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特別強調(diào)學生與生活的聯(lián)系,注重學生思維、情感、行動的整合,把課堂內(nèi)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使課堂充滿情趣?!缎掠⒄Z課程標準》也要求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所以,教師應該讓學生在使用英語中學習英語,讓學生成為“Good User”而不是“Learner”,讓英語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工具而不是累贅。那么,如何使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真正實現(xiàn)語言教學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學,為生活而用呢?
一、課前,以教材為依托,尋找教材與生活的結合點與切入點
我們目前使用的《牛津小學英語》教材插圖生動形象富有情趣,文字短小精悍極富文化底蘊,知識點也大多是人們?nèi)粘I钪杏龅讲⒔?jīng)常運用的知識。而學生獲得的語言知識只有回到感性的、生動的、豐富的生活世界,才能滿足他們在語言、情感等多方面發(fā)展的需要。這樣,教師就必須以教材為依托,在啟發(fā)學生留意生活,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尊重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和獨特體驗的同時,由師生共同整合生活資源,尋找到教材的語言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世界的結合點來進行語言訓練。
如在教字母前,我們可以拍攝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縮寫詞:KFC、M、WC,搜集生活中經(jīng)常見到的商品英語:餐巾紙上的soft,牛奶包裝上milk,打印學生生活中常見的電腦英語:Windows、My files、E-mail…認識日常生活中不少的品牌英語,如(摩托羅拉)Motorola,快克(感冒藥)quick,……還可以發(fā)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把字母與生活中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如:山連著山(M),釣魚鉤(J),彎彎的月兒(D),一把椅子(h)……
這樣生活化的處理教材,喚起了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產(chǎn)生親切感,并驅(qū)使學生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去挖掘更多的生活英語。
二、課中,以課堂為舞臺.尋找生活與語言的融合點
課堂教學應該是一種積極主動的過程,必須通過主體的積極體驗、參與、實踐而獲得認知和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教師應在課堂這個舞臺上,尋找生活與語言的融合點,憑借生活創(chuàng)設生動、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在動態(tài)真實的環(huán)境中使用英語進行活動的積極性。
1.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課堂環(huán)境
課堂教學中,語言環(huán)境是否真實直接影響到學生能否真實地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效果,這就要求我們創(chuàng)設溫馨、舒適、富有生活氣息的生活化的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在無拘無束、輕松愉快的生活場景中交流和表達。例如,老師給每位學生都起個英語名字,課堂上互用英語稱呼同學、老師。老師盡量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學生仿佛自己就是外國人,自然用英語交流。此外,我們還可以根據(jù)教材,利用道具和簡筆畫等,把教室變成“公園”、“動物園”、“野營地”、“商店”……此時的老師是孩子們學習的伙伴、生活的導師。學生也不再是被動的容器,而是一個個個性飛揚的生命。
2.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研究表明,使學生組織和參加與其生活有關的、看得見的、摸得著的具體生活活動,學生所受的教育感受才能深刻。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重真實語境的創(chuàng)設。如在數(shù)字教學中,我把數(shù)字融進生活中,讓孩子跳繩、踢毽子數(shù)數(shù),說電話號碼、QQ號碼,數(shù)物品等,淡化學習意識,使學生更樂于在生活中運用英語。又如在講句型“How old are you”時,我總是經(jīng)常問男生,不問女生。學生對此感到很疑惑,我便告訴他們:在西方國家問女士的年齡和男士的薪水都是很不禮貌的。學生對外國的生活背景知識非常感興趣,學習英語也更積極主動。
3.創(chuàng)設活動化的交際情境
“課標”規(guī)定:要重視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語言知識來設計富有趣味性、科學性的英語活動。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時,要拉近教材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
