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在民間的俗語,亦稱口頭語,都是有其緣由的,探索這些俗語的來源,頗富趣味。
不識數(shù)
這句俗語原為“不識疏”,意思是對某人抱怨或瞧不起。唐玄宗時,安祿山反叛,一直器重他的唐玄宗后悔莫及,說了句心里話:“信是胡兒只識疏?!币馑际牵骸拔乙恢毕嘈胚@個胡人出身的家伙只聽從我的政令呀!”言下之意是我哪里會料到他骨子里對我的反叛哩!
(“疏”是古代的政令、制度、報告、文書的總稱。)“不識疏”后來漸漸在老百姓中變成了“不識數(shù)”,含義有所變化,就是不懂規(guī)矩、不識時務的意思。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意思是三個普通人的智慧,合起來要頂一個諸葛亮。其實,臭皮匠和諸葛亮是沒有絲毫聯(lián)系的?!捌そ场睂嶋H上是“裨將”的諧音?!榜詫ⅰ痹诠糯侵浮案睂ⅰ保湟庵溉齻€副將的智慧,能頂一個諸葛亮。后來人們說來說去,竟把“裨將”說成了“皮匠”。
倒霉
遇到晦氣和不愉快的事,“倒霉”這個詞使用得最多。其實,“倒霉”的“霉”字,原本是“楣”字。“楣”是指大門上的橫木。門楣的位置表示這戶人家主人的地位,高的叫高門,低的叫寒門。如果某大戶人家的主人被罷了官,門楣的位置就要老老實實地落下來,成為寒門了,這就叫“倒楣”。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楣”字是什么東西已不甚了解,卻將“霉氣”(晦氣)與它相聯(lián)系,“倒楣”就漸漸變成“倒霉”了。
鬼門關
“鬼門關”原來是指傳說中的陽間與陰間交界的關口,比喻兇險可怕的地方。其實,在我國確有一處地方,人們曾稱它為鬼門關。這個地方原名是“桂門關”,處于兩座高峰峭壁之間,地勢非常險要。更可怕的是,這個地方古代流行過一種瘴癘病,極易傳染,經(jīng)過這里的人,幾乎很少能活著回來。所以便有民謠:“桂門關,十去九不還?!币驗椤肮稹迸c“鬼”音相近,又因這可怕的瘴癘病,后來就變成了“鬼門關,十去九不還”。
王八蛋
這是民間一句罵人的俗語。“八蛋”為“八端”的諧音。古時的“八端”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八端”為做人之根本,忘記了“八端”即忘記了做人的根本。那些忘記“八端”的人即被罵為“忘八端”,時間一長,竟被轉音成“王八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