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文
3月大嬰兒就會“吃醋”
一般認為,嬰兒的哭鬧和粗暴行為通常與饑餓感、困倦感、疼痛感或其他不適有關。但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其他因素也會使嬰兒焦躁不安。加拿大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3個月大的嬰兒已經表現(xiàn)出明顯的嫉妒心理,而不是現(xiàn)有理論認為的兩歲后才會有所顯露。研究人員分別對3個月、6個月和9個月大的嬰兒進行了4項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當母親將注意力轉向其他人(如聊天或其他形式的互動)時,嬰兒通常會蹬腿和發(fā)出不滿的叫聲。而如果母親未對其他人的交流作出反應,即便有其他人出現(xiàn)在母嬰面前,嬰兒也不會表現(xiàn)出明顯的不安。這表明,3個月大的嬰兒已對周圍的人產生意識。
空氣污染阻止地球升溫
一項最新公布的研究表明,由石油制品或其他有機物不完全燃燒生成的懸浮顆粒物雖然對空氣構成了污染,并威脅人類健康,但卻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地球升溫。美國、中國、印度和歐洲的科學家在對亞洲上空由懸浮顆粒物構成的“棕色云團”研究后發(fā)現(xiàn),這種云團對氣候具有雙重影響:一方面,云團中的炭黑等顆粒物可以吸收陽光,導致大氣變暖,同時減少到達地表的熱量,降低地表溫度:另一方面,云團中的硫酸鹽顆粒和一些有機物可以反射陽光,因此也會降低地表溫度。不過,這絕不代表人類可以放任空氣污染。
記憶力一代更比一代強
瑞典一項長期調查結果顯示,現(xiàn)代人的記憶力一代更比一代強。為研究癡呆癥的早期征兆和人類記憶力的演變過程,研究人員在過去20年里,每隔5年進行抽樣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被調查者的情節(jié)記憶力一代勝過一代,也就是說現(xiàn)在的孩子能比他們的父母記住更多東西。情節(jié)記憶是指有關生活情節(jié)的實況記憶,屬長期記憶的一種,也是心理學記憶研究領域的重要研究項目。促使人的情節(jié)記憶力逐代增強的原因主要是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的抽象思維得到更好的訓練;隨著兄弟姐妹的減少,兒童更多地受到父母的關注和培養(yǎng):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膳食結構更趨于合理。
轉基因豬將成人體器官庫
由于人類捐獻的移植器官十分有限,多年來科學家一直試圖用轉基因技術培育出可用于人體移植的豬器官。但是,當豬器官植入人體后,人體免疫系統(tǒng)會識別豬器官表面細胞上的“外來”蛋白質,從而產生排異反應。英國科學家正在進行一項研究,用人類基因改變豬器官表面細胞的蛋白質。這樣的豬器官移植給人體后,人體就不太可能出現(xiàn)排異反應,因此移植手術更容易獲得成功。研究人員試圖將這樣的基因植入一種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里,再將病毒植入雄性豬的睪丸里,那么它與雌豬生出的小豬體內就會攜帶一種新基因,它有可能使其細胞表面產生人類的蛋白質。
“水桶腰”致使早亡風險大
歐洲科研人員對超過35萬人進行的一項大規(guī)模醫(yī)學調查發(fā)現(xiàn),一個人的腰圍如果過大,不僅不美觀,還暗藏健康隱患。具體來說,男性腰圍超過120厘米、女性超過100厘米,其過早死亡的幾率是腰圍正常人(男性小于80厘米、女性小于65厘米)的約兩倍。這一研究結果表明,一個人即便整體算不上超重或肥胖,但如果腰部積聚過多脂肪,對健康也會造成嚴重威脅。為此,研究人員建議,在進行體檢時,除了測算身高體重指數(BMI),還應測量腰圍和臀圍,以便及早發(fā)現(xiàn)健康隱患。調查發(fā)現(xiàn),腰臀圍之比每上升O.1,男性的死亡率就上升34%,女性則上升24%。
螞蟻助人類疏導交通
