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是20世紀中國文壇最有才氣的女作家之一。她的內(nèi)心世界非常豐富,這一輩子有四段難忘的情感經(jīng)歷。
胡也頻:丁玲心中永遠有他的位置
1924年,20歲的丁玲來到了北平,在一個社交場合結識了青年編輯胡也頻。當胡也頻得知丁玲失弟之痛后,就用紙盒裝滿玫瑰,寫下字條:“你一個新的弟弟所獻。”
這時恰值丁玲的朋友王劍虹的父親準備回湖南老家,就邀請丁玲一起回去,丁玲就離開了北平,回到湖南老家。胡也頻聞訊后,向朋友借錢追到湖南。當他風塵仆仆地出現(xiàn)在丁玲面前時,丁玲被深深感動了,愛情之門豁然開啟。
丁玲和胡也頻回到北平后,受到一些人的非議。丁玲一氣之下,干脆于1925年秋和胡也頻在香山同居。
1928年年底,胡也頻與丁玲同赴上海,他們與沈從文一起創(chuàng)辦了紅黑出版社,編輯出版文藝期刊《紅黑》,但紅黑出版社不久就倒閉了。為了還債,胡也頻離開上海赴山東省立高中教書。一個多月后,忍受不了相思煎熬的丁玲也來到了濟南。1930年11月8日,丁玲生下一個男孩,取名胡小頻。當時,胡也頻在濟南的激烈言論和行動,引起國民黨當局的極大不滿。同年7月,胡也頻和丁玲被迫離開濟南,經(jīng)青島回到上海。當時,胡也頻在外從事革命活動,丁玲在家照看嬰兒。1931年2月7日,胡也頻等左聯(lián)五烈士在上海龍華遇難,時年28歲。
不管后來走入丁玲生命中是怎樣的男子,但在她的愛情世界中,胡也頻有著最重要的位置。丁玲也說,她最紀念的是胡也頻。
馮雪峰:丁玲第一次愛過的男人
丁玲第一次見到馮雪峰時,感覺非常失望,她本來認為一個在北大學日語的年輕人應該是很英俊瀟灑的,而他看上去卻像個鄉(xiāng)下人。然而他們談文學、談時事,于是,在與胡也頻相愛的同時,丁玲又愛上了文學天才馮雪峰。
1985年,丁玲回憶說:“對我來說,情況非常復雜。雖然我深深地愛著另一個人,但我同胡也頻相處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彼此都有很深的感情依戀,如果我離開他,他就會自殺。我不能同我所愛的這個人生活在一起,于是對他說,雖然我們不能生活在一起,但我們的思想是分不開的?!?br/> 最終,馮雪峰離開了杭州,但丁玲心中并沒有熄滅對馮雪峰的熱戀。胡也頻遇害后,馮雪峰來安慰丁玲,愛情重新燃起。
對于自己和馮雪峰的感情,丁玲也從未掩飾過。1937年在與斯諾夫人的談話中,她坦率地說:“我有了一次偉大的羅曼史:我從未同胡也頻結婚,雖然我們住在一起,一個朋友的朋友來到我們家,他也是一個詩人。他長得很丑,甚至比胡也頻還窮,但我認為這個人在文學方面特別有才能。在我的整個一生中,這是我第一次愛過的人……”
馮雪峰逝世后,丁玲在回憶錄《魍魎世界》中,仍然表達出對馮雪峰的真誠情感。
1986年2月7日是農(nóng)歷大年初一。清晨,丁玲在病榻上迎來她的最后一個春節(jié),聽著街上一陣緊似一陣的鞭炮聲,她感嘆地說了一句:“雪峰就是這個時候死的?!倍嗵旌?,丁玲逝世。
馮達:讓丁玲后悔的一次婚姻
胡也頻犧牲后,史沫特萊采訪丁玲,需要一個翻譯,這個翻譯就是26歲的馮達。馮達常去看望丁玲,陪伴著身心疲憊的丁玲。1931年11月,他們同居了,并一起度過了一段平靜的生活。
