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當代藝術拍賣而知名的北京保利拍賣公司在此次秋拍中則悄然下調了當代藝術品的估價,下降幅度達30%,古董珍玩部分成為其拍賣的重點。其古董珍玩部分首次推出四個特色鮮明的專場,分別是“日本舊藏重要明清陶瓷”、“宮廷藝術精品”、“文石山房雅集”和“中國古董珍玩日場”,這在保利拍賣歷史上十分少見。
11月北京保利的秋拍將舉辦“日本舊藏重要明清陶瓷”專場拍賣會,推出一批流散日本近一個世紀的四十余件中國明清陶瓷名品。
這批保存完好的明清官窯瓷器來自同一日本財閥家族舊藏,均薈集于1900至1945年間——這一中日關系史上的特殊動蕩時代。這批瓷器經(jīng)年秘藏于該家族之山莊故宅,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前的半個世紀不曾示人,二戰(zhàn)之后僅于昭和二十八年(1953年)和昭和四十一年(1966年)有部分作品驚鴻一見,曾參加德川美術館的《中國清朝陶瓷名品展》和五島美術館的《中國陶瓷名寶展》。并有多件器物出版于1953年由日本陶瓷協(xié)會刊行的《清朝陶磁》一書中。該書由陶瓷史家久志卓真(1898年-1974年)編著,開戰(zhàn)后日本中國清代陶瓷研究之先河。
這四十余件瓷器多為明代嘉靖、萬歷兩朝和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窯作品,品種涉及青花、五彩、粉彩、斗彩和甜白、粉青、茄皮紫、松石綠等單色釉,體現(xiàn)出明代晚期至清代康乾盛世的兩百年間景德鎮(zhèn)御窯廠的高超技藝和明清兩代各朝宮廷藝術的不同風采。據(jù)了解,這個收藏方向和收藏品味的確立是和購藏來源分不開的,這批藏品大多購自二戰(zhàn)結束前的日本兩大中國古董經(jīng)銷商——山中商會和繭山龍泉堂。清末民初時期,在中國經(jīng)營中國文物出口生意的當時日本最大的古董商山中商會曾購買了大量的清恭王府文物和末代皇帝溥儀抵押給當時中國鹽業(yè)銀行的頂級官窯瓷器。其后,山中商會多次在日本舉辦中國文物展覽、拍賣進行銷售。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后,涌現(xiàn)了一批因興辦實業(yè)而成功的企業(yè)家,由于他們對中國文物的喜愛,收藏了大批中國文物。其后他們或將其畢生收藏捐給國家博物館,或自設博物館,由此形成了中國文物在日本的基本源流。其中,代表性人物為山中商會的山中定次郎、壺中居的廣田不孤齋、繭山龍泉堂的繭山松太郎等古董商人;還有橫河民輔(其收藏品捐贈給東京國立博物館)、安宅英一(其收藏品捐給大阪東洋陶瓷博物館)、出光佐三(以其收藏品為主成立出光美術館)、根津嘉一郎(創(chuàng)立根津美術館)、巖崎小彌太(創(chuàng)立靜嘉堂文庫)、細川立(創(chuàng)立永青文庫)、松岡清次郎(創(chuàng)立松岡美術館)、須磨彌吉郎(其大部分收藏品捐贈給京都國立美術館)、藤井善助(藤井有鄰館)、住友吉左衛(wèi)門(創(chuàng)立泉屋博古館)等。據(jù)悉,保利這批明清瓷器收藏的主人就是以上日本收藏家序列中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