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師孫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歲半。他不漂亮,也少言語。平時不準父母殺雞剖魚,很有些良善,但對家里的所有來客卻不瞅不睬,表情木然,顯得傲慢。開始我見他只逗著取樂,到后來便不敢放肆,認了他是老師。許多人都笑我認三歲半的小孩為師,是我瘋了,或耍矯情。我說這就是你們的錯誤了,誰規(guī)定老師只能是以小認大?孫涵泊!孫老師,他是該做我的老師的。
幼兒園的阿姨領(lǐng)了孩子們?nèi)ソ加?,他也在其中,阿姨摘了一抱花分給大家,輪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著白,鼻翼一扇一扇的。阿姨問:你不要?他說:“花疼不疼?”對于美好的東西,因為美好,我也常常就不覺得了它的美好,不愛惜,不保衛(wèi),有時是覺出了它的美好,因為自己沒有,生嫉恨,多誹謗,甚至參與加害和摧殘。孫涵泊卻慈悲,視一切都有生命,都應(yīng)尊重和和平相處,他真該做我的老師。
晚上看電視,七點鐘中央電視臺開始播放國歌,他就要站在椅子上,不管在座的是大人還是小孩,是驚訝還是嗤笑,目不旁視,雙手打起節(jié)拍。我是沒有這種大氣派的,為了自己的身家平安和一點事業(yè),時時小心,事事怯場,挑了雞蛋挑子過鬧市,不敢擠人,唯恐人擠,應(yīng)忍的忍了,不應(yīng)忍的也忍了,最多只寫“轉(zhuǎn)毀為緣,默雷止謗”自慰,結(jié)果失了許多志氣,誤了許多正事。孫涵泊卻無所畏懼,竟敢指揮國歌,他真該做我的老師。
我在他家書寫條幅,許多人圍著看,一片叫好,他也擠了過來,頭歪著,一手掏耳屎。他爹問:你來看什么?他說:“看寫?!痹賳枺簩懙氖裁??說:“字?!庇謫枺菏裁醋郑空f:“黑字。”我的文章和書法本不高明,卻向來有人恭維,我也是恭維過別人的,比如聽別人說過某某的文章好,拿來看了,怎么也看不出好在哪里,但我要在文壇上混,又要證明我的鑒賞水平,或者某某是權(quán)威,是著名的,我得表示謙虛和尊敬,我得需要提拔加獲獎,我也就說:“好呀,當然是好呀,你瞧,他寫的這副聯(lián),××××××××××春,多好!”孫涵泊不管形勢,不瞧臉色,不慎句酌字,拐彎抹角,直奔事物根本,他真該做我的老師。
街上兩人爭執(zhí),先是對罵,再是拳腳,一個臉上就流下血來,遂抓起了旁邊肉店案上的砍刀,圍觀的人轟然走散,他爹牽他正好經(jīng)過,便跑過去立于兩人之間,大喊:“不許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不許打仗!”現(xiàn)在的人很煩,似乎吃了炸藥,雞毛蒜皮的事也要鬧出個流血事件,但街頭上的斗毆發(fā)生了,卻沒有幾個前去制止的。我也是,怕偏護了弱者挨強者的刀子,怕去制伏強者,弱者悄然遁去,警察來了脫離不了干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是一走了之,事后連個證明也不肯做。孫涵泊安危度外,大義凜然,有徐洪剛的英勇精神,他真該做我的老師。
春節(jié)里,朋友帶了他去一個同事家拜年,墻上新掛了印有西方諸神油畫的年歷,神是裸著或半裸著,來客沒人時都注目偷看,一有旁人就臉色嚴肅。那同事也覺得年歷不好,用紅紙剪了小襖兒貼在那裸體上,大家才嗤嗤發(fā)笑起來,故意指著裸著的胸脯問他:這是什么?他玩變形金剛,玩得正起勁,看了一下,說:“媽媽的奶!”說罷又忙他的操作。男人們看待女人,要么視為神,要么視神是裸肉,身上會癢的,就產(chǎn)生邪念,而他看了就看做是人的某一部位,是媽媽的某一部位,他說了也就完了,不虛偽不究竟,不自欺不欺人,平平常常,坦坦然然,他真該做我的老師。
我的老師話少,對我沒有懸河般的教導(dǎo),不布置作業(yè),他從未以有我這么個學(xué)生而得意過,卻始終表情木然,樣子傲慢。我琢磨,或許他這樣正是要我明白“口銳者天鈍之,目空者鬼障之”的道理。我是誠惶誠恐地待我的老師的,他使我不斷地發(fā)現(xiàn)著我的卑劣,知道了羞恥,我相信有許許多多的人接觸了我的老師都要羞恥的。所以,我沒有理由不稱他是老師!我的老師也將不會只有我一個學(xué)生吧?
閱讀提示
賈平凹,原名賈平娃,當代小說家,陜西丹鳳人。1975年畢業(yè)于西北大學(xué)中文系。著有小說集《賈平凹獲獎中篇小說集》、《賈平凹自選集》,長篇小說《商州》、《白夜》,自傳體長篇《我是農(nóng)民》等?!杜D月正月》獲中國作協(xié)第3屆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滿月》獲1978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廢都》獲1997年法國費米娜文學(xué)獎;《浮躁》獲1987年美國美孚飛馬文學(xué)獎,最近獲得由法國文化交流部頒發(fā)的“法蘭西共和國文學(xué)藝術(shù)獎”。
實戰(zhàn)演練
1. 為什么許多人都笑“我”認三歲半的小孩為師,并認為“我”瘋了,或耍矯情。
2. 從文中可以看出作者認為孫涵泊身上哪幾種品質(zhì)值得學(xué)習(xí)?
3. 作者在某種場合為什么要違心地恭維他人?
4. 為什么作者說:“我的老師也將不會只有我一個學(xué)生吧?”
答案解析
1. 因為常人認為一個成人卻要拜一個幾乎沒有受過任何教育的孩子為師,這是不可理喻的事情。成人從智力和閱歷的各個角度來說,都遠遠超出幼稚懵懂的孩童,因此,許多人認為“我”要么是思維不正常,要么就是故作姿態(tài),以顯示自己與眾不同。
2.①一顆“慈悲心”,尊重一切生命并與之和平相處;②一種“大氣派”,不瞻前顧后畏葸不前;③不阿諛奉承看別人臉色,直奔事物根本;④置個人安危于度外,大義凜然;⑤童真本色,無邪念不虛偽,平平常常,坦坦蕩蕩。
3. 因為“我”要遵守成人世界的一些潛規(guī)則,以利于自身生存,因為我得需要提拔加獲獎。當自己無知時,這種虛偽往往是為了證明自己認知能力不比別人低下,而當自己已經(jīng)明辨底細的時候,那就是自己得表示謙虛和尊敬,以不觸怒權(quán)威。
4. 在成人世界里,像“我”這樣的已被社會角色束縛,而喪失本色的所謂“大人”應(yīng)該不在少數(shù)。一劑“童心”的良藥,也許就是治愈成人自私、虛偽、膽怯、卑劣等痼疾的良方。智力和閱歷并不一定就和善良與美德成正比?,F(xiàn)今世界成人往往充當“教育者”角色,從而忘卻了自己還應(yīng)當成為一個“被教育者”。
(劉東明)
編輯/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