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在旅游區(qū)新接手了一家特產(chǎn)店,主要以接待團隊游客為主。前幾月生意還不錯,進入暑期后銷售額卻直線下滑,游客雖然在導游的安排下都會在店里逛一圈,但大多是“兩袖清風”出去。
趕緊找來幾個銷售主管開會,得出的結論是:暑期游客主要以消費非常理性的教師和學生為主,他們社會關系也比較單純,購物主要都是自家享用,因此對價格較為敏感。于是我只好采取最簡單也最俗套的辦法:全場九折優(yōu)惠,消費滿一定金額后還可憑教師證或學生證領取一份旅游紀念品。此后銷售額有一定回升,但情況仍不甚理想。無奈之下我找來“股友”黃大胖商量,黃大胖不僅炒股有一套,搞經(jīng)營也頗有頭腦,果然他的分析一針見血你這個店顧客流動性太大,顧客對打折前后價位缺乏直接對比;而且現(xiàn)在很多人都形成了一個思維定勢,認為打折不過是商家玩的花招,明折暗升,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我苦著臉問:打折都沒效果,還有更好的辦法嗎?大胖拍著我肩膀安慰:別急別急,辦法總會有的,面包總會有的!我到店里去轉轉看……
不一會兒,大胖就喜形于色地回來,說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好現(xiàn)象:很多空手的顧客在出口那兩排貨架前都不約而同地停下,拿起貨物不停地比較、議論,然后幾乎都會拎一些來到收銀臺;不一會兒那兩排貨架就空了,但仍有一些顧客折返回來,大聲地問:還有沒有“癟殼貨”?大胖也問:什么是“癟殼貸”啊?我不禁苦笑一下所謂“癟殼貨”,是前幾天新進一批商品時,有幾箱在運輸途中受到碰撞擠壓,外包裝有了不同程度的皺褶或凹陷,只好將這些貸在九折基礎上再降價處理……大胖頓時眼睛一亮,拍案叫道:有了有了!你馬上叫上幾個“兵”,我們到倉庫搞“破壞”去!我莫名其妙:什么,搞“破壞”?你這葫蘆裝什么藥啊?大胖詭異一笑:到時你就知道了!到了倉庫,大胖也顧不上我的反應,命令員工調出一批貨來,或擠,或壓,或撞,硬是把它們完好無缺的外包裝弄得皺褶不堪凹凸不平……忙完這一切,大胖還鄭重向我建議:專門指定一名銷售主管,要緊密跟蹤,隨時保證“癟殼貸”的供應!同時取消全場九折銷售方案,“癟殼貸”比正常貨優(yōu)惠10~15元……
這一招還真比直接打折奏效,隨著“癟殼貸”的旺銷,直接帶動提升了全場的銷售額。雖然薄利經(jīng)營,但總算幫我捱過了暑期銷售淡季。在我向黃大胖由衷地豎起大拇指時,這家伙擺起了哲學家的派頭:你以為開店就是賣貨啊?還要賣些破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