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希望看到人性的一樹繁花,實際上看到的只是卑微的小草。每個人都面容平靜地走在路上,他們把猥瑣和不安交給獨自的暗夜。人性,像山岡上朝陽的巖石,有陽光下的熠熠反光,亦有縫隙里的幽暗。
電影《辛德勒名單》中的辛德勒,給人感覺簡直是個圣人。導演斯皮爾伯格深諳贏得票房之道,讓辛德勒陰沉著臉,陷入救人的道德焦慮。辛德勒固然是好人,可是斯皮爾伯格為了票房,也為了讓主題更集中,于是規(guī)劃了辛德勒性格的單一走向。
我后來看到一則關于辛德勒的資料,其實辛德勒的一生是吃喝嫖賭抽的一生,電是坑蒙拐騙偷的一生。他熱愛婦女,風流成性,揮金如土。喜歡向人借錢,而且借錢不還。不過這一切并不妨礙他救人。他不是一個完人,他有自己的人性暗箱。人們之所以愛他,是因為他光明的正面比誰都光明。
相反,那些看似沒有短處的人,同樣也沒有什么長處,一生也可能不曾做一件好事。這些人注定是平庸的,時間的長河里,他們的名字仿佛被寫在沙灘上,一浪打來,留痕即消。人性有暗箱,承認這一點,矗立在我們面前的人,可能更為立體。
美國總統(tǒng)小布什,他的整個家族,一直跟一位牧師較親近。布什自從下決心想當總統(tǒng),就跟這位牧師往來頻繁。小布什也懂得他人即地獄的道理,可是一般人信不過,牧師還信不過?!于是,他把自己暗箱里的東西一股腦兒都拋給了牧師。
孰料,后來牧師背叛了他。不知是為了出名還是為了賺錢,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總之,他把布什賣了,他寫了一本書,在書中揭發(fā)布什年輕時抽大麻。眼看小布什就要栽了,不料峰回路轉(zhuǎn),美國人非但沒有扔臭雞蛋,而且對此事的反應是積極的、正面的,事件出人意外地朝著有利于提高布什支持率的方向發(fā)展。
在他們先入為主的印象里,人性都是有暗箱的,既然扒來扒去,扒糞者又是最親近的人,就扒出“抽大麻”這么點事。從一個側(cè)面證明這人是干凈的,甚至還可以算得上“道德標兵”。而且,這點麻煩解決起來全民也都能出招——今后別抽什么大麻啦,改抽古巴雪茄嘛!
我從這件事,解讀出兩層意思:一是暗箱不會永遠處在暗中,只要存在都會曝光,連牧師都會背叛,你還有什么依據(jù)相信,自己的暗箱會在這個信息發(fā)達的世界被秘而不宣地隱藏?二是暗箱里所藏之事,是大惡還是小錯,這是個實質(zhì)性的問題。
大惡還是小錯?這是我們每個人在暗夜中翻檢自己的暗箱時,應該考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