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前,一筆寄往鄭州的1500元匯款被退回武漢,生活艱難的女郵遞員一念之差私自截留,從此心中烙下?lián)]之不去的負罪情結(jié)。3年前,女郵遞員臨終托付子女:一定要還上這筆良心債。2008年2月,郵遞員的孩子將1500元匯款寄給媒體,并在懺悔聲中尋找19年前匯款的主人,替過世的母親還債……
1500元匯款揭開19年前的秘密
2008年2月15日,《楚天都市報》編輯部收到了一張取款通知單,匯款金額1500元,匯款地址是武漢市漢口江岸區(qū)三陽路太平街8號,匯款人名叫“校正”。此前,編輯部曾收到過一封讀者來信,署名也是“校正”,信寫得情真意切,說明事情原委,并說要寄來1500元錢。
校正的來信,道出了一個埋藏19年的秘密。
19年前,校正的母親是一名郵遞員,每月工資只有幾十塊錢,需要養(yǎng)育兩個孩子,各種開銷很大。1989年6月的一天,母親在單位上班時,經(jīng)手一個客戶郵件,是從武漢匯往鄭州的1500元錢,因為無人查收,匯款被鄭州退回。那張匯款單上的匯款人叫程斌,留言是幫戰(zhàn)友蘭明匯的款。于是,母親根據(jù)落款地址去尋找,找到武漢濱江飯店的客房號。服務(wù)員說,這里已沒有叫程斌或蘭明的旅客,估計是軍人,但他們已退房離去了。
尋找的結(jié)果竟是這樣,母親心里很失望。就在她遲疑時,母親想到自己一人拉扯兩個孩子生活很是艱難。閃念之間,母親的內(nèi)心失衡了,她私自將這筆錢歸為己用了。雖然她知道,這是一種犯罪行為。
所幸的是,這筆錢一直沒有人追查。
10多年過去,校正和妹妹長大了,他們從小學讀到了大學,花費了母親許許多多的心血。母親的形象在兩個孩子心目中,一直是偉大和無私的。事實上,這些年母親活得很累,雖然她從來沒有向兩個孩子提及過那件往事——利用職務(wù)之便截留客戶資金1500元。
校正知道這個事情是在3年前。
當時,蒼老的母親已病入膏肓,在臨終前,她拉著校正的手再三叮囑,有能力一定要歸還一筆錢,一筆1500元債務(wù)!而當時校正腦子很亂,加上母親身體虛弱、說話斷斷續(xù)續(xù),校正費了很大的勁才知道了事情的大致經(jīng)過,但具體的名字記不太準,鄭州那邊收款人叫喬永霞或者叫喬云霞,當時應(yīng)是一名大學生,所就讀的學校是鄭州教育學院或者鄭州師范學院。
母親去世后,校正心中多了一個情結(jié)。校正內(nèi)心矛盾重重,1500元錢到底退還是不退?不退吧,有違母親的遺愿,對不起九泉之下的母親。退吧,那件事只有母親一人知道,10多年了沒人查找,現(xiàn)在退到哪里去?退給當年的匯款人或收款人,校正根本沒有這個能力。如果還給母親的單位,那母親一生的名聲呢,在另一個世界里她會安心嗎……
猶豫中,這件事被一拖再拖,兩年多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2007年9月20日,中央電視臺播放全國道德模范表彰暨頒獎晚會,喜歡看電視的校正從頭至尾看完這個節(jié)目。校正被深深地感動了,在那么多道德模范面前,校正覺得非常羞愧,內(nèi)心忐忑不安,他最終作出決定:一定要替媽媽還上這筆良心債……
多方尋找“良心債”主人
2008年2月16日,《楚天都市報》在頭版頭條刊登報道,尋找這筆匯款的主人。
當年,那張匯款單上的地址是漢口濱江飯店。但該飯店負責人說,1989年,飯店主要接待全國各地軍方的會議代表,有的代表長住幾個月,信中提到的程斌、蘭明應(yīng)是當年入住賓館的軍人。因時間太久,當年入住登記表均已毀失,難以查找。
從校正母親的遺愿可以看出,當年的收款人喬永(云)霞在河南。那么,如今她又在哪里呢?媒體在刊發(fā)報道的同時,決定從她當年所在的學校入手查找。
在該校檔案室,工作人員翻找出塵封近20年的文書檔案,發(fā)現(xiàn)了一個叫喬云霞的名字,這是一張蓋有河南省教委招生辦公章的高校錄取新生花名冊,錄取號為“010810379”。
很快,有熱心人提供出喬云霞的電話,喬云霞隨即走進人們的視野。撥通喬云霞的手機,她所報出的個人情況與鄭州師專提供的檔案信息相吻合??墒?,電話中的喬云霞十分驚訝與激動,她不知道1500元匯款這件事。她說:“將近20年了啊,我第一次聽說這件事!”
