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玫瑰杏李屬早熟杏李品種,2001年冬引進,在西峽縣的丹水鎮(zhèn)袁溝村、田關鄉(xiāng)孫溝村、陽城鄉(xiāng)牛王村、回車鎮(zhèn)石梯村及五里橋鎮(zhèn)封店村,設立風味玫瑰杏李引種觀察和豐產(chǎn)栽培試驗區(qū),通過多年的引種觀察和豐產(chǎn)栽培試驗,該品種在伏牛山區(qū)具有早熟、優(yōu)質(zhì)、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等特性,耐旱、耐瘠薄、適應性較強。
1 品種性狀
1.1 植物學性狀
樹勢中庸,樹姿中等開張,主干及多年生枝暗紅色,當年生枝陽面暗褐色,背面綠色,平均節(jié)間長2.3厘米,皮孔小而密。葉片長橢圓形或長倒卵狀橢圓形,正面暗綠色,背面綠色,葉緣鋸齒形,葉柄長1.1~1.3厘米,葉長6.9~10.5厘米,寬3.4~5.5厘米。易成花,屬異花授粉品種,初花為淡綠色,后變白,兩性花,花粉多,雌蕊略低于雄蕊。
1.2 果實經(jīng)濟性狀
果實扁圓球形,縱徑4.2~4.9厘米、橫徑5.3~6.4厘米,平均單果重85克,最大152克,完全成熟后果皮紫黑色,果頂圓平而凹陷,縫合線淺,梗洼深,果皮易剝離。果肉鮮紅色,肉質(zhì)細,粗纖維少,汁液多,香氣濃,風味甜。品質(zhì)佳??扇苄怨绦挝锖?5.2%~18.5%,果實較耐貯運,室溫下可貯藏12~22天,冷藏條件下可貯藏2~4個月。
1.3 生長結果習性
風味玫瑰杏李生長勢中等,萌芽力高。成枝力強。以中、短果枝及花束狀果枝結果為主,結果量約占全樹結果量的85%~90%。易形成花芽,自花結實率低,配置授粉樹后,結實率大幅提高。嫁接苗栽后第2年開始結果,5~7年進入盛果期,株產(chǎn)25~35千克,每公頃產(chǎn)量2.1~2.9萬千克,且產(chǎn)量穩(wěn)定,屬于早實豐產(chǎn)且穩(wěn)產(chǎn)性能好的杏李品種。
1.4 物候期
2月15日至22日為花芽萌動期,3月5日至12日為花期,3月6日至11日為葉芽萌動期,3月中旬展葉,4月上旬抽枝。第1次果實迅速膨大期在落花后。第2次在落花后25~30天,第3次在采前10天左右:從5月8日果實開始著色,著色期為15~25天;果實發(fā)育期75~85天,5月25日至6月15日為果實成熟期;11月上中旬落葉。
1.5 抗逆性
病蟲害比中、晚熟品種少。與其它杏李品種一樣,能夠適應多種類型土壤,對土壤酸堿度要求不嚴??垢珊?、寒冷的能力較強。對杏李褐斑病、葉斑病具有較強的抗性。易管理。對淺山干旱地區(qū)進行引種栽培有一定參考價值。
2 栽培技術要點
2.1 授粉品種的配置
風味玫瑰屬異花授粉品種,自花結實率低,應配置適宜的授粉品種。風味玫瑰適宜的授粉品種是味帝、恐龍蛋,配置比例為6~8:1。
2.2 科學栽植
選擇地勢較高,排灌良好、土壤肥沃、pH值6~6.5的壤土或砂壤土建園。南北行向定植,株行距3米×4米。采用長、寬、深均為0.8~1米的大穴狀整地栽植,栽后及時灌水,樹下鋪膜保墑、增溫。
2.3 土肥水管理
定植后的前2年在行間套種花生、蔬菜等低稈作物,3年后不再間作任何作物,炎夏用雜草或秸稈覆蓋樹盤。每年秋季或早春結合深翻擴穴施入基肥,以有機肥、磷肥為主。株施有機肥20~50千克,果樹專用肥或過磷酸鈣1~2千克。萌芽期、花前期、果實膨大期追肥,株施尿素0.5千克、復合肥0.5~1千克。每年在花前、花后、幼果膨大期及休眠期各灌水1次。
2.4 整形修剪
適宜的豐產(chǎn)樹形是改良小冠疏層形,共3層,成形樹高控制在3~4米,上層主枝枝展為下層主枝枝展的1/2~2/3。幼樹以夏季修剪為主,多促發(fā)花束狀結果枝。結果樹以冬剪為主,對長枝中短截。培養(yǎng)大中型結果枝組:對影響主干和主枝生長的臨時結果枝組逐步回縮或疏除,將內(nèi)膛和樹冠各部位的徒長枝、過密枝、交叉枝、下垂枝等疏除,以改善樹體光照和通風條件,做到外稀內(nèi)密,立體結果:對衰弱枝短剪更新,衰老枝回縮,使行間保持80厘米左右的通風透光帶。
2.5 花果管理
風味玫瑰在授粉良好的條件下,自然坐果率高,但為了提高一級果率,須控制負載量,及時科學疏花、疏果。疏花在花蕾期進行,疏掉花序上的弱小花蕾、畸形花蕾:坐果后及時疏果,疏后再補疏1次,第1次生理落果后定果。一般每隔15厘米留1個果為好,預備枝上不留果,初果期單株留果50~120個,盛果期單株留果280~500個。若遇特殊情況,花芽萌動前噴0.3%硼砂+0.5%尿素1次,盛花期噴0.3%~0.5%磷酸二氫鉀+0.3%尿素??娠@著提高坐果率。果實著色前,每隔1周噴1次0.3%磷酸二氫鉀,能明顯提高含糖量及促進果實著色。
2.6 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細菌性根癌病、穿孔病和流膠病,主要害蟲是食心蟲、金龜子。防治:①每年冬剪后及花芽萌動前各噴1次4波美度石硫合劑。②噴布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防治李小食心蟲,采用人工捕捉或黑光燈、楊柳枝浸5%辛硫磷乳油誘殺。③生長中后期視病蟲害發(fā)生情況,噴布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4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防治穿孔病、流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