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 晴
圖書館前面總是車水馬龍,一年四季如是,閉館日除外。一排排自行車擺得極為整齊,一律朝左歪著頭??墒牵看纬鰜?,我都只能從后面退著把車推出來,永遠無法從前面的空隙走出去,雖然看起來前面的空隙總是要大得多??纯磩e人,無一不是如此,靜下心來仔細想想,也是,雖然看起來前面的空隙比后面要大,但是我們總是把自己的寬度漏算在外,所以,所謂寬度的比較不過是個空想罷了,雖然車可以輕松地從前面出去,但車不會自己走,我們自己這個人卻比那空隙大多了??磥?,不往后退就根本無法把車推出來。
引起我聯(lián)想到農(nóng)村插秧的情況:人們排成一排,大家都倒著往后走,以便于看清前面插的線路是否直了,間隔是否合適,在不知不覺間,一畝幾分的地便插完了?,F(xiàn)在農(nóng)村早已使用拋秧技術,不用再弄得一身是泥了。但是我卻仍然記得孩提時代讀過的一首“禪詩”: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詩中把“抬頭”才能看到的“天”與“低頭”聯(lián)接起來,把“向前”跟“退步”連結起來。把非常矛盾的兩件事放到一起,發(fā)現(xiàn)表面上的矛盾一下子就消失了,采用貌似與目的相反對的手段居然順利地達到了目的。這種矛盾的現(xiàn)象實際上成了生活里能啟人智慧的悖論。
也許人生的智慧是無法教育的,只能自己在一飲一啄里去體會,同樣,這種生活里的溫軟智慧與個人的知識水平甚至思想深度的關系也不是必然的。曾記得在讀《十力語要》時,看到熊十力這樣一位大哲學家也在不斷反省自身,在他看來,他幾十年生活中一大過失在于說話太多,不但自己傷了元氣,而且還經(jīng)常惹別人不高興。雖然他明白自己失在何處,也明白“不言而教”的道理,但卻在生活中不能改變自己的這個習慣,以至于老來仍唏噓不已。
在城市里行走,有時不得不要走點小巷子抄點近路,可是走到后來卻發(fā)現(xiàn)偏了不少,因為一個街區(qū)很大,小道開始時只偏了少許,但一直這么偏下去,到頭來可能會差上個一兩公里,“差之毫厘,謬以千厘”的效果馬上就出來了。如果當初愿意繞上一百米,也許就能省下不少的時間和體力了。可是,出于求捷徑的心理,我們卻理所當然地選擇了走那條也許更遠的近道。
為什么我們心里想著往前就拼命地沖,卻不顧那也許是相反的結果,我們卻不曾想過也許真的能“退步原來是向前”?或許是心中貪于前進的念頭蒙蔽了我們的思考能力,使我們看不到其它的可能性了吧。佛家講人生有三毒“貪嗔癡”,即使是貪于前時也應當被算作貪里面來吧。佛之言善矣哉,啟示我們以人生深刻道理,不要以為心中扛著一個偉大的理念就可以不顧一切人、事以至于時勢了,不要以為大道在身就可以“功可強立、名可強成”了,也許,前行的路根本走不通,不要被貪于前進的念頭蒙蔽了我們心頭的那點靈明,退一步不但“海闊天空”,而且還可能是“向前”哦!
浙江杭州浙江大學西溪校區(qū)文三路生科院宿舍16棟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