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拳源初探
龍虎太極拳,由太先師“蜀中第一快手”彭元植老先生傳出,據(jù)家?guī)熃倜髡f,彭老得此拳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那是在上世紀30年代,彭老在重慶任國民黨軍隊武術(shù)教官,應(yīng)好友青城派掌門余國雄之邀來瀘州相聚時,在瀘州太和茶樓偶逢江湖異人李氏三兄弟在茶樓切磋武功。只見大哥運功頭冒青煙,二弟與三弟左右相對運掌一現(xiàn)黑色,一現(xiàn)紅色,相持半小時后,三人各自收功一笑。彭師知三人是內(nèi)功精絕的武林高人,遂也在廳堂亮開架勢,打了一路僧門五形拳,打完收樁后,上前請教。三俠見彭師拳風(fēng)凌厲、身形迅敏、剛勁有余、柔和不足,又觀彭師鼻如獅子,顴插天蒼,一副武官之相,舉止又謙恭有禮,心中甚喜。遂引彭師入峨嵋山豬肝洞盤桓49天。李氏三兄弟各以絕技相傳,大哥李朝東授龍虎太極拳,二哥李朝旭授無極八卦掌,三弟李朝陽授劍術(shù)及煉神導(dǎo)氣之功。彭師得傳之后,朝夕演練,盡得旨趣。后將拳法獨授嫡傳弟子江少明。
李氏之上的傳承已無可尋源,冒青煙之功本人沒見過,可掌變色之術(shù)(即朱砂掌、黑砂掌)家?guī)熃倜髟菔具^,筆者親眼所見,深信其實。
此龍虎太極拳八八六十四式,任何一式均可分可合。又分三種架法練習(xí),一為綿柔架,如微風(fēng)拂柳。二為發(fā)勁架,如晴天霹靂。三為快架,如狂風(fēng)掃葉,猛虎剪尾。演練時拳架可大可小。大則方圓幾米,小則在方桌上、臥牛之地皆可行拳。
二、動作詳解
1、無極式
身體正直,立正姿勢站立,腳尖并攏,雙手垂直,中指貼褲縫。全身放松,意注丹田,沉肩墜肘,舌抵上腭,目視前方(圖1)。
內(nèi)氣循行:意丹田之氣順、逆時針各轉(zhuǎn)21圈。
2、玉帶橫腰
接上式,下部成站立式不動,雙手手心向上,十指相對,在腹前托起,與臍高時雙手內(nèi)轉(zhuǎn)成勾手狀從帶脈分開,往命門插(圖2)。
內(nèi)氣循行:意丹田內(nèi)氣上升至臍分左右兩股到命門穴。
3、青龍飛升
接上式,下部成站立式不動,雙臂向左右分開,同時外轉(zhuǎn)成掌心向上,雙臂與肩同高(圖3)。
4、韋馱獻杵
接上式,下部成站立式不動。雙手向上托起到頭頂時,雙掌并攏合十于胸前,目視前方。
5、懷抱太極
接上式,右腿屈膝下蹲,左腿向左前上步虛點地面,成含機步式。上身以腰為軸向左轉(zhuǎn),同時左手內(nèi)轉(zhuǎn)掌心向下,右手外轉(zhuǎn)成掌心向上。雙掌心相對成抱環(huán)球式(圖4)。
6、青龍出水
接上式,左腿踏實,右腳向前上步成右弓步,上動不停,右掌從懷中向前撣出。左手護于腰間(圖5)。
7、翻江倒海
接上式,右手逆時針畫圓,收回護于左肩,同時左手成拳向前沖出,拳眼向上成立拳。同時略向右轉(zhuǎn)重心移至右腳,左腿向前-蹬出(圖6)。
8、猛虎出林
接上式,左腳向前落地成左弓步,左拳收回于腰間,拳心向上。右拳向前沖出,拳心向下,成平拳。緊接不停左拳成平拳又向前沖出,右拳拳心向上收回腰間,動作不停,左拳拳心向上收回腰間,右拳再向前沖出,拳眼向上成立拳(圖7,圖8)。
9、童子拜佛
接上式,右拳收回至腰間,掌心成勾掌反向上,重心后移,成四六步(圖9),下動不停,右腳后退成歇步,同時雙手向下左右分開后于胸前合攏成合十拜佛狀(圖10)。
10、一拳平四海
