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人民醫(yī)院歷時10年完成的黑素細胞和色素性皮膚病的相關研究,首次揭示出無色素性黑素細胞的激活因素和遷移機制,并推動了中藥對黑素細胞影響的研究。該研究近日獲得中華醫(yī)學科技獎二等獎。
白癜風是常見的難治皮膚病。江蘇省人民醫(yī)院皮膚科吳文元教授等人在臨床治療中發(fā)現(xiàn),有好轉的白癜風病人的白皮膚上,有一些散落的小褐色皮膚斑出現(xiàn)。這個現(xiàn)象讓他們想到白癜風的發(fā)病原因是表皮黑素細胞被破壞,但病人的毛囊中還存在一種未活化的前黑素細胞,如把這部分前黑素細胞激活,就有望治愈白癜風。為此,他們用10年時間對這部分細胞進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人員首次系統(tǒng)地研究了人毛囊外根鞘無色素性黑素細胞(AMMC)的定位、分離、培養(yǎng)、培養(yǎng)基的改進;首次用原子力顯微鏡精確顯示了表皮黑素細胞(MC)的樹突體系及黑素體轉運出的3種途徑;首次將皺褶部網(wǎng)狀色素異常致病基因定位在17號染色體短臂的遠端區(qū)域內(nèi)。研究人員還檢測了近300種單味中藥、10種復方中藥、20多種單體及部分西藥對黑素瘤細胞、表皮正常MC黑素合成、酶活性、信號轉導的作用,并對植物色素調節(jié)劑進行了深入研究。
(健康報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