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 晴
我從小生活在老式弄堂里,自小學(xué)二年級的暑假開始,我就和鄰居孩子們一起,被“散養(yǎng)”在弄堂里。已經(jīng)記不得是哪家鄰居的一張小床,中間斷了3塊木板,一直扔在弄堂口的大樹下,成了公用物品。
不需約定,每天8點(diǎn)起來,刷牙洗臉后,我們會自動跑到那里,那時總有一些年齡參差不齊的小孩已等在那邊。早上大家聚集在那里就是幫大人剝毛豆、揀菜。手忙活著,嘴也沒閑著,總會八卦一點(diǎn)這幾天弄堂里的事情。
每天午飯,都是端著碗坐在大樹下吃的,如果哪家包了餛飩和餃子我們還能蹭上一碗。
下午,太陽最熱的時候,我們一群孩子就開始玩水,每人從家里提一大桶水,先把床下面全部澆濕。伴著“呲……”的聲音,地上還會冒出不少小泡泡。小床的木板被曬得滾燙,我們坐一會兒,就要用濕毛巾擦手臂,而后,男孩子就開始用水槍相互對戰(zhàn),而女孩子大多是買些塑料鴨子,漂浮在水上面玩。
現(xiàn)在回想起來,好像沒有特別印象深刻的事情,只能淺淺想起男生們打架的吵鬧聲,還有女孩子被欺負(fù)后的哭聲。
如今,大樹挪移了,在大樹下散養(yǎng)的那群孩子也都長大。盡管老房子拆遷了,我們卻還常聚在一起,回憶著品味著那段大樹下被散養(yǎng)的生活。
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qū)玫瑰園東村80號2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