接上式,下部成歇步不動,左掌外轉(zhuǎn),右掌內(nèi)轉(zhuǎn),掌心相對,成抱球狀(圖11)。然后右掌變?nèi)瓘难g沖出成立拳,拳眼向上,左掌收回成拳心向上,放于腰間(圖12)。
11、白虎攀枝
接上式,右手內(nèi)轉(zhuǎn)變虎掌,掌心向下,左手外轉(zhuǎn)變虎掌,掌心向上,同時重心前移右腿,左腳向上一步成馬步(圖13)。
12、黑虎蹬山
接上式,動作不停,雙手向后拉,同時右腳向前踩出(圖14)。
13、金剛搗碓
接上式,右腳收回震地,左腳向前蹬出,同時右掌護于胸前,左拳向前沖出成立拳(圖15,圖16)。
14、左搬攔捶
接上式,左腳向前踩落成絞步,左手臂外轉(zhuǎn)向左前方搬開(圖17),右腳向前上成弓步,右手向前攔出(圖18),身體再向右轉(zhuǎn),右拳收回左腋下間。左掌向右前穿出(圖19)。身微向左轉(zhuǎn),雙掌合于胸前(圖20),雙手向兩側(cè)打平心捶(圖21)。
15、有搬攔捶
與上式相似,惟方向相反(圖22~圖26)。
16、左問津指迷
下身微左轉(zhuǎn),重心左移成左弓步,同時右手變掌向左前探出,掌心朝上,左手護于右手上,掌心向下(圖27)。下動不停,右腳向左前上成弓步,右手螺旋向前滾出(圖28)。
17、右問津指迷
接上式,下身不動,身微右擰,左拳從腰間變掌向前探出(圖29)。左腳向左上方上成左弓步,同時左手向前滾出(圖30。圖31)。
18,有插花問心
接上式,右腿向前成右弓步、同時右拳向前圈出(圖32)。下身不動,左手從腰間向前沖出(圖33)。左手收回,右手從腰間沖出(圖34)。
19、左插花問心
接上式,左腳向前成左弓步,同時左手向前圈出(圖35)。下身不動,右手從腰間向前沖出(圖36)。右手收回,左手從腰間沖出(圖37)。
20、五虎蹬山
接上式,右腳向前成弓步,右手從懷中向前探出(圖38)。左腿向前蹬出,同時左手從腰間向前成爪推出,右手護于左胸(圖39)。
21、五虎蹬山
接上式,左腳向前落成弓步,同時左手向前探出(圖40)。右腿向前蹬出,同時右手從腰間向前成爪推出。左手護于右胸(圖41)。
22、青龍出水
接上式,右腳向后落成左弓步,同時右手收回于胸前,左手從胸前向前探出(圖42)。
23、右指襠捶
接上式,左手收回腰間,同時左腳向回退一步,同時上右腳成弓步,右手從腰間向前打出(圖43)。
24、左指襠捶
接上式,右手收回于腰間,右腳退回,同時上左腳成弓步,左手從腰間向前打出(圖44)。
25、云手
接上式,重心后移成虛步,左手收回腰間,右手向前格出(圖45),左手向前格出,掌心朝上(圖46)。
26、海底針
接上式,身體左旋,左手護于胸前,右手向前插出(圖47)。
27、青龍翻身
接上式,身體后轉(zhuǎn),重心移到右腳,成含機步,同時左掌收回腰間,右手成爪,護于左胸前(圖48)。
28、左摟手拗步
接上式,左腳向左前上,成左弓步,同時左手護于頭右側(cè),右手從左下方推出(圖49)。
29、右摟手拗步
接上式,右腳向右前方上,成右弓步,同時右手護于左臉,左手從右下方推出(圖50)。
30、左摟手拗步
接上式,左腳向左前上,成左弓步。同時左手護于右胸,右手從左下方推出(圖51)。
31、右摟膝拗步
接上式,右腳向右前方上,成右弓步,同時右手護于左臉,左手從右下方推出(圖52)。
32、左燃拗步
接上式,左腳向左前上,成左弓步,同時左手護于右胸,右手從左下方推出(圖53)。
33、霸王挑車
接上式,右腳向右前方上步成右弓步,同時右手變?nèi)蛏狭贸?,護于右胸,左手向前沖出(圖54)。
34、劈斬捶
接上式,身微有轉(zhuǎn)。左腳向前上步,成絞花步(圖55)。右腿向前上步成馬步,同時右拳向前劈出,左掌護于右胸前(圖56)。
35、金雞獨立
