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愛你”——泰戈爾的這句詩,常常被恰當?shù)匾迷诟鞣N煽情時刻,它也恰好拋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在彼此有愛的兩個人之間,物理距離與心理距離到底哪個決定了我們的親密關(guān)系?那令人揪心的親密距離,到底可以有多遠?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霍爾就曾經(jīng)針對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做過調(diào)研,他發(fā)現(xiàn)我們之間存在著四種類型的人際距離:
公眾距離范圍在360-760厘米之間,它屬于人際交往中的正式距離。處于該距離的人,可以很容易地采取躲避或防衛(wèi)行為。它多出現(xiàn)在陌生人之間,或正規(guī)場合。
社交距離較近的社交距離是120-210厘米,多出現(xiàn)在個人交往中,如職場交往和商業(yè)會議;較遠的社交距離為120-360厘米,一般正式的公務(wù)性接觸大多保持這種距離。
個人距離范圍大約在44-120厘米之間,這個距離通常是與朋友交談或日常同事間接觸的空間距離。
親密距離在0-44厘米的范圍內(nèi),這種距離只出現(xiàn)在有特殊關(guān)系的人之間,如父母與子女、夫妻、戀人。對關(guān)系親密的人來說,這個距離可以感受到對方的氣味和體溫等信息??墒?,正如泰戈爾的詩中所言,就算我們與親密的人之間的物理距離在44厘米之內(nèi),心中卻沒有彼此,靠這么近有何用?
的確,物理距離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兩個人是否親密,但是卻無法決定它,真正決定我們的親密關(guān)系和親密感的,是心理上的親密距離。
“一碗湯的距離”是日本學者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家庭親和理論,是指子女從自己家中給老人住處送去一碗湯,湯送到老人手上還不會降溫變涼——以此來形容親子間相對獨立,又不失親密的距離。
很多社會心理學家近期都開始研究這個“湯距”,并將其作為衡量親密距離物理長度的最貼切標準。它還被環(huán)境心理學家運用到樓市設(shè)計中,將適于年輕人居住的戶型和適于老年人居住的戶型結(jié)合到一座小區(qū)內(nèi),使“一碗湯的距離”的小區(qū),成為新新人類居住的最佳地點。
將這個“一碗湯的距離”引申一下,它不單單可以用來形容物理距離,也可以當成是心理上親密距離的生動標準。兩顆心靈之間的距離,要用溫度來測量,而不是用直尺。這個溫度是最舒適、最適于人體的28-32℃,不會過熱也不會過冷。這世界上并沒有永恒的距離,只有出于愛的愿望而對親密距離的不斷調(diào)整,那就是身體和心靈上的“一碗湯的距離”。
(摘自《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