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敬杰
她說,能為已經(jīng)分手的女人準備一雙登山鞋子的男人,肯定是一個值得托付終身的好男人。
他與芳的關系時好時壞。
用芳的話說,他人雖然老實厚道,但能力卻差了點,在社會上混了20年,卻還是報社的一個普通記者,連個主任編輯也沒混上,沒有房子,更沒有車。
他對她后半截話就不愛聽,因為他自信還是有能力的——作為一名記者,他多次獲得過全國、省市級新聞大獎,6次獲得過“省優(yōu)秀記者”,在報社獲獎那更是“家常便飯”。雖然兩次提主任都沒提成,但每有大的采訪任務總編都是給他派專車,這叫啥待遇?
當然,芳并不認為這就能證明他的能力,這種獎勵充其量是一種精神安慰,還不是糊弄著你做驢子?她終于向他發(fā)出了最后通牒:要么轉(zhuǎn)行掙錢過日子,要么分手。
他沒有選擇轉(zhuǎn)行。他舍不得手中的相機,他熱愛這個行當,另外他不想被人要挾,但他心里很痛苦。他是個重感情的人,他想請芳去爬一次山,不是為了糾纏她,只是想陪她到風景區(qū)去旅游一次,畢竟他曾向她承諾過。另外,好合好散,讓最后的記憶變得美好。
芳答應了。為此,總編把自己的車派給了他,還專門吩咐一名攝影記者隨他一塊去,給他們照照相,說是能挽回芳的心最好,實在沒法子,也留個紀念照。
他想得更細,特意到商店給她買了一雙36碼的登山旅游鞋。他知道芳很愛美,總是一年四季高跟鞋,而此去以爬山為主,高跟鞋是走不成路的。
旅游鞋就放在他的手提包里。
在約定的時間,芳沒有出現(xiàn)。不久他接到了芳的電話,先是道歉,隨后說,想來想去,還是不來見面的好,感覺“沒有意義”。
失落,悵然。但悲觀和抱怨不是他的個性,他想,出來趟不容易,恰好有個攝影高手跟著,何不瀟灑玩一回呢。
于是就在上山的路上遇到了她,一位長得和芳有點像的姑娘,也是那么漂亮,高矮胖瘦也相差無幾。姑娘右手拎一只精致手包,左手拎一雙白皮鞋,赤腳走在盤山小路上,看那走走停停的樣子,顯然,一雙白嫩的腳有些吃不消。
他緊趕幾步,一邊往包里摸索著。反正這鞋子已經(jīng)派不上用場了,不如送給需要它的人吧。
姑娘先是詫異,繼而明白過來,一邊道謝一邊試鞋。真沒想到,合腳極了,也舒服極了,就像專門給她訂做的一樣。
她堅持付款,堅持得十分懇切;他堅決不收,堅決得毫無余地。
然后他們就分手了。
若不是攝影記者的那幅照片,這次偶遇真的轉(zhuǎn)瞬即逝,就像天空中兩片白云擦肩而過。那幅照片刊登在晚報的“城市表情”欄目中,表現(xiàn)了陌生人之間的友好和溫馨。看到照片,勾起了姑娘的無限感慨,她正后悔當時只聽他說了鞋子的故事,卻沒有記下這位好心人的名字。她是個有房有車的都市白領,可在情感之路上卻一直迷茫。她周圍不乏蜂蝶一樣的追求者,但一再受傷之后,她不知誰值得托付。
她通過報社電話找到了他。
她說,我來還你的鞋子。還有,我突然有了個想法。
她說,能為已經(jīng)分手的女人準備一雙登山鞋子的男人,肯定是一個值得托付終身的好男人。
wugengwang@163.com
(編輯:烏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