喬云霞知道哥哥有個戰(zhàn)友叫蘭明,可從來不知道他寄過錢啊!
收款人、匯款者現(xiàn)身憶當年
喬云霞的老家在新鄭市龍湖鎮(zhèn)農(nóng)村。喬家兄妹7人,喬云霞排行第六。1983年,初中畢業(yè)的喬云霞考上了新鄭一中,可她不想繼續(xù)讀書,因為家里實在供不起了。這一年,喬云霞的大哥喬根法已到部隊當兵4年,剛剛提干。哥哥不同意妹妹的想法,他克服困難,給了妹妹最大的支持。
喬云霞讀高中和大學的6年時間里,都是大哥提供的經(jīng)濟資助。
上大學后,喬云霞和大哥的通信員蘭明成了筆友,兩人相互通信談?wù)撐膶W。時隔多年,喬云霞如今已無法聯(lián)系到蘭明。她甚至有些擔心,蘭明當年的匯款幫助行為未及時得到回應(yīng),會不會引起他的誤會。
事實上,喬云霞的擔心不無道理,那一邊,蘭明為這筆款已誤會了十幾年。
蘭明是1985年10月入伍的,入伍后一直給指導員喬根法當通信員。1988年底,蘭明被基地送到武漢大學新聞系進修。此時,喬云霞正在讀大學中文系,兩人互相通信,談?wù)撐膶W和人生。1989年春,蘭明去北京辦事見到了指導員。戰(zhàn)友見面無比興奮,蘭明從談話中了解到,指導員的家境仍然困難。于是,他想資助喬云霞完成學業(yè),減輕指導員的負擔。
1989年5月,蘭明從存款中取出1500元,轉(zhuǎn)托戰(zhàn)友程斌幫忙寄給喬云霞。但是,程斌匯款后一直沒有收到喬云霞或指導員的回信。后來,他又給喬云霞寫過一封信,委婉提到匯款的事。可那時喬云霞已畢業(yè),估計這封信一定沒收到。
1990年,蘭明在北京見到指導員。他很納悶,指導員還是只字不提此事。蘭明不好意思主動詢問,只能在心里猜測:是不是程斌沒有寄出這筆錢?后來,蘭明跟程斌失去了聯(lián)系,1500元就在他的心中成了一個謎團。
捐助善款的道德、法律意義
終于,喬云霞和蘭明一家聯(lián)系上了,并通了電話。時隔20年,兩人相談如故。得知喬家生活工作都很好后,蘭明祝姐姐一家越過越幸福。喬云霞說:“我們家永遠都會記得,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你幫助了我們。雖然這筆錢沒有收到,但錢背后的情義,是我們家一生的寶貴財富?!?br/> 他們還談起校正,更是感慨萬千。喬云霞希望校正不要再為母親一念之差的過錯而自責。蘭明說,校正的行為校正了他母親的一時過錯,這是一次心靈的洗禮。
對于1500元匯款,喬云霞說這錢絕對不會要,女郵政員一念之差做了錯事,因此在十幾年里受到痛苦煎熬,到病逝前終于艱難說出秘密,說明她真的是個好人,自己沒有理由不原諒她。
喬云霞希望見到校正,向他表示尊敬之意,并一道告慰他母親的亡靈。喬云霞說,自己身為母親,不希望替母還債的校正自責,也不愿意看到有人譴責他。事實上,喬云霞一直心懷感恩情結(jié)。作為一名教師,她教過的學生中,有不少是來自農(nóng)村的貧困學生,她從來都是默默地幫助他們,并經(jīng)常告訴孩子們不僅要學知識,更要學做人。
對于1500元匯款的去向,蘭明說,他和愛人目前在漢口開了一家印刷公司,生活殷實,他同意將這筆匯款還給校正,就算當年對困難家庭的資助。然而面對轉(zhuǎn)贈,校正給媒體寫信表示“萬萬不能接受,心更加沉重,更加有愧”。
2008年2月25日,經(jīng)過協(xié)商,這筆錢將捐給河南新鄭市新煙中學的貧困學生。
?。ㄕ浴斗ㄖ婆c新聞》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