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受孤寂或者比忍受貧困需要更大的毅力,貧困可能會降低人的身價,但是孤寂卻可能敗壞人的性格?!币缘业铝_的這句關于孤獨的名言開始,是因為人性的孤獨是永恒的話題。在夜深人靜時,抑或在眾人圍繞中,你,是否曾經(jīng)感受過孤獨?《丑聞筆記》就講述了這樣一個關于孤獨的故事。
由英國著名作家卓依·海勒寫的《丑聞筆記》一書,在2001年剛一上市,就取得了良好反響。并獲得2003年英國布克獎決選提名。并在2006年改編成電影,受到了極大好評。概括來說,這是一個關于友誼與愛情、孤獨與猜忌的故事。
孤獨的友情
“第一次看到希芭是1996年冬季的那學期”,小說由第一敘述人芭芭拉緩緩開始講述。芭芭拉是一所私立學校里的六十幾歲的教師,她刻板保守,信奉教條,并且說話刻薄尖酸,不留余地,同事們都不喜歡她。芭芭拉是一個非常孤獨的人。她沒有丈夫和子女,只有一只貓陪伴她,她沒有朋友也沒有什么業(yè)余愛好,唯一的興趣是每天寫日記。她將她敏感的孤獨心情,日復一日地宣泄在日記本里。包括她對新來的女陶藝老師希芭的愛羨。希芭漂亮幽默,深受同事和學生的歡迎,優(yōu)秀父親的去世帶給她十分沉重的打擊,她曾經(jīng)是一個“朋克”少女,在最孤獨的日子里,邂逅了現(xiàn)在的年齡是她兩倍的丈夫,并且有一個患癡呆癥的兒子。芭芭拉不懂為什么這么優(yōu)秀的希芭有著這樣不完美的家庭,而她看起來卻很幸福。敏感聰明的芭芭拉看到了希芭內(nèi)心深處的孤獨,那種對年華逝去的恐懼,那種生活在父親陰影之下的痛苦,那種希望有人安撫的躁動,芭芭拉使用了各種方式,靠近希芭,可是似乎總有人擋在她們之間,比如一樣很喜歡希芭的同事,比如希芭的情人。在希芭的陶藝室里,希芭向芭芭拉袒露心跡,講述了心中的苦悶。“我知道,總有一天,我們會變成朋友的”芭芭拉在日記里這樣自豪地寫到。兩個孤獨的人變成了好朋友,她們一起喝酒,一起聊天,一起討論很多問題,孤獨的心互相安撫。
一個人是孤獨的,兩個人就會減少孤獨。無疑,兩人是彼此解救孤獨的伴侶。
孤獨的愛情
讓芭芭拉意想不到的是,她的友情根本不能夠填滿希芭內(nèi)心深處寂寞的鴻溝,希芭有一個情人,芭芭拉憤怒了,因為這個情人竟然是她班里年僅15歲的學生康納利。青春期的康納利深深地喜歡上了漂亮的女老師,他在學校門口等希芭,當希芭在超市買東西時注視著他。希芭沒有辦法抗拒康納利的深情,她內(nèi)心孤獨的心靈在召喚靈魂深處的陪伴。他們相戀了。可是康納利年輕的軀體又怎么能夠填滿希芭孤獨的內(nèi)心?與希芭不同的是,康納利僅僅是艷羨老師的美貌,在他年輕的頭腦里,又怎么能理解希芭的思想?但是因為年輕的情人,希芭臉上總是掛著迷人的微笑,充滿羞怯的表情。孤獨的心靈尋求安慰,這樣的愛情注定是孤獨的。
愛情本是兩性之間最自然、最美好的事情,一旦帶上任何目的性,恐怕就失去了愛情的純潔性。
孤注一擲的背叛
希芭甜蜜的愛情讓芭芭拉不安和憤怒。希芭看起來不再孤獨了,不再需要她了。她沒有辦法忍受希芭的漠視,決定報復。她要讓希芭失去一切,淪落到她正在不斷沉淪的孤獨深淵。她將本是倆人之間的秘密故意泄露了出去,希芭的戀情被所有人知道,被所有人唾棄,同事、朋友包括丈夫和女兒都離她而去,她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幸福家庭,住到了芭芭拉的家里?!斑@一個月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巴巴拉這樣在日記里寫到。終于有一天,巴巴拉發(fā)現(xiàn)了真相,原本應該甜蜜無間的友情直面血淋淋慘淡的真相。這背叛多么令人不齒,這背叛多么絕望多么孤獨,多么讓人揪心。
背叛是可恥的,是人與人之間最不光明的表現(xiàn),如此選擇可見孤獨這種人性最根本的力量之強大。它可以讓人喪失理智,讓人出賣靈魂,背叛是孤獨的朋友。
拯救孤獨
孤獨這么深刻,能夠拯救自己嗎?希芭在街上游蕩,停在了自己家的門前,那扇打開的門和丈夫熟悉的臉,預示著希芭幸福的回歸。而芭芭拉又有了下一個“最好的朋友”目標。她們都是孤獨的。可是孤獨不能依靠別人來拯救,那心底深處不斷回響的痛苦的聲音,不能靠別人來消滅,拯救自己孤獨的人,只可能是自己!去愛你身邊的人吧,去愛你的家人,愛你的朋友吧,這樣,你才會覺得自己更可愛。人生是自己的,如果像芭芭拉那樣寄希望于陪伴和同情,生活就沒有盡頭。希芭的幸?;貧w也許會給我們啟示。
在現(xiàn)代物質(zhì)文明極度發(fā)達的今天,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和隔閡越來越大,高聳入云的大廈,隔斷的不僅僅是空間,更是人們親密的紐帶。焦慮感占據(jù)了現(xiàn)代人的心靈,孤獨感更是揮之不去的陰影。每個人都希望能拯救孤獨,可是不斷升起的新的高樓大廈,不斷地阻止人們回歸幸福和簡單的步伐。怎樣拯救孤獨?用愛?!妒ソ?jīng)》里說:“愛是唯一救贖”。最簡單的最純潔的愛,現(xiàn)代人類是不是正在遺失,讓我們回歸到愛里。付出我們所有的愛,才能釋放內(nèi)心深處這深刻的孤獨?!?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