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機械鐘出現何時已無從考證了。據記載,最古老的機械鐘十三世紀就已出現在歐洲的修道院之中。當時的機械鐘是不能顯示時間的,要靠看鐘人每小時敲鐘報時,來通知修道士們準時地進行各種宗教活動。此時,計時裝置還沒有完全和人們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后來,為了更好地了解時間,機械鐘安裝上了鐘面和指針。沒過多久,又出現了能夠自動報時的機械鐘。在公共時鐘出現后,使機械鐘第一次進入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但是由于結構復雜,驅動系統(tǒng)十分笨重,機械鐘的體積相當的龐大,所以還不可能進入尋常百姓家。
說來也是,即便是現在,公共時鐘的設置也并不簡單。更何況是在幾百年前,比較好的公共時鐘是十分昂貴的,所需要的用來運轉它們的機械設備很龐大、繁瑣,安裝起來又十分復雜。還需要不斷地上發(fā)條和定期保養(yǎng),是一個很難侍候的精密儀器,難怪在當時并非每個城鎮(zhèn)都能安裝得起。
歐洲人一直熱衷于公共時鐘的設計、制作和使用,英國也不例外。你可以在很多大城市,小城鎮(zhèn)以及鄉(xiāng)村看到這樣的公共計時設備,它們通常被安裝在教堂、標志性的建筑或是公共藝術品上,而且都很精致、漂亮,因制作年代不同,在形式上有不同時代特征,為公共建筑和藝術品增色不少。
在當時,公共時鐘是一座城市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繁榮水平的標志,這一風俗始于十八世紀晚期,在十九世紀初達到了頂峰。有的現在不但仍可以計時,而且還成為了地域的象征。比如說英國的大本鐘,就是其中的代表,它既是倫敦的地標,也是英國的象征之一。
說到公共計時裝置,就不得不說到鐘樓。通俗地講,它是帶有一個至四個時鐘表盤的塔式建筑。鐘樓在英國通常是附屬于一所教堂或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