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芾
光緒初年,上海灘頭,同城報戰(zhàn),如火如荼。主要是兩報對峙:《申報》與《字林滬報》。史稱“上海德比”。
兩種報都是英商的字號,各為其主,又恩怨甚深,《字林滬報》的主筆蔡爾康,就是申報館出身,從一個小編輯一直爬到主筆的位置(在當(dāng)時的洋報館,華人最高也就到這份兒了),在報界風(fēng)頭無量??上Ш髞砀陥箴^賬房鬧翻了,憤然離開就職八年的《申報》,跳槽到正在籌辦的《字林滬報》任主筆:
這樣的人物,自然處處跟《申報》別苗頭?!蹲至譁麍蟆钒l(fā)刊一個多月,正好碰上朝鮮壬午政變,中日兩國矛盾激化,這是天字第一號的大新聞?!蹲至譁麍蟆冯m然剛創(chuàng)辦,但它可是背靠著大名鼎鼎的《字林西報》,外電外稿,兩份報是同時刊出。《申報》沒這個優(yōu)勢,時效性差了好多,一下子就被《字林滬報》搶了風(fēng)頭。緊接著申法戰(zhàn)爭爆發(fā),《申報》立志打個翻身仗,辟出“越南軍情”專欄,特派記者前往越南前線報道??上М?dāng)時的法軍和現(xiàn)在的美軍一樣,不知道為什么,把中臥去的隨軍記者趕了回來?!蹲至譁麍蟆窙]派記者,就靠著路透社的電訊,報道不僅比《申報》深入,分析也比對手透徹,這一場德比,《申報》又輸了。
終于盼到戰(zhàn)爭結(jié)束,和平降臨,《申報》的機會來了。這年是鄉(xiāng)試之年,全國單子去集北紊,奉勸全國。《申報》在北京駐有專員,鄉(xiāng)試一發(fā)榜,專員立即用電報發(fā)送全部榜文,報紙上標(biāo)明“本報館自己接到電音”,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蔡爾康當(dāng)然不愿吃這個癟,可報紙的洋老板不理解科舉對中國讀者的意義,根本不肯花這個錢。
蔡爾康沒轍,只好自個兒想招。他的招數(shù)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法寶——送錢。他買通了申報館的排字工人,都是熟人嘛。每天工人下班,偷一份清樣給蔡爾康,第二天《字林滬報》原樣照登。問題出在《申報》有電碼譯錯的地方,《滬報》也跟著照錯。申報館馬上加強戒備,門警森嚴(yán),報紙不出街,根本不讓任何人出館。蔡爾康,接著想轍兒吧。
好個蔡爾康,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買通了電報局的電報生,要他們收到《申報》北京來電后多留一份。申報館總不能把電報局的人也關(guān)起來吧?當(dāng)然,此計也不能長久,人家不會把電報明碼改成密碼嗎?再往電報局一告,這條路也斷了,
蔡爾康太想贏了。這回他買通的是上海報販的頭目。他將自己的報紙編好后,留著頭版的位置不發(fā)。等報販將凌晨領(lǐng)到的第一份(申報)火速送來,再搶排付印。雖然比《申報》晚些出報,到底報上的新聞不會晚上一日。
茅招?你說這些都是茅招?蔡爾康被同行稱為“當(dāng)日報界之人杰”,你以為是憑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