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反饋技術是在傳統(tǒng)的多媒體教室環(huán)境下,通過添加IRS設備(如基于群組紅外或無線技術的互動反饋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讓教室中的每個學生都能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移動設備。借助這種新型的課堂教學媒體,學生可以利用手中的遙控器參與教學,根據教師設計的問題進行電子表態(tài),系統(tǒng)通過接收器和平臺軟件,即時統(tǒng)計參與結果,并通過投影或電視等設備將生成數據顯示出來,自動記錄到后臺?;臃答佅到y(tǒng)在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是增添了一種教學手段,而是要體現(xiàn)“1對1”技術增強學習的理念,形成新型教學方式,使學生的學習在主動、生成、創(chuàng)造、合作和協(xié)同等方面獲得增強,引發(fā)課堂教學的新變革。
一、強化互動,在交互中建構知識
學習是通過交互來實現(xiàn)的。在交互表達的過程中,學習者會對原有知識進行梳理與詮釋,通過同化和順應的認知機制,整合原有認知結構與新的外部刺激,促進知識結構的建構與重組。
常規(guī)教學過程以教師面授為主,學生與教師的交互是在直接的接觸中同步進行的。這種模式下的師生交互形式主要有師生問答、分組討論、課后答疑、作業(yè)和測驗。教學中的“提問”只能面向少數學生,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將自己的原有認識及其內心的認知沖突表露出來,教師也無法準確及時地糾正每一個學生潛藏的錯誤認知;分組討論難以實現(xiàn)充分的師生交互;課后答疑、作業(yè)和測驗等交互形式不具備即時性。常規(guī)的交互形式具有獨特的價值,但存在交互面狹窄或只能延時反饋的缺陷,使得常規(guī)教學難以實現(xiàn)充分的交互。
IRS設備提供了強化課堂交互的手段,教師運用正確的教學策略,在主要知識點設問,學生使用遙控器回答問題,這樣的教學會強化互動,使知識建構在充分的交互中進行。
1.設問引導學生認知對象
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作用的主要形式是設問,運用IRS設問,表現(xiàn)形式更加豐富,更能有效地傳遞教師的引導信息。除了就所學知識直接設問以外,還可以采取聯(lián)系設問、情境設問、分步設問等多種形式。
聯(lián)系設問是通過問題引導建立聯(lián)系。如《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中有個生字是“森”,其特點是“品字結構”的會意字。學生之前學過“木”、“林”。于是,我們就可以這樣設計(如圖)。
比較上面三幅圖,請選擇,并思考為什么?
“森”圖是:(1)圖1(2)圖2 (3)圖3
“木”圖是:(1)圖1(2)圖2 (3)圖3
“林”圖是:(1)圖1(2)圖2 (3)圖3
這樣的設計能有助于學生明白漢字“木—林—森”的演變規(guī)律,為“品字結構”的字族擴展做了鋪墊。
情境設問是將有關知識綜合為問題情境。如學習“噸的認識”時,將有關知識點綜合為情境問題: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一起出去游玩。走著走著,它們來到一條小河邊。小牛說:“咱們一起過橋,到小河的對面去玩吧!”細心的小熊看到了岸邊有一塊木牌子(點擊出現(xiàn)上面寫著:限重1噸)。請你根據它們各自的重量猜一猜它們能同時過橋嗎?
