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的文字總有一種穿透時空的力量和維度。他的苦悶和惆悵你可能感受不到,但你不能不被他筆下的文字所感動,不能不被他敏銳的情感反應、深刻的心理體驗、細致而縝密的觀察力所震撼。費爾巴哈曾說:“人就是他所吃的東西。”所以,史鐵生就把他從這個世界獲取到的精神營養(yǎng)給我們展示了出來:“坐在那園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個角落,任何地方,喧囂都在遠處。近旁只有荒藤老樹,只有棲居了鳥兒的廢殿頹檐、長滿了野草的殘墻斷壁,暮鴉吵鬧著歸來,雨燕盤桓吟唱,風過檐鈴,雨落空林,蜂飛蝶舞,草動蟲鳴……四季的歌詠此起彼伏,從不間斷。地壇的安靜并非無聲。”(《想念地壇》)這個熱鬧與安靜、生機和頹廢相混的地壇,成了史鐵生的個人世界。他從到達地壇的那一刻起,就心甘情愿地成為了它的俘虜,而且他這一生就再也離不開它了。地壇是我們了解史鐵生思想的鑰匙,沒有地壇,我們就無法從容地看清這個坐在輪椅上向我們姍姍走來的人,更無法讀懂他隱在眸子后的深邃的憂郁和對人生命運的深情解讀。
有時,我們也能感覺得到史鐵生寂寞的絕望。在找不到人生出路的時候,我們最容易產(chǎn)生被人遺忘或拋棄的感覺,也會有那種“脾氣壞到極點,經(jīng)常是發(fā)了瘋一樣地離開家”,又像“中了魔似的什么話都不說”的不理智的舉動。但史鐵生畢竟是個有思想深度的人,他的不理智的舉動恰恰說明他太在乎自己在這個世界的位置,太留戀這個充滿活力的世界了,以至于不想被這個世界所忽略和漠視。于是,他在地壇里找到了屬于他的一切,等來了那個和舊我告別的“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拔页?茨莻€輪椅上的人,和輪椅下他的影子,心說我怎么會是他呢?怎么會和他一塊坐在了這兒?我仔細看他,看他究竟有什么倒霉的特點,或還將有什么不幸的征兆,想看看他終于怎樣去死,赴死之途莫非還有絕路?那日何日?我記得忽然我有了一種放棄的心情,仿佛我已經(jīng)消失,已經(jīng)不在,唯一縷輕魂在園中游蕩,剎那間清風朗月,如沐慈悲。于是乎,我聽見了那恒久而遼闊的安靜。恒久,遼闊,但非死寂,那中間確有如林語堂所說的一種‘溫柔的聲音,同時也是強迫的聲音’。”我們終于在史鐵生的痛苦中聽到了繭破蠶出、蛹碎蝶飛的聲音,感受到了頹廢后的自新、凄涼過后的希望,在大愚中誕生的超越凡塵的智慧。以后,我們也知道,躺在病床上看著自己的血液汩汩地在透析儀器里流淌的史鐵生,盡管還會有痛苦,但他絕不會再產(chǎn)生絕望,因為他不會再輕言放棄,不會忘記那些在地壇度過的尋找業(yè)已丟失了的靈魂的艱難時日。
成就史鐵生的是地壇,也是他自己。他是在頹廢的舊我之上成長起來的思考者,他看到了命運之神的殘酷和對人世的不公,但他也享受到了造物主給予他的幸運。周國平說:“命運主要由兩個因素決定:環(huán)境和性格。環(huán)境規(guī)定了一個人的遭遇的可能范圍,性格則規(guī)定了他對遭遇的反應方式。由于反應方式不同,相同的遭遇就有了不同的意義,因而也就成了本質(zhì)上不同的遭遇?!边@段話用來詮釋史鐵生的人生遭際實在是再確切不過了。在讀史鐵生的時候,我們也要感謝地壇,是它讓一個坐在輪椅上的人永久地接受著我們的精神膜拜,讓我們在人生朝圣的路途上有了一面永遠飄揚的旗幟。
【作者系黑龍江省齊齊哈爾車輛廠第一中學學生,指導教師:姜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