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素質教育關鍵在課堂。數學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只有緊緊地圍繞素質教育的目標和要求,增強素質教育的意識性、使命感和責任感,改進陳舊的課堂教學方法、方式,才能提高數學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效率。
長期以來,受傳統的教學觀念的影響,重視應試教育,忽視素質教育,課堂教育過分地夸大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上應由學生操作的實驗老師代替了,應由學生思考的問題老師講解了,老師包攬了學生的學習活動,其后果是嚴重扭曲了教學行為,抑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束縛了學生才能的發(fā)展。教學既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兩主”不可偏廢。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引導學生觀察、操作、表述,指點學生學習方法,控制與調整學生學習活動。
一、培養(yǎng)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首要條件,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是老師的首要任務。數學不單純是一個認識過程,還是一種情感過程。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布盧姆曾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隨認識效果自然而然地產生和發(fā)展,它需要教育者專門地評價和培養(yǎng)。這就是說,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老師來培養(yǎng)。數學課堂教育,培養(yǎng)學生興趣應從以下幾方面人手。首先,要創(chuàng)設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征,創(chuàng)設求知情境,激發(fā)學生愛學數學的內動力。其次,講究課堂授課藝術。教師通過授課的藝術性、形象性、鮮明性、趣味性,揭示數學教材的本身魅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生動、活潑地進行學習。第三,面向全體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幫助后進生克服心理障礙,使他們有信心學得好,提高克服困難的勇氣。第四,加強師生情感交流。教師以敏銳的洞察力,了解學生的情緒表現,迅速及時地用手勢、眼神、、語言等手段交流情感,注意捕捉后進生回答中的合理因素,發(fā)展他們思維的“閃光點”,有計劃地設置一些后進生能夠回答的問題,維護他們的自尊心,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
二、教會方法
進行素質教育,讓學生在數學知識形成過程中掌握其規(guī)律、方法,逐步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融會貫通的能力,引導學生由“學會”向“會學”發(fā)展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實現這樣的目9OsKCCi8DBzvGa1ihsuSAabI0Vq6x4HGmN/jHtmh9ys=標,教師必須結合數學教學引導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獲取數學知識的方法。如閱讀學習的方法、操作學習的方法、遷移類推的學習方法、發(fā)現學習的方法、嘗試學習的方法。還要讓學生學會分析、綜合、對應、轉化、假設、比較、還原、逆向等解題時的方法。讓學生掌握了這些學法,學生借助這些學法便能更好地消化、吸收、應用數學知識,從而能達到發(fā)展、提高素質的日的。
三、加強引導
實施素質教育,要使教與學的關系得到和諧、統一的發(fā)展,把教學的重心從“教”向“學”轉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在于引導學生發(fā)展思維能力,因為小學數學是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核心的。從教法改進角度來講,在課堂教法上應注重以下三個方面的引導:一足加強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人手,在觀察、操作中進行分析、比較、綜合;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訓練學生由具體到抽象,從現象到本質的邏輯思維能力。二是加強思維訓練和數學語言訓練,注重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知識形式、鞏固和運用過程中進行思維方法的訓練,進行數學語言表達訓練,發(fā)展學生的良好的思維品質。三是提高學生科學思維能力,既要引導學生發(fā)展歸納、演繹、類比、聯想等思維能力,又要利用問題的拓廣和轉化,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考慮問題、解決問題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四、適時調控
適時調控學生的認知心理,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素質教育是面問全體學生的教育。數學課堂教學必須注重針對性、層次性、多樣性。若要達到上述的要求,關鍵要抓好教學信息的反饋。心理學實驗證明,教學信息反饋的及時與否影響著教學的效果。在某項知識形成過程中,一般要進行三四次的信息反饋,有基礎性反饋、理解性反饋、應用性反饋、系統性反饋、前饋性反饋。通過信息反饋,教師掌握和了解學生“個別差異”,了解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學生理解、運用知識的狀況,及時輸出不同的信息,以調控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認知的發(fā)展水平。
責任編輯 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