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骨性安氏Ⅱ類錯牙合畸形多表現(xiàn)為牙弓前突、開唇露齒的突面型,嚴重影響顏面美觀,患者及家屬要求治療的愿望迫切。由于年齡及生長發(fā)育的關系,早期矯治的方法不適于成人,手術治療的方法又不能被大多數(shù)患者接受,如何最大限度地內收前突的牙弓,改善突面型來達到代償性掩飾治療是固定矯治的關鍵,因此支抗的控制在矯治中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在9例成人骨性安氏Ⅱ類錯牙合畸形的矯治中使用自攻型微鈦釘種植體提供強支抗內收前牙,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病例選擇:選擇2004年1月~2006年2月泰興市人民醫(yī)院口腔科門診正畸病例9例(男4名,女5名),年齡18~36歲,平均22.5歲。9例患者均為骨性Ⅱ類錯牙合,ANB>6°,磨牙為遠中關系,表現(xiàn)為開唇露齒的突面型,牙列輕、中度擁擠。9例患者中上牙弓前突7例,前牙深覆牙合深覆蓋Ⅲ°,雙牙弓前突2例,前牙覆牙合基本正常,深覆蓋Ⅰ°。
1.2矯治方法:9例患者上頜均拔除雙側第一前磨牙,下頜根據(jù)錯牙合情況拔除雙側第二前磨牙或一個下中切牙,采用直絲弓矯治技術。直絲弓矯治器戴入之前一個月在局部浸潤麻醉下應用專用螺刀手動植入自攻型微鈦釘種植體,植入部位為上頜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間的頰側齒槽骨。一個月后復診時檢查微鈦釘種植體的穩(wěn)固性良好,戴入直絲弓矯治器后,首先應用微種植體支抗作尖牙的“8”字結扎,力值為100g,每月加力一次。逐步應用0.014\"×0.025\"、0.016\"×0.025\"、0.017\"×0.025\"Ni-Ti弓絲排齊牙列, 5~7個月后牙列排齊整平,換用0.019\"×0.025\"S.S,繼續(xù)應用微種植體拉尖牙向遠中,待尖牙到位后在側切牙遠中放置牽引鉤,在牽引鉤和支抗釘之間以每側200g力滑動內收4個切牙,關閉間隙。下頜以非滑動法關閉間隙。大約6~9個月后,拔牙間隙全部關閉,患者突面型顯著改善。再經(jīng)過4~7個月的精細調整,結束固定矯治改活動保持。
1.3研究方法:9例患者在矯治前后分別拍攝X線頭顱定位側位片,測量并分析矯治前后軟硬組織的變化。X線頭影測量項目為5項,主要測量上前牙、上唇及上頜支抗磨牙的治療變化。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PSS10.0軟件對測量結果進行分析。
2結果
2.1頭影測量及矯治結果: 9例患者18個自攻型微鈦釘種植體中有17個。植體無松動和折斷,1個在治療過程中發(fā)生松動,重新植入后也保持了穩(wěn)定。種植釘周圍軟組織健康,無感染現(xiàn)象發(fā)生。矯治時間為15~21個月,平均19個月。
矯治后磨牙關系為中性,前牙覆牙合、覆蓋基本正常,牙排列整齊,牙弓突度和軟組織側貌明顯改善,患者對矯治結果滿意。X線頭影測量顯示測量項目的治療變化見表1:結果顯示:上前牙發(fā)生了顯著的直立和內收(P<0.01),上唇相對于審美平面也發(fā)生了明顯的內收(P<0.01),矯治前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上頜支抗磨牙發(fā)生少量的近中移動,但與矯治前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均獲得了磨牙強支抗的矯治效果。
1.2 典型病例:某女,24歲。主訴面型前突。臨床檢查:上牙弓明顯前突,前牙深覆牙合深覆蓋Ⅲ°,上下牙列Ⅰ°擁擠,右側雙尖牙區(qū)正鎖牙合,Ⅱ類牙合關系。左上頜第一雙尖牙及左下頜第二雙尖牙已在外院拔除,開唇露齒面形(如圖1)。X線頭影測量顯示患者為均角Ⅱ類骨面型。診斷:骨性Ⅱ類,安氏Ⅱ類Ⅰ分類。矯治設計:拔除右上頜第一雙尖牙及右下頜第二雙尖牙。矯治經(jīng)過:拔牙的同時植入種植體支抗,一月后復診時戴入固定矯治器,用種植體支抗作尖牙的“8”字結扎,逐步排齊牙列,排齊后換用方鋼絲,繼續(xù)應用微種植體用鏈狀圈結扎絲牽引尖牙向遠中移動,尖牙到位后在側切牙遠中放置方絲拉鉤,使用鏈狀圈內收4個切牙(如圖2),配合Ⅱ類牽引矯正磨牙關系,最后配合小平導矯正深覆牙合。治療時間:21個月。矯治后上前牙內收,前牙覆牙合、覆蓋基本正常,開唇露齒明顯改善,側貌美觀協(xié)調,咬合關系良好。