德國研究人員認為,螞蟻在解決擁堵問題方面遠勝于人類:成百上千只螞蟻在蟻穴和食物所在處之間來來往往,最終總能夠在相對最短時間內得到食物,卻從來不會出現(xiàn)擁堵現(xiàn)象。為此,研究人員設計了一條“螞蟻高速路”來研究螞蟻解決擁堵的秘訣。借助螞蟻交通模式,人類可用相同方法減少車輛擁塞現(xiàn)象,方法之一是讓司機之間展開交流。他們打算讓同向駕駛的司機向另一方向上的司機提供信息,告訴對方自己剛剛路過而對方正要去往的前方路況如何,是否有擁堵跡象。如果有必要,對方可以及時繞道,避免擁堵。
“海灣戰(zhàn)爭病”的確是種病
美國研究人員目前正式認定海灣戰(zhàn)爭疾病,即海灣戰(zhàn)爭綜合征為一種法律意義上的正式疾病。根據追蹤調查海灣戰(zhàn)爭退伍軍人身上出現(xiàn)的各種癥狀,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這些軍人所經受的病癥不同于一般戰(zhàn)爭引起的“炮火休克”等精神疾病,而是一種生理疾病。具體表現(xiàn)包括持續(xù)性頭痛、身體大面積疼痛、認知障礙、無原因疲勞、皮疹、長期腹瀉以及消化系統(tǒng)和呼吸系統(tǒng)疾病等問題。據報告,曾參與1991年海灣戰(zhàn)爭的約70萬美國軍人中,有17.5萬-21萬人出現(xiàn)類似癥狀,其中一些人在過去17年中病癥有所發(fā)展。
海平面上升陸地冰要“負責”
法國研究人員經過多年觀察發(fā)現(xiàn),陸地冰融化在近5年內已成為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1993年-2003年間,科學家們利用海洋衛(wèi)星對海平面變化進行了精確測量。結果發(fā)現(xiàn),海平面每年上升3毫米左右,這其中有超過一半的增量是海洋變暖造成的。不過從2003年至今,科研人員注意到,海洋變暖的過程似乎發(fā)生了停滯,但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并未因此發(fā)生大幅下降。研究人員經過精確測算后得出結論,從2003年至今,陸地冰融化在海平面上升過程中要承擔80%的“責任”。鑒于冰帽和冰山的融化速度還在加快,未來海平面每年上升4毫米并不是沒有可能。
偏頭痛女性患乳癌幾率小
美國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有偏頭痛病史的女性患乳腺癌幾率比沒有偏頭痛者低30%左右。該研究首次將偏頭痛和乳腺癌患病幾率聯(lián)系起來。研究人員尚沒有找到患偏頭痛女性不易得乳腺癌的原因,不過,他們指出這些女性體內的荷爾蒙水平可能是關鍵因素。全球每年約有46.5萬女性死于乳腺癌。一般情況下,乳腺癌由女性體內的荷爾蒙誘發(fā),例如雌激素和黃體酮等。而患偏頭痛的女性體內荷爾蒙水平一般較低。
科學家發(fā)明無水泥混凝土
水泥生產過程中需要燃燒大量化石燃料,所排放的溫室氣體約占所有溫室氣體排放量的7%。韓國科學家發(fā)明一種無水泥混凝土,有助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研究小組利用鼓風爐礦渣和細小塵土代替水泥。這種水泥替代品只需混合微生物和輕而結實的材料,便能制成混凝土。與普通混凝土相比,無水泥混凝土的絕緣、隔熱性也得到增強,同時減少了制作成本和產品重量,使之有望成為未來富有競爭力的建筑材料。
可防心臟病的轉基因大豆
美國科學家研究出一種能預防心臟病的轉基因大豆,這是第一種能對人體健康產生直接作用的轉基因食品。從這種轉基因大豆中提煉出的豆油可以增加長鏈歐米加3脂肪酸在人類血液中的濃度。這種酸主要存在于三文魚、鱒魚和新鮮金槍魚等富含油的魚類體內。歐米加3脂肪酸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而且有助于青少年腦細胞發(fā)育。試驗顯示,食用這種轉基因大豆油的人血液內歐米加3脂肪酸濃度平均增加了4%至5%,這將使心臟病發(fā)病率降低50%。而食用普通大豆油則沒有這個效果。
皮膚癌疫苗研發(fā)獲突破
宮頸癌疫苗發(fā)明者、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科學家伊恩·弗雷澤即將公布他的一項突破性研究成果,這項研究成果可能為一種皮膚癌疫苗的成功研制鋪平道路。這種皮膚癌疫苗主要針對乳頭狀瘤病毒,這種病毒可使不正常的細胞發(fā)展成癌癥,但目前還不知道有多少種皮膚癌是由這種病毒引起的。這種疫苗目前在動物實驗中已取得成功,預計最快明年開始進行人體實驗。未來,10歲-12歲的兒童可接受疫苗注射,以防患皮膚癌。
責任編輯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