷史。
在西方國家,法律和醫(yī)學是最熱門的學科,要求的成績也最高,因為律師和醫(yī)生一直是西方國家最吃香、最賺錢的職業(yè)。按陸克文的學習成績,他幾乎可以進入澳大利亞任何一所大學的任何一個專業(yè)學習,可是他沒有。
陸克文就這樣進入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攻讀中國語言和中國歷史。
大學生活可以說是豐富多彩的,也可以說是非常乏味的。對于陸克文來說,談不上豐富多彩,也不能說是非常乏味,只有兩個字——刻苦。陸克文之所以刻苦,可以歸結(jié)為三個原因:第一,他一向就是個好學生;第二,他又特別喜歡中國語言和中國文化;第三,他的老師是非常嚴格的。也許,正是有了這樣三個原因,才使得陸克文最后成了西方國家領導人中絕無僅有的“中國通”。
說到陸克文的大學生活,他在大選前接受中國中央電視臺節(jié)目主持人芮成鋼的訪談時曾這樣描述過:“上世紀70年代我上大學的時候?qū)W的是漢語。我們學習漢語的時候,老師比較嚴格,逼迫我們學古代漢語、現(xiàn)代漢語、中國歷史、中國文學、中國哲學等?!?/p>
4年的大學生活就這樣緊張而愉快地度過了,陸克文的成績很好,差不多已經(jīng)完全掌握了中文。
之后,老師推薦他讀榮譽學位,以致在大學里多待了一年。毫無疑問,這一年又是刻苦的一年??炭嗟膶W習終于有了回報,畢業(yè)時,他獲得一級榮譽學位。
學中文從農(nóng)業(yè)學大寨開始
陸克文對中國的研究始于1976年。1976年是中國現(xiàn)代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因為正是粉碎“四人幫”的那一年。有意思的是,他剛開始的學習內(nèi)容是“農(nóng)業(yè)學大寨”和“工業(yè)學大慶”;到了大學3年級的時候就開始鉆研鄧小平理論,知道了“實事求是”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些極具特別含義的詞和這些詞語后面的故事;等到陸克文大學畢業(yè)時,已經(jīng)開始和一起學習中文的同學們深入研討“經(jīng)濟體制改革”理論了!
當陸克文真正想了解中國的時候,正是中國發(fā)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年代,就是說,陸克文了解的不僅僅是古老的中國,還有現(xiàn)代的中國,而且是和中國新一代領導人同步的!中國的改革開放,對于陸克文來說是陌生的,對于中國領導人來說也是陌生的。中國領導人要摸著石頭過河,并最后順利地過了河;陸克文雖然身在澳大利亞,卻也目睹了中國領導人摸著石頭過河的全過程,甚至也可以說,他是在精神上和中國領導人一起摸著石頭過河,一起成長。從了解中國的意義上說,還會有哪一個西方國家領袖會比陸克文更熟悉中國,更理解中國呢?
留學臺灣,取了個中文名字
為了熟悉中國話的語言環(huán)境,陸克文在大學畢業(yè)后又去臺灣師范大學留學一段時間,而且在那里,他為自己取了一個中文名字——陸克文。多少年來,他一直為自己取的這個極具中國特色的中文名字而自豪。陸克文,一個非常中國化的名字,無論怎樣發(fā)揮你的想像,也只能想像成是一個中國人;甚至還會進一步想像成一個溫文爾雅的中國男人。陸,一個中國人的姓氏;克文,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男孩,父親用這樣的名字期望孩子也成為一個知識分子——一個溫文爾雅的知識分子??墒?,他卻是一個金發(fā)碧眼的白人,而且是一位政治家。
當然,對于一個在大學里學習過中文的學生來說,起個中文名字也不算是什么難事,可是起得好,而且又和原英文名字相對一致就難了。陸克文的英文名字是Kevin Rudd。有一點英語常識的人都會知道,按英語習慣,姓氏是放在后面的,就是說,Kevin是名字,Rudd是姓氏。中國人在翻譯這個名字時,一般會按照原本的順序譯為凱文拉德,大陸翻譯界還會在名和姓之間加進一個小圓點“·”,寫成凱文·拉德。這是對英文的尊重,也是對使用這個名字的人的一種尊重??墒乾F(xiàn)在,陸克文要為自己起個中文名字,于是,他很自然地想到要尊重中文,把姓氏放到前面去,于是,按發(fā)音直接翻譯,就有了拉德凱文。顯然,這樣4個字放在一起怎么看還都不是一個中國人的名字。于是陸克文就在姓氏Rudd上做些手腳。中國翻譯界習慣上把Rudd按其發(fā)音譯為拉德,拉德是兩個字,按英文說法就是兩個音節(jié)。其實Rudd的英文發(fā)音只有一個音節(jié),后面的兩個輔音d并不構(gòu)成音節(jié),是沒有聲帶震動的。這就是說,其實是可以只用一個字—— “拉”。接下來,“拉”也不像是個中國的姓氏,于是陸克文就再作些手腳,把“拉”改成“陸”。這個改變很好,因為Rudd的發(fā)音恰好在“拉”和 “陸”之間。凱文也還是太像翻譯名字,再改,就變成了現(xiàn)在的陸克文。
確實,陸克文這個名字起得非常精彩,看得出來他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迷戀。
從全家都喜歡中文到孩子愛上中國人
陸克文不僅自己迷戀中文,成了中國通,還影響了整個家庭。陸克文經(jīng)常驕傲地對記者說,我支持多元文化是顯而易見的,因為我自己的家庭就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小社會。實際上,我們家的所有人都對中國文化和中國經(jīng)濟感興趣,我的3個孩子都在學習漢語,而且我的女兒與一位華裔小伙子結(jié)婚了?,F(xiàn)在我的大兒子在大學讀法律,同時也學習漢語,水平不錯,2005年他曾到上海復旦大學讀書。小兒子還在讀初中,但也在學習漢語,他的漢語成績現(xiàn)在還不算很好,因為他還是一個14歲孩子,期望他將來能掌握漢語。
陸克文一家都喜歡中文,這和陸克文早年在北京工作有關(guān)。陸克文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帶著夫人和女兒在中國工作了。當中國記者問到這一段經(jīng)歷時,他總是充滿溫情:“我的夫人和我都對北京有著一種特別的愛。我們熱愛北京,我們熱愛北京人民,當然還有它的文化?!苯又?,陸克文話鋒一轉(zhuǎn),又說:“20年后,我們在2007年4月份又帶著我們的女兒來到北京,而且,我們的女兒還帶著她的男朋友,他是一位來自澳大利亞華人社區(qū)的小伙子?!标懣宋拈L女杰西卡的男朋友謝若谷是學法律的,在銀行專門負責法律事務。剛巧杰西卡也是學法律的,還是一名律師呢!于是,兩個人就因為工作而且是同行認識了。謝若谷是從香港移民澳大利亞的潮州人,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最后找到的律師女朋友的家庭如此特殊,他未來的“老”岳父竟然是當時澳大利亞的反對黨領袖。
陸克文十分重視對于孩子的教育,不僅把大兒子尼古拉斯送到中國留學,還在2004年趁著到上海公干的機會去復旦大學看他。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陸克文甚至還帶尼古拉斯去了19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上海舉行第一次代表大會的會址參觀。當然不能說陸克文要把尼古拉斯往共產(chǎn)主義的路上引,但至少說明他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尊重,以及他對中國歷史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