如:在學習“Subjects”時,讓學生設計自己喜歡的課表,然后進行小記者采訪:“What's your favourite sub- ject?Why?How many subjects are there on Monday in your timetable?”因為說的是自己喜歡的科目,還因為是自己設計的課表,學生覺得有活可說;在教水果等單詞時,讓學生用自己帶的蘋果,梨子等作猜謎游戲,并在適當?shù)臅r候讓學生嘗一嘗,課上學的句子變得鮮活起來,成了一種實實在在的東西。
讓學生親自進行各種生活化的活動表演,不僅可以把知識鞏固不留痕跡地融入到活動實踐中,而且還能讓學生感受到現(xiàn)實生活與書本上的知識密切相關,嘗到學以致用的喜悅。
4.創(chuàng)設現(xiàn)代化的動感情境
多媒體是當今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的重要手段。運用多媒體設計對話情境,可以改變課堂狹窄的空間,帶領學生進入生活,撥動他們的心弦,促使他們用“心眼”去學習。比如在教What time is it?It's time for……時,以蠟筆小新一天的生活起居為線索展開交際。看著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還時不時和小新來上兩句“人機”對話,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
三、課后,以作業(yè)為橋梁,尋找英語和生活的擴展點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英語作業(yè)的布置也可以是活潑多樣的。我們可以從學生的興趣、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創(chuàng)新作業(yè)類型,把學習的自由與空間還給學生,使學生通過親身參與體驗實踐,使自己的英語知識逐漸“沸騰”起來。
1.聽一聽
聽錄音:讓學生模仿原帶,把自己最得意之處制作成錄音片斷。實踐表明,孩子們真的好喜歡聽自己的聲音,仿佛自己成了英語播音員。聽節(jié)目:就是指導、推薦學生收看電視或光盤中自己喜聞樂見的動畫英語節(jié)目,節(jié)目里純正的英語對白和英文字幕,使學生既欣賞了節(jié)目,又聽到了規(guī)范的英語,真是一舉兩得。聽歌曲:這也是孩子們特別喜歡的事,有的學生不待老師教就把一本書上的英語歌全聽完會唱了,既提高了學生的聽力水平,還預習了歌詞中的新知識,更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一箭三雕,效率特高。
2.說一說
在家里說一說:讓孩子回家把當天學的知識和父母說一說,和家長對話,做父母的小老師,讓爸爸媽媽一起分享他們的學習成果;另外,我還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堅持用英語交流,睡覺前要和爸爸媽媽說聲:“Good night!”早晨見到老師同學要道聲“Good morning.”遲到或進老師辦公室前要用英語問“May I come in?”向同學借東西要說“May I use your……?Thank you”等等,把這些作為日常必說的作業(yè)來做,久而久之,學生的英語會脫口而出,使日常生活英語化。
3.讀一讀
小學生閱讀能力畢竟有限,所以讀材料應從他們身邊生活的話題入手。比如讀一讀街上的“Bank of China”,KFC店里門上的“push”和“pull”,洗衣機上面的“Little Swan”;讀英文商標、中英文廣告、標牌,如:“Keep off the grass”,CCTV,VCD,kg,E-mail,“Made in China”,“Wel-come”等。通過這些作業(yè),學生為自己能發(fā)現(xiàn)并學到這么多身邊的課外英語而十分欣喜。此外,我還讓學生堅持每周讀一句英語格言,讀一篇外國生活幽默小故事等,適時進行朗誦比賽,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英語,獲得成就感。
4.寫一寫
當代教學觀認為: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必須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要真正掌握英語,形成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必須通過語言輸出,寫出語言輸出的表達方式。寫作的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要有聯(lián)系,唯有這樣,學生才有表達的樂趣和需要。
如在學完“A letter”后,可以讓學生回去寫封信給他們的老師或同學、家長等;讓學生寫寫“my bedroom/class/teacher/family/hobby……”。讓他們在家里的客廳的墻上寫上“No smoking”等公共標志;在水籠頭旁寫上“Do not waste”;教師節(jié)來了,孩子們在賀卡上寫上“Happy Teaches'Day”等祝賀語……這樣不但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活用了所學知識,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總之,以生活理念構建英語教學課堂,隨時注意身邊的各種教育契機并為己所用,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完成英語學習,就能使他們真正在生活中學英語,在生活中用英語。
(責任編輯: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