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椅子的地方,古印度只有身份顯赫的人才能坐椅子。在中國,椅,最初是樹名。
在椅子出現(xiàn)前,中國傳統(tǒng)的坐具是筵、席、床、榻。東漢鄭玄注《周禮》時解釋說“筵亦席也,鋪陳曰筵,籍之曰席,筵鋪于下,席鋪于上,所以為位也。”古人坐在筵席上進食,后來,酒席就稱為筵席。《說文》中說“床,安身之坐者”,《孔雀東南飛》中有“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之句,《三國志·吳書》中有“眾賓罷退,肅亦辭出,乃獨引肅還,合榻對飲”的記載,這里是說孫權(quán)和魯肅坐在一張榻上飲酒,而不是躺在一張榻上喝酒。
后來,胡床作為閑居或外出攜帶的坐具傳入了中國?!逗鬂h書·五行志一》中說:“漢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胡飯……京都貴戚皆竟為之?!焙矝]有靠背也沒有扶手,大部分應用于戶外活動,比如出行、狩獵、游玩、行軍等。
椅子最初被稱為倚子,最早出現(xiàn)在唐朝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的《濟瀆廟北海壇祭器碑》中,碑陰中有“繩床十,內(nèi)四倚子”的記載。實際上,在《詩·鄘風》里:“椅桐梓漆”。《陸璣·草木疏》:“梓實桐皮曰椅”。《埤雅》:“椅即是梓,梓即是楸。蓋楸之疏理而白色者為梓,梓實桐皮曰椅”?!墩f文》亦曰:“椅,梓也”。在1955年西安出土的唐朝天寶十五年(756年)墓室壁畫中,有一人端坐在椅子上的形象。可見,在唐朝中期,中國人“坐”上了椅子。
從名畫《韓熙載夜宴圖》可以看到,很多人坐在椅子上,也有人踞坐在傳統(tǒng)的雕花大床上,坐在椅子上的姿勢也不盡相同,有人雙足垂下,有人盤著腿坐,這證明當時椅子已經(jīng)流行起來。
椅子流行以后的沖擊首先是中國的坐禮,坐禮的變化,又直接導致諸多社交禮儀的改變。椅子出現(xiàn)后,人們就不需要為席地而坐預留太大的空間,家具的數(shù)量也因此增加起來,房屋內(nèi)部的風格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在椅子出現(xiàn)前,人們的坐姿很低,以至家具普遍矮?。灰巫映霈F(xiàn)后,人們坐姿顯然升高了不少,自然而然一些高足家具就陸續(xù)開始流行,桌子也就應運而生,逐漸成為中國最主要的吃飯、看書的家具。選自“華夏文物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