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安徽綠茶,好之者必定是如數(shù)家珍,諸如黃山毛峰、太平猴魁、頂谷大方、屯溪綠茶、涌溪火青、六安瓜片、敬亭綠雪等等?!包S山毛峰”狀若雀舌、香如白蘭;“太平猴魁”魁偉粗大,形如關(guān)公大刀,有“君子茶”之美稱;另有香氣清高、滋味醇和的屯溪綠茶;形似珠粒、落杯有聲的涌溪火青以及白毫顯露、嫩香持久的敬亭綠雪等。
須不知,安徽綠茶清新雅逸,獨具一味輕香冷韻,自有一段名士風流,與古代徽州在氣質(zhì)和精神上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當我們細細品茗安徽綠茶,會不期然發(fā)現(xiàn)這綠茶茗香與徽州文化,竟在精神與品質(zhì)上相通相融,仿佛天生地配,水乳交融。
孕育黃山毛峰的黃山乃天下第一奇山,溪澗遍布,巖峭坡陡,山高谷遠,云深如海,生長于此的茶樹終年受云霧滋潤,得日月山川之靈氣,芽葉肥嫩,馥郁清鮮。特級黃山毛峰細嫩顯毫,形如“雀舌”,色澤嫩綠微黃,湯色清澈明凈,葉底肥嫩,富有活力。
以黃山名泉泡制的黃山毛峰,尤得造化之神奇。清澈泉水中,但見黃山毛峰之上品“雀舌”,一枝枝優(yōu)游搖曳,清真秀拔。而那漸漸散逸彌漫開來的茶汁,如同青空浮云,流水行地,好一段山光水色,好一種云煙變幻,宛若黃山之神奇美景都凝聚于此。那味之如蘭花的輕香冷韻,襲人心魄,振奮精神,令人如見孤標傲世、“半骨冷然”之狷介情懷,如聞“獨坐扁舟別有意,骨同秋色老煙波”之雅致詩句。而最終如花綻放的芽葉,沉落杯底,一片生機樸茂,綠意盎然。那一杯明亮的嫩黃綠色,恰似一束清晨純凈的陽光,正可以觀心靜性之。
魁偉挺拔的太平猴魁,兩葉抱一芽,平扁挺直,不散、不翹、不曲,身披白毫,含而不露;葉面色澤翠潤,葉脈綠中藏紅。入杯沖泡,葉片云集于水面,如同綠云壓頂,好似巖石聚生,那宛若苔蘚般蒼翠的色澤和粗糙的肌理,都讓人遐想那云霧繚繞、濕潤峻峭的黃山,讓人想見行走于蜿蜒的石徑之上,身旁巍峨的巨石,蘚跡斑斑,泉水滴瀝,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及至猴魁泡開,似刀槍云集,如游龍走風,線條蒼勁,冷峭偉峻,好一幅左馳右騖、隨心所欲的狂草書法。太平猴魁,香高氣郁,勁健挺拔,真是頗得黃山蒼秀雄偉之韻;其疏簡清快之風致,真如林泉高士之孤傲剛直,難怪會有“君子茶”之美譽。
再看被譽為“綠色金子”的屯溪綠茶,條索緊密,鋒苗挺秀,彎如細眉,如絲如發(fā),剛勁中寓以婉約,秀麗中顯出樸實。屯溪綠茶那綿密的條索,沖泡后,絲絲婉轉(zhuǎn),悠然綻放;湯色綠明,香氣清高,滋味濃醇,飲之先苦后甘,苦盡甘來,盡顯人生本色。
常年與山花為鄰、白云作伴的涌溪火青,鮮茶葉如碧玉,味似花香;成品火青形似珠粒,色如墨玉,油潤顯毫,湯色杏黃明凈,滋味醇正甘甜?;鹎嘀圃旒夹g(shù)之精華在于炭火烘干。古詩云:“摘來嶺上白云賒,夜焓風前處士家,三月報殘春末頭,東園讒說鍛梅花”。由此我們可知涌溪火青為處士,即隱居山林高士之所愛,那宛若梅花的暗香正可“令人六腑皆芬芳”。頗有隱士之風的涌溪火青,干茶落杯叮當有聲,茶粒于沸水之中輕輕舒展,猶如蓓蕾初放,枝枝豎立,宛若綠上枝頭,令人不禁憶懷青春美好時光。
產(chǎn)于皖西大別山區(qū)的六安瓜片,條索緊細,鋒苗秀麗,色澤墨綠,采制于每年4月中旬,無芽無梗,以單片葉為特色。那一種與眾不同的油潤的墨綠色,雅致深沉,高貴從容,令人不由得刮目相看。及至入水沖泡,一葉葉半舒半卷,欲沉還浮,蒼翠宜人之姿,正是“小雨芊綿濕碧苔,自將翠影認春來”。
還有產(chǎn)于宣城附近敬亭山的敬亭綠雪,形似雀舌,挺直飽潤,色澤嫩綠,白毫顯露,嫩香持久,回味甘醇。唐朝大詩人李白曾作詩云:“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鄙谒归L于斯的敬亭綠雪,生就幾分仙風道骨,更兼幾分禪意,足與愛茶之人心意相通,惺惺相惜,正可助益茶人參悟“茶禪一味”的真諦。
安徽綠茶,名品眾多,款款精華。品安徽綠茶名茶,形制優(yōu)美,香氣高雅,超凡出塵,清新雅潔;那份遺世獨立的曠遠情懷,恰如高山之巔,云霧之際,自在生長,隨風舞曳的綠茶。
徽州,這塊神奇的土地孕育出了各種奇香異骨的綠茶;也正是她那奇崛秀拔的山川,賦予了新安文化以清新超逸的靈魂和精神。一杯綠茶,可通天地;憶昔撫今,永錫難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