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國共有18套高考語文試卷,其中涉及考查根據(jù)寓言寫寓意的試卷只有浙江卷。
(浙江卷)閱讀下面一則寓言,寫出寓意。
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感到自由自在,于是他積極修煉,終于化成了蝴蝶。蝴蝶日日為食物奔波,還要防備天敵。蝴蝶很懷念自己曾經(jīng)是莊周的日子。
分析:這是一道哲理性寓言題。解題的關(guān)鍵在于要抓住寓言中的主要信息——莊周感到蝴蝶自由自在,而蝴蝶懷念自己曾經(jīng)是莊周的日子。
參考答案:沒得到的總比已有的好,擁有了又懷念失去的。
這道題是語言表達題中的“創(chuàng)新點”,備受好評,因此切不可忽略對其的關(guān)注。為了便于同學(xué)們更好地備考根據(jù)寓言寫寓意題,筆者認為在做此類題時,必須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一、明晰寓言的特征
1.具有鮮明的教育性和強烈的諷刺性。寓言由喻體和本體兩部分構(gòu)成。喻體指所敘寫的故事,本體指寓言所闡明的教訓(xùn)或哲理,即寓意。
2.虛構(gòu)的故事情節(jié),或者說寓言是用巧妙的比喻構(gòu)成的。它所追求的不是故事本身的真實性,而是將整個故事當作一個比喻。其表達方式或借古喻今,或借物喻人,或借小喻大,或借此喻彼,無論是哪一種,皆透過具體淺顯的故事,寄寓深奧的道理。
因此,要讀懂寓言的寓意就要讀懂蘊藏在故事中的寓意。不同的寓言有不同的寓意,但歸納起來,寓言有三類:哲理性寓言、勸誡性寓言、諷刺性寓言。如我國古代寓言《揠苗助長》《自相矛盾》《畫蛇添足》等都是典型的哲理性寓言;《弈秋》則是典型的勸誡性寓言;《南轅北轍》《東施效顰》《齊人有一妻一妾》等是典型的諷刺性寓言。浙江卷考查的就是一則典型的哲理性寓言,要求考生能讀懂材料的言外之意。
二、明晰高考題型的設(shè)置
1.以文字材料的形式設(shè)題。這一類題型要求考生根據(jù)寓言直接寫出寓意。因而材料無論是哲理性寓言、勸誡性寓言,還是諷刺性寓言,在寓意上都具有隱秘性。同學(xué)們?nèi)粼谕茢噙^程中只是“就事論事”,就有可能望文生義或弄反了材料的意思。
浙江卷的材料改編自教材中“莊周夢蝶”的故事,要求考生寫出寓意,引導(dǎo)考生辯證思考,力圖改變目前中學(xué)語文教學(xué)中只重視語言形式,忽視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傾向。解答此題,考生要能明晰這則寓言的特征及抓住其字面的主要信息,挖掘出它的言外之意。這可以通過課外多閱讀經(jīng)典的寓言故事來加深體會。
2.以漫畫的變形來創(chuàng)新設(shè)題。這種題型近年來備受青睞,如2007年的高考語文四川卷。題目是要求描述漫畫內(nèi)容并寫出寓意?!懊枋霎嬅鎯?nèi)容”就是要客觀地把畫面介紹清楚,實際上是要求考生寫一段說明性的文字。“寫寓意”則是考查考生的壓縮、概括能力。這就要求考生要能根據(jù)所提供畫面解讀“畫外”之音,所以較之以文字作材料的題型,本題增加了“讀圖”的難度。因此,要解讀好此類題型,必須仔細觀察畫面的內(nèi)容(包括標題文字),抓住其特征,分析其寓意。另外,高考漫畫題選取的材料大都是批判當前社會生活中的不正?,F(xiàn)象,帶有諷刺意味,考生必須明確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