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頸椎病;康復治療;護理
中圖分類號:R68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8)05—0071—01
1、一般資料
本文收集了頸椎病患者108例,男50例,女58例;年齡18~70歲,平均年齡35歲;病程2天~6個月;均有不同程度的頸僵、頸痛、活動不便、手麻或提物無力,頭昏頭痛、眩暈等。
2、治療方法
2.1物理治療 改善血液循環(huán),消除水腫,減輕神經根的刺激,緩改肌肉緊張與痙攣,以減輕疼痛,改善癥狀。選用低中頻電熱療法:采用“力王”MA—3治療儀或“LHZT系列電腦整體治療儀”治療,電流強度中等,每次30min,每日1~2次,15~20天為1個療程。
2.2針灸治療 調氣活血、舒筋散寒、通絡止痛,減輕疼痛和肢體麻木。以督脈、太陽、少陽經穴為主,取風池、風府、大椎、頸部夾脊、肩井、手三里、阿是穴等穴位,電針20min,每日1次,10~15天為1個療程。
3、護理
3.1心理護理 該病年輕患者較多,疼痛影響病人的工作和生活,易產生焦慮、煩躁、悲觀、多疑等不良心理表現(xiàn),患者要求治療的心情迫切,但對治療的成敗,往往有很大的心理負擔。筆者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心理護理,向患者說明頸椎病的發(fā)病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其癥狀的出現(xiàn)是逐漸形成的,治療不可能有立竿見影之效。要避免急躁情緒,過分急躁的心情,不利于治療,也不利于自身的健康。甚至還誘發(fā)其他疾??;向患者說明治療的必要性及頸椎病治療的目的:是消除癥狀,恢復功能和防止再發(fā),讓患者有充分的思想準備。絕大部分神經根型、交感型和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通過保守療法可以緩解甚至治愈,能恢復正常生理功能和工作能力。對頸椎病反復發(fā)作者,讓患者了解其發(fā)病原因,只要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選擇可行的治療方案,治療及時,持之以恒,是完全可以緩解癥狀。
3.2預防保健 嚴防急性頭、頸、肩外傷;防止慢性損傷;避免抬重物;合理用枕,睡覺時不可俯睡,枕頭不可過高、過硬或過平;注意保暖,防風寒、潮濕,避免午夜、凌晨洗澡或風寒吹襲。因風寒使局部血管收縮,血流降低,有礙組織的代謝和廢物清除,導致疼痛。積極治療局部感染和其他疾??;注意姿勢:糾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勢,調整坐姿,預防工作及學習造成的慢性勞損,長期伏案工作者要多參加平衡運動和工作姿勢相反的運動。伏案工作30min左右后,要改變頭頸部體位,活動頸部,以緩解頸肌緊張。調整桌面高度與傾斜度,可制作一桌面呈10度~30度的斜面工作板,伏案工作時能減少頸椎前屈和頸椎間隙內壓力。長時間寫字時,可造成頸椎出現(xiàn)弧度改變,應保持正確書寫姿勢。還應減少坐在電腦前的時間。另外應注意電視機放置高度使頸椎姿位適中,避免臥床看電視或閱讀。
3.3保健運動 在給頸椎病患者康復治療過程中教會他們做頸椎保健操,但應注意幅度和強度,如果方式不正確或者強度太大,容易使頸部血管發(fā)生痙攣、扭曲變形等現(xiàn)象,引起血液動力學改變,誘發(fā)或加重腦供血不足,尤其老年頸椎病患者,做頸椎操一定要柔和。
一般50歲以上的老人,脊柱多有退行性改變,更應重視預防脊柱病的發(fā)生,無論家居或外出,都要重視用枕;天氣寒冷時要注意頸部保暖,以避免因寒冷刺激而誘發(fā)頸椎病。
4、小結
通過康復治療、心理護理及頸椎保健操示范指導,使患者對疾病有充分的了解和認識,消除了緊張、焦慮、急躁的情緒,增強了治療的信心,積極主動堅持做頸椎保健操;掌握了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正確姿勢,知道如何采取預防措施,效果滿意,減少復發(fā),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質量,促進了良好的護患關系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