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間,鄭板橋到山東做知縣。上任不久,便有個年輕寡婦朱月姣來擊鼓告狀,告同村富戶魏善人對自己強奸未遂。面對竟敢在公堂上撒謊訛詐的魏善人,鄭板橋先是故意判朱月姣誣告。接著通過審理另一樁債務(wù)案和一位老婆婆告兒子不肯撫養(yǎng)老人的案件,最后逼魏善人說出了實情。拿到鄭板橋從魏善人身上判罰的20兩銀子后,朱月姣趕來叩謝鄭板橋說:“我錯怪老爺是糊涂官!”鄭板橋哈哈大笑:“濟貧懲偽善,此案需奇判,若說我糊涂……”朱月姣接口道:“難得糊涂官。”鄭板橋連稱:“續(xù)得好,續(xù)得好!”就提筆寫下“難得糊涂”四個大字交給朱月姣收存。后來朱月姣改嫁給一個石匠,她叫丈夫?qū)⑧嵃鍢虻氖舟E刻在一塊青石上,“難得糊涂”這四個字從此就到處傳開了。
“難得糊涂”其實不是真正的糊涂,而是智者的清醒。鄭板橋當(dāng)然是智者,他的睿智就在于對魏善人來了個欲擒故縱,最后讓魏善人束手就擒。隨著時間的推移,“難得糊涂”這句話已被引申豐富為一種大智若愚、抓大放小、少去計較、不糾纏于細枝末節(jié)、不因一棵樹而失去整片森林的人生境界。
而說到人生的境界,它有有無之別和高低之分??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是投入做事的三種不同境界。“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王國維認為的成就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必需經(jīng)過的三種境界。所以,大凡智者都希望自己能活出更高的境界。如,孔子得意門生顏回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是一種不被物質(zhì)生活所累的高境界;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是表明志向的高境界;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讀寫的高境界;林則徐的“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是登高望遠的高境界,還有“富貴如風(fēng)中秉燭,名利似水上浮瓢”是對待功名利祿的高境界;“自得山中趣,誰論世上名”是隱居生活的高境界;“腹有詩書氣自華,面無慚色去留輕”是面對去留的高境界等等,也正是歷練到了這些較高的境界,才使智者的人生過得更加灑脫、從容、輕松、自在、安靜。
人生的境界決定人生的格調(diào)和品位,一個人的境界高,其人生的格調(diào)和品位就高,會令人仰望;一個人的境界低,其人生的格調(diào)和品位就低,會被人蔑視。每個人都有人生的追求,但追求精神的富有要比追求物質(zhì)的富有更是重要;追求智慧的增長要比追求金錢的增長更加重要;追求境界的提升要比追求位子的提升更為重要。境界越高,人生就越無束縛,越無羈絆,越逍遙。
空靈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