3討論
骨內種植體支抗是一種穩(wěn)定有效且不依賴于患者合作的新的支抗手段,目前正以其獨特的優(yōu)勢逐漸廣泛應用于臨床[1]。目前在國內多數(shù)應用種植體支抗矯治的病例報道中,大多是在牙列排齊整平后,內收前牙時應用種植體支抗一次滑動內收六個前牙[2-4] 或以兩步法內收前牙[5-6]。與之不同的是,本組病例在排齊牙列的初期階段就應用微鈦釘種植體支抗作尖牙的“8”字結扎,因為研究發(fā)現(xiàn)在直絲弓矯治技術中,牙列排齊階段常規(guī)采用的尖牙“8”字向后結扎,或單獨拉尖牙遠中移動,同樣要消耗后牙支抗,要求磨牙強支抗的控制[7]。在排齊牙列后關閉拔牙間隙時我們未采用一步法內收6顆前牙,而是采用先遠移尖牙再內收4顆切牙的兩步法。我們認為在治療的早期就應用種植體作尖牙“8”字結扎及兩步法內收前牙更有利于后牙支抗的保護。
微鈦釘種植體是目前正畸臨床應用最多、種類也最多的一類支抗種植體[2]。本組病例所用的自攻型微鈦釘直徑為1.6mm,長9mm,植入和取出手術簡單、創(chuàng)傷小、安全、對周圍組織刺激小、臨床應用效果良好。在種植體植入時我們嚴格按照規(guī)范操作、植入后要求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由于本組成人病例配合良好,有效地避免了種植體松動脫落及其他一些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植入的18個自攻型微鈦釘中只有1個在矯治過程中出現(xiàn)了松動,重新植入后保持了穩(wěn)定,18個種植體周圍軟組織無感染和炎癥發(fā)生。但是,在治療后期我們發(fā)現(xiàn)本組患者中有5例(8個種植體)發(fā)生了一定的前傾和下垂,說明盡管種植體在矯治提供了穩(wěn)定的支抗,但種植體本身發(fā)生了一定的移位,這一點與王大為等[5]的研究結果一致。
從表1中看出,9例患者矯治后上頜支抗磨牙平均前移0.9mm,與矯治前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上前牙突距平均減少8mm,上切牙平均直立10°,上唇相對于審美平面平均內收5.2mm,與矯治前相比均具有高度顯著性差異,說明在矯治中應用微鈦釘種植體支抗可以有效地避免支抗磨牙前移,最大限度地將拔牙間隙用于前牙的內收,使前牙發(fā)生顯著的直立和內收,從而影響軟組織側貌發(fā)生明顯改變。因此我們認為在成人骨性Ⅱ類錯牙合畸形的矯治中應用種植體支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突面型而達到代償性掩飾治療,最終獲得令人滿意的矯治效果。
[參考文獻]
[1]曾祥龍.正畸種植體支抗的發(fā)展、類型與應用[J].口腔正畸學,2005,12:44-48.
[2]尋春雷,曾祥龍,王 興.微型自攻鈦釘種植體增強磨牙支抗的臨床應用研究[J].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2004,39:505-508.
[3]李 平,陳衛(wèi)民,毛 靖. 微型種植體增加后牙支抗的初步臨床研究[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05,21:369-370.
[4]候景秋,閆征斌.微植體支抗及其在正畸臨床中的應用[J].國外醫(yī)學口腔醫(yī)學分冊,2004,31:228-231.
[5]王大為,馮奇才,朱雙林.應用自攻型種植體支抗治療成年上牙弓前突的臨床初探[J].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2008,43:16-20.
[6]陳文靜,李青奕,龔愛秀.兩種支抗配合MBT直絲弓技術矯治雙頜前突的效果比較[J].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2008,43:83-86.
[7]曾祥龍,許天民.Mclaughlin,Bennett,Trevisi系統(tǒng)化正畸治療技術[M].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2:100-105.
[收稿日期]2008-07-25[修回日期]2008-09-15
編輯/何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