丁玲后來這樣回憶馮達:“這是一個陌生人,我一點也不了解他,他用一種平穩(wěn)的生活態(tài)度來幫助我。他沒有熱,也沒有光,也不能吸引我……他常常來看我,講一點他知道的國際國內(nèi)新聞給我聽,我也得到一點素材,就寫進小說里去。他不妨礙我,看見我在寫文章,他就走了。我肚子餓了,他就買一些菜、面包來,幫我做一頓簡單的飯。慢慢生活下來,我能容忍這樣一個人。后來,他就搬到我后樓亭子間?!?br/> 不久,馮達調(diào)至中共江蘇省委并負責《真話報》工作。丁玲也接受組織安排,參加《北斗》編輯工作。1933年5月14日,馮達出門時告訴丁玲:“12點鐘要是我不回來你就趕緊離開。”5月14日上午11點半,丁玲從上海正風文學院回到家,馮達未歸。她正要整理東西離家時,當時的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書記、中共江蘇省委機關報《真話報》總編輯潘梓年來了。丁玲后來回憶說,“突然聽到樓梯上響著雜亂的步履聲,三個陌生人同時擠了進來。過了一會兒,馮達回來了。他一看見我和潘梓年,猛地一驚,然后就低下頭。我心里想,難道是他出賣了我們?”
在監(jiān)獄中,馮達含著眼淚向丁玲賭咒發(fā)誓,說他沒有出賣丁玲,丁玲相信了他,但性格剛烈的丁玲準備以死來抗爭,請求馮達幫助她自殺。她把頭頸伸進繩套,一腳踢翻了凳子,馮達實在看不下去,把已經(jīng)失去知覺的丁玲救了下來。此后,她決然地離開馮達,從此再未見面。
陳明:丁玲相濡以沫的伴侶
丁玲最后的情感寄托人是陳明。
延安文藝界紀念高爾基逝世一周年時,舉辦了一場大型的文藝晚會,其中一個節(jié)目就是根據(jù)高爾基的小說《母親》改編的一個話劇。陳明在劇中是男一號,他英俊的扮相、嫻熟的表演和抑揚頓挫的歌聲贏來了觀眾熱烈的掌聲。坐在觀眾席中的丁玲在陳明身上看見了胡也頻的影子。
8月,中央軍委委托中宣部組建“西北戰(zhàn)地服務團”(簡稱西戰(zhàn)團),任命丁玲為西戰(zhàn)團主任,陳明為西戰(zhàn)團的宣傳股長。陳明腦子快、主意多,還很會做思想工作。丁玲越發(fā)喜歡這位年輕的宣傳股長,而陳明對丁玲則是充滿敬意。在西戰(zhàn)團期間,丁玲和陳明開始相愛。
陳明和丁玲之間的關系成了一些人談論的話題。他們覺得,丁玲和陳明之間有兩個鴻溝:資歷和年齡。丁玲不在乎這些,但陳明的壓力要大得多。許多人的好心規(guī)勸,搞得陳明心里很煩,于是他和劇團里的一名女演員閃電式地辦了婚事。
婚后,陳明很快感覺到自己是無法欺騙自己的感情的,他依然深深思念著丁玲。他和新婚的妻子去看望丁玲,丁玲強作笑顏祝這對新人幸福。剎那間,陳明忽然明白,自己做了件天大的蠢事。通情達理的妻子也覺察到了,她對陳明說:“我們倆人都做了一件錯事,我們來改正它吧。”他們心平氣和地辦理了手續(xù),結束了這短暫的婚姻。
1942年2月,38歲的丁玲與25歲的陳明在有些人的嘲諷和挖苦聲中正式結婚。他們沒有舉行婚禮,也沒有請客吃飯,兩人手牽著手在延安的街頭快樂地散步,心中洋溢著無限的幸福。
1986年3月4日,丁玲在彌留之際,向陳明提出了最后一個要求:“你再親親我!”而在這句話之后,丁玲說了一句:“你太苦了,我最不放心的就是你!”
(摘自《名人傳記》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