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能否和人一樣具有記憶力呢?這是令人感興趣的一件事,也是科學家正在進行研究的課題。美國科學家喬治夫婦,專門對蜘蛛有無記憶力作了多次試驗,頗能說明一些問題。當他們把振動的音叉移近蜘蛛時,蜘蛛的聽覺產(chǎn)生反應,以為是動物的鳴聲,就拉一縷蛛絲跌落下來。連續(xù)這樣試驗下去,它共跌9次,最后3次跌不遠又上去了。第二天再試驗情況和以前一樣,從試驗中,顯示出蜘蛛有一些記憶力。后3次下跌不遠,說明它不愿意上當了。而第二天試驗情況如同前一天,又說明蜘蛛既使有記憶力,也是有限的,不然為什么昨天上了當今天
又受騙了呢?
相比之下,蜜蜂的記憶力遠勝蜘蛛??茖W家又作試驗,每天上午9時至11時,定時用糖漿喂養(yǎng)蜜蜂,其他時間盤子是空的,過了幾天即使盤子內沒有糖漿,蜜蜂也會按時飛來光顧??梢?,蜜蜂的記憶力可以保持好幾天時間。
章魚的記憶力又勝一籌,有個試驗員名叫賽納,給養(yǎng)在水池中的章魚扔了一個大牡蠣,章魚想吃里面的肉,結果費了幾個小時擺弄來擺弄去,也打不開外殼。過了7天,賽納又將一個大牡蠣扔進去,章魚看了一眼就不再理睬了,連腕手也不伸出摸一下。這表明一周前的事,它還記憶猶新。
動物的記憶與動物腦的智力發(fā)展有關,高等動物的記憶力就比低等動物強得多。有一匹馬在礦井下拉車10年時間,這段時間沒有上過地面,后由于衰老的原因,有一天就把它送出礦井,結果它直奔離礦區(qū)很遠很遠的飼養(yǎng)場。10年的歲月流失并沒沖淡老馬的記憶力。
當然,不同的動物記憶力也不一樣,記憶的特點和方式也有區(qū)別。
非洲有一種銀粉蛇,凡在它經(jīng)過的路上便撒下銀白色的粉末,作為標記。這種蛇十分謹慎,從來不在洞外睡覺,總是當天沿著粉末的路徑回巢。顯然銀粉蛇是靠撒布示蹤激素的化學物質,來增強記憶的。
有一種沒有“舞蹈語言”的野蜂,則用尾刺在飛過的草木上涂沾氣味物質,回來時可以憑敏銳的嗅覺來分辨路線了。
烏鴉的記憶性主要通過視覺來體現(xiàn),烏鴉可以讓徒手的人靠近自己。如果遇到手持武器的人靠近,就迅速展翅飛走,因為它親眼見過并記得很久以前曾被這種家伙嚇唬過一次。
動物的記憶力與存在于腦中的核糖核酸、乙酰乙酯等物質有關。這種核糖核酸可以抽取注射,因此動物的記憶力也可以轉移。世界著名的神經(jīng)化學家喬治#8226;昂加爾認為:動物的記憶力并非不可捉摸,而是一種具有化學物質的特性,由細小的蛋白質分子有序排列組合而成。他通過訓練大白鼠受電擊時發(fā)生恐怖情緒使之產(chǎn)生記憶力,然后把這種恐怖記憶物質抽取出來,又注射到另一只大白鼠身上,不經(jīng)電擊就產(chǎn)生出那種恐怖的情緒,說明前者的記憶力已被后者繼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