分步設問則是將概念或原理的獲得分為若干步驟,引導學生思維。運用IRS的設問指向認知對象,引發(fā)思維操作,消減了認知過程的坡度,提供了思考的途徑。
2.讓學生充分表達
運用IRS提問后,學生用遙控器回答,這樣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表達,改變了常規(guī)教學中只能有個別學生回答的狀況。IRS還提供了多種表達方式,除去單選外,搶權和搶答可以選擇最快的學生回答,淘汰賽可以在回答過程中逐步淘汰某些學生,挑人作答可以隨機選擇回答的學生,即問即答可以用常規(guī)形式提出問題由學生用遙控器作答,書面作答使學生可以根據書面試卷用遙控器回答。全面的回答機會和豐富的表達方式使學生可以充分表達自我,強化了課堂信息傳播中的學生信息。
我們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一些可以很好地利用IRS來操作的小策略:(1)利用學生好奇心理。例如,“在10厘米線段上劃分點的總數,同在一公里的線段上劃分點的總數,何者為多?”用IRS設計選擇題。學生大都選擇后者。但奇怪的是,兩者的數目相等。通過學生好奇、質疑進一步引申。(2)激發(fā)疑惑。例如,“蜜蜂能向伙伴正確地報告離巢4公里遠的東北方盛開著帶蜜的花。蜜蜂究竟用什么絕招傳遞信息的呢”,讓學生思考后利用IRS搶權回答。(3)設計困境。例如,“將1、2、3、4……99、100的數字加起來,不用筆算,用心算做做看。一旦想出了好辦法,請迅速做答”,讓學生思考后搶答。
3.在已知與未知的沖突中,即時反饋,實現(xiàn)信息的網狀傳播
答案選項中可以有不同層次的正確答案,如“小小的船是指:A.船 B.月亮 C.月牙兒”。錯誤選項涉及學生已有認識、可能的錯誤理解、運用知識的延伸等。如學百分數時提問:“投籃命中率為75%表示什么意思?A.投中次數占投籃總數的百分之七十五B.投了100次,投中75次 C.假設投100次,會中75次D.投中75次,會有25次投不中”。學生回答問題時,會引發(fā)已知與未知的沖突、前概念與科學概念的對峙,開展自我交互后,在分析、比較和推理的過程中實現(xiàn)同化與順應。
IRS系統(tǒng)可以對學生回答的情況做出即時反饋,清楚地顯示各選項的選中率、全班學生的回答情況、每個學生的回答情況等。這些信息的發(fā)布,實現(xiàn)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信息的網狀傳播。教師可以及時判斷多少學生掌握了哪些已知的問題,主要的未知問題是什么,從而決定相應的后續(xù)教學以及針對性教學。學生可以判斷自己的思考是否正確,同時可以了解其他學生的回答狀況。
二、強化反饋,調控教學過程
反饋是系統(tǒng)把輸出信息作用的結果返回到控制系統(tǒng),并對控制系統(tǒng)的再輸入發(fā)生影響。只有通過反饋才能實現(xiàn)控制。
利用IRS可以進行前饋性測查、診斷性測查、形成性測查和終結性測查。前饋性測查是了解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已經掌握了多少,診斷性測查是測查學習新知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形成性測查是每節(jié)課、每單元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測查,終結性測查是了解每節(jié)課、每單元總體的掌握情況。根據測查結果作出正確、及時的評價和反饋,從而有效調控教學過程。
在引導設問之后,根據回答情況我們可以采取不同的后繼活動。80%以上答對時,請答錯的學生說想法,進行個別輔導。50%~80%答對時,進行分組討論,學生之間開展互教。答對率低于50%時,重新教學,分別采用情境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協(xié)作學習、傳導學習等方式。
每個單元、每節(jié)課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都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依據目標進行必要的測查評價,使教師對下列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教學目標是什么,如何判定達到的情況;為達到目標學生已知什么,有何疑難;哪些學生具有特殊需要,有何需要;哪些教學活動可以省略,哪些備選預案應該使用。通過充分的測查、評價與調控,做到摸著石頭過河,針對學生實際開展教學,盡量減少無效或低效環(huán)節(jié)。
三、以人為本,提高教學的公平度
教學除去追求質量之外,還要追求公平性。應用互動反饋技術的設問、討論與評價反饋,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保證他們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從而保證全體學生都享有受教育的權利,保證教育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運用IRS提問,可以調動每一天學生的參與,解決了不表現(xiàn)、忘了表現(xiàn)、過度表現(xiàn)的問題。應用IRS提問,使伴隨探究的危險能減小到最低限度,給學生安全感。通過匿名的按鍵回答,學生不必由教師指名而被迫回答,不用擔心回答錯誤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