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傣藥神藥油的制備和主要成分的薄層色譜鑒別方法。方法:制備工藝采用傣醫(yī)傳統(tǒng)制法,即配方藥材鮮品各等份榨汁,濃縮后與芝麻油共同煉制的方法制備傣藥神藥油,以方中主藥蔓荊葉的薄層色譜鑒別作為質(zhì)量定性。結(jié)果:蔓荊葉藥材的色譜斑點清晰,陰性無干擾。結(jié)論:傣藥神藥油制備工藝合理,主要成分蔓荊葉的薄層色譜鑒別專屬性強,重現(xiàn)性好,可作為該制劑質(zhì)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關(guān)鍵詞:傣藥;神藥油;制備;薄層色譜;蔓荊葉
中圖分類號:R2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08)05—0069—02
傣藥神藥油(雅喃滿雅的帕召)是傣醫(yī)傳統(tǒng)經(jīng)方,也是本院常用傣藥制劑,主要由蔓荊鮮葉、鴨嘴花鮮葉、藤甜菜鮮葉、芝麻油等傣藥制成,具有清熱解毒,消瘡止痛之功,用于治療疔瘡斑疹、腫癤、皮膚干燥起皺癢痛,急、慢性咽炎、口舌生瘡等病癥。現(xiàn)將制備工藝及方中主要成分蔓荊葉的薄層色譜鑒別方法,介紹如下。
1、儀器與試藥
玻璃點樣毛細管(華西醫(yī)科大學(xué)儀器廠);硅膠G薄層板(自制);蔓荊葉對照藥材由西雙版納州食品藥品檢驗所提供(經(jīng)中國科學(xué)院勐侖熱帶植物園鑒定為蔓荊葉Vitex trifoliaLinn.的干燥葉);傣藥神藥油(批號為071108;070605;070921)由本院制劑室提供;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
2、處方與制備
2.1處方 蔓荊鮮葉100g,鴨嘴花鮮葉100g,金瓜鮮葉100g,芝麻油適量。
2.2制備 取處方藥材榨汁,濃縮至相對密度1.05時,加入芝麻油1000mL,共同熬煉至藥渣漂浮油面,取少許藥油做點火試驗,以油能著火且無爆鳴聲為度。此時取出藥油,待冷,濾過,補足芝麻油1000mL,熬煉至沸騰,放冷,分裝,即可。
3、質(zhì)量控制
3.1性狀 本品為淡黃色半透明液體;有芝麻清香氣,味淡。
3.2主要成分蔓荊葉薄層色譜鑒別
3.2.1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30mL,加甲醇20mL,超聲處理20min,分取甲醇液,蒸干,加石油醚(60~90℃)15mL溶解,稍靜置后棄去石油醚液,揮干,殘渣加丙酮2mL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3.2.2對照藥材溶液的制備 取蔓荊葉對照藥材1g,加甲醇10mL,照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
3.2.3陰性對照溶液的制備 按處方工藝制備蔓荊葉缺樣空白藥油,按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制得蔓荊葉陰性對照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B)試驗,吸取上述3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huán)己烷—醋酸乙酯—苯—冰醋酸(6:2:3: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于,置碘蒸氣中熏至斑點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陰性對照溶液色譜中無此斑點(見圖1)。
4、討論
傣藥神藥油是傣醫(yī)傳統(tǒng)經(jīng)方,方中蔓荊葉性溫,入風(fēng)、水塔,具有清火解毒,消腫止痛,除濕止癢的功效,為主藥,因此選擇對蔓荊葉進行薄層色譜鑒別,對于控制該制劑的質(zhì)量具有指導(dǎo)意義。
蔓荊葉含蔓荊子黃素、a—蒎烯、芳樟醇、β—丁香烯等成分,薄層色譜鑒別中,曾采用對其所含蔓荊子黃素的鑒別方法進行鑒別,結(jié)果斑點不太理想,調(diào)整為對照藥材的色譜鑒別,結(jié)果分別在Rf值為0.44、0.58和0.91處供試品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清晰斑點,而陰性對照溶液色譜中則無此斑點。重復(fù)三批樣品試驗,均得到了同樣的結(jié)果。
實驗結(jié)果表明,傣藥神藥油制備工藝合理,主要成分蔓荊葉的薄層色譜檢識專屬性強,重現(xiàn)性好,檢出斑點清楚,可作為該制劑質(zhì)量控制的有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