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謝幕,90后登場,青春的舞臺就是如此絢爛,或許還有一點點殘酷。90后的孩子走進了大學的校園,他們無不青春時尚,單純熱情,QQ群、露背裝、吊帶裙,MP4、數(shù)碼相機……,他們用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來面向社會,我們除了羨慕,還有一份深深的感慨,讓人欣慰的是,他們是不吃狼奶長大的一代。
1950年代,歐洲曾經(jīng)出現(xiàn)了“憤怒的青年”,激進的哲學讓這群年輕人心血沸騰,他們用邏輯來代替現(xiàn)實,以各種“主義”的名義猛烈筆戰(zhàn),自相攻擊,莫名奇妙的狂熱,浩渺無邊的目標,近乎偏執(zhí)的情感,他們同假想的敵人作戰(zhàn),把伊甸園的蘋果當作現(xiàn)實的面包,人們搞不懂他們憤怒的原因,他們是“沒有來由的反叛者”。 1954年,英國學者約翰#8226;韋恩(John Wain)對此發(fā)出疑問:“我們以為30年代的人很傻,60年的人會不會也認為我們很傻?”他至少能猜到,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文化已經(jīng)冷靜下來,從浪漫主義回歸到現(xiàn)實主義,從極端集體主義回歸到個體關(guān)懷,英國歷史學家L#8226;B#8226;納米爾說過這樣一段話,他說在體驗過“嚴重破壞人們福祉的狂熱或者殘酷的意識形態(tài)運動之后”,一個成熟的社會學會了如何在完全沒有他們的情況下,依舊運行?!比甑氖聦嵶C明,我們的社會文化“成熟”了,在成熟的社會文化中,成長起來的90后,不再是憤怒的青年,他們的肩膀是輕松的,心靈是柔軟的,他們不是一味戰(zhàn)斗,缺少朋友,斗性十足的群狼,相反,他們懂得愛自己,有自己的追求,我們很多人在童年的時候,有追求,但是沒有客觀條件,90后比我們幸運,他們不僅擁有夢想,還能實現(xiàn)夢想!當我們有想法的時候,沒有客觀條件,而90后呢,社會為他們準備了太多的機會。
對孩子嬌生慣養(yǎng)一些是應該的,曾幾何時,有人總認為“親情”是一個人的羈絆,和父母在一起不自由、不開心,反抗親情被認為是勇敢的,他們希望孩子們像狼一樣,在饑寒交迫中鍛煉意志,沒有困難,也要制造困難來磨練孩子,現(xiàn)在,我們終于明白娃娃就是娃娃,而不是娃娃“兵”!他們不是小兵張嘎,但他們會比嘎子們更優(yōu)秀!有個朋友曾對我說,我很想父母送我上大學,可是家里只買得起一張火車票,我走后,媽媽爸爸哭了一整天,我也哭了一整天。不是不愿意,而是客觀條件不具備。
90后的孩子們,他們是中國和平崛起時期的一代,他們接受的教育是公民社會的權(quán)利教育,他們的課本上充滿了人性的思考和愛的訴說,他們不是群狼,而是有著現(xiàn)代文明視野的青年人,他們愛自己,顧及家庭,信任父母,有一顆柔軟的心靈,充滿激情和理想,這讓我們多么羨慕,我們該祝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