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青島的衛(wèi)星城市,膠州市正以獨具特色的秧歌,剪紙等民間藝術“烘熱”奧運年的火熱氛圍。
膠州茂腔、剪紙、八角鼓、漁鼓、鐵畫、史家燈……眾多民間藝術奇葩成為每個膠州人的自豪。怎樣迎接奧運才更有意義?如何留存這千年盛事?膠州市委市政府把文化元素融入到迎奧運的各種活動中, “扭起秧歌迎奧運”首屆中國秧歌節(jié)、各種形式的迎奧運剪紙活動、奧運剪紙展館。迎奧運為內(nèi)容的多出現(xiàn)代茂腔劇,“迎奧運,促和諧,文明在身邊”活動……膠州正以其特有的方式,打造著迎奧運的民間藝術盛宴。
膠州秧歌是山東三大秧歌之一,曾在2006年榮登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08年,膠州秧歌文化節(jié)升格為國字號。歷經(jīng)300多年的輪回,大秧歌煥發(fā)了新的生機。“大秧歌是膠州民間藝術的瑰寶,扭起秧歌迎奧運,表達了我們對北京奧運熱切的期盼之情?!蹦z州市長劉贊松說。
5月9日,首屆中國秧歌節(jié)青島專場演出在“五四”廣場舉行。16支秧歌隊伍500余名秧歌演員從膠州“扭進”了“五四廣場”。在市民的歡呼中,《扭起秧歌迎奧運》出場,幾十名演員身穿各色傳統(tǒng)服飾,跟奧運“福娃”一起,扭動腰肢,展現(xiàn)了迎接奧運會的如火熱情。膠州大秧歌、四川瀘州雨壇彩龍、海城高蹺秧歌。山西峨口撓閣盛裝登場。“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16個風格迥然的秧歌節(jié)目依次登場,讓市民大開眼界、大呼過癮。
另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剪紙,也成了膠州市民表達迎奧之情的重要載體。去年迎奧運倒計時一周年之際,膠州市將一幅由膠州市十幾位國家級剪紙協(xié)會會員和民間剪紙愛好者歷時半年創(chuàng)作的長2008厘米、寬63厘米的《揚帆青島,共迎奧運》剪紙長卷贈送給了奧帆委。整個剪紙長卷以喜迎奧運為主題,以青島市由西向東沿海線名勝古跡,標志性建筑、主要景觀和嶗山風景為依托,突出了帆船比賽的盛況,長卷構圖緊湊,立意深刻,畫面宏大,內(nèi)容眾多,是膠州剪紙的代表作品。
膠州市民高豐緒剪出的《56個民族同慶奧運圖》,以大紅為主色調(diào),56個身穿不同民族服飾的民族人物,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作者準備把這幅傾心創(chuàng)作的作品獻給北京奧組委。青島市優(yōu)秀民間藝人王傳英,創(chuàng)作了題為《熊貓寶寶迎奧運》的剪紙作品,以此祝愿奧運會和青島奧帆賽圓滿成功。
漫步膠州的大街小巷,迎奧運的濃濃氣息撲面而來,膠州市民正用最飽滿的熱情迎接奧運會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