接上式,左腳不動,右腳提起,同時右手向上挑出,左手向下沉劈(圖57)。
36、海底針
接上式,右腳向下落成馬步,同時右手向下沉劈,同時左手向上挑護于右胸前(圖58)。
37、陰陽手
接上式,重心后坐成虛步,右手向前撩出,掌心朝上,掌指朝前,左手護于胸前(圖59)。
38、青龍吐發(fā)
接上式,右腳向前成弓步,右手翻成陽掌向前穿出(圖60)。
39、車輪捶
接上式,左腳向前跟半步,同時左拳向前打出,右手收回護于右腰間(圖61)。左手收回,右手向前打出(圖62)。
40、反背捶
接上式,左腳向左方成左弓步,左手向左方打出。右手護于右腰間(圖63)。
41、黑虎偷心
接上式,下身不動,身體左轉(zhuǎn),左手收回腰間,右拳向前沖出(圖64)。
42、敗勢回身
接上式,右拳收回腰間,身往右擰。下身成右弓步(圖65)。
43、青龍翻身
接上式,身體左轉(zhuǎn)成虛步,左手向左方抓出。右手護于腰間(圖66)。
44、單峰貫耳
接上式,左手收回腰間,右手向前抓出(圖67)。
45、擒拿迎風(fēng)
接上式,左腳向前成弓步,右手向前上鉆出,然后右腳向前成弓步,左手收回腰間。右拳向前上方?jīng)_出(圖68)。
46、托梁換柱
接上式,右腳后撤成虛步。左手向上架于頭頂,右拳收回于腰間(圖69)。右腳再后撤成弓步,同時右手向前打出,拳心朝下,左手護于腰間,拳心向上(圖70)。
47、猛虎出林
接上式,左拳向前沖出,拳心向下。力達拳面,右拳拳心向上。護于腰間(圖71)。
48、擒拿下式
接上式,右手向左手下穿出成擒拿手,放于右腰側(cè)。同時左腳向前上成撲步(圖72)。
49、海底撈月
接上式,撲步不動。雙手向外分開成勾摟手(圖73)。
50、單鳳朝陽
接上式,重心前移至左腳,右腳向前成并步,雙手護于腰間,然后右掌向前穿出,掌心朝上(圖74)。
51、翻身擒拿
接上式,右手收回腰間,左手向上穿出成擒掛手,同時身體向左轉(zhuǎn),左腳向左擺步成絞花步(圖75)。
52、掏腰捶
接上式,左手收回腰間成拳,拳心向上,右手向前成圈拳打出,同時右腳向前成弓步(圖76)。
53、猛虎下山
接上式,下身成弓步不動,左拳向前沖出,拳心向下,力達拳面。右拳收回腰間(圖77)。然后左拳收回于腰間拳心向上,同時右拳再向前沖出(圖78)。
54、三盤落地
接上式,右腳后撤成馬步,兩手于胸前交叉,螺旋向下開合按打成拳(圖79,圖80)。
55、猛虎探爪
接上式,下部成馬步不動,雙拳從胸前螺旋向前推出成爪狀(圖81,圖82)。
56、餓虎撲食
接上式,右腳提起成獨立步,雙爪于胸前推出(圖83)。然后向下?lián)涑龀捎夜?,雙爪似撲物狀(圖84)。
57、青龍分水
接上式,雙爪抓回向左右分開,如撕物狀(圖85~圖87)。
58、云手
接上式,左腳向前成虛步,同時左手向前成格手狀,然后右手向前成格手狀(圖88~圖90)。
59、指襠捶
接上式,左腳向前成弓步,同時右手向前沖出,拳眼向上。左手成掌護于右腋下(圖91)。
60、彎弓射虎
接上式,重心后移成馬步,左手從右腋下順右手背向前射出,右手拉回往后推(圖92,圖93)。
61、猛虎守山
接上式,雙手成勾手往腰間收回,向胸前上推出。同時重心右移成虛步(圖94~圖96)。
62、雙峰對峙
接上式,左腳收回成并立步,雙手從腰間向左右分開上托成立掌(圖97~圖99)。
63、韋馱獻杵
接上式,下部成并步不動,雙手往胸前并攏合十(圖100)。
64、無極歸一
接上式,雙手下按丹田,然后放下,中指對雙腿褲縫處(圖101,圖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