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全國圖書獎設立于1950年,是最重要的美國文學獎項之一,下設小說、非小說、詩歌和青少年文學等獎項,1988年開始增設一枚美國文學杰出貢獻獎章,表彰“畢其一生為文學事業(yè)服務,或著作等身,從而豐富了(美國)文學傳統的人?!?008年9月10日,全國圖書基金會宣布,今年的美國文學杰出貢獻獎章頒給68歲的湯亭亭,這是華裔作家首次獲此殊榮,也是繼黑人作家格溫德琳·布魯克斯和托妮·莫里森之后,有色人種作家第三次受到青睞?;饡膱?zhí)行主管哈羅德·奧根布勞姆在聲明中說,“湯亭亭熔虛構、記憶、民間傳說和政治理念于一爐,用這種嶄新的、豐富的手法講述美國移民的偉大故事”?;饡墓俜骄W站指出:“湯亭亭在作品中運用一系列文體和故事,創(chuàng)造了一種令人驚異的移民回憶錄和移民小說的新寫法,影響了兩代美國作家”。換句話說,湯亭亭憑著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對美國移民文學的開拓創(chuàng)新,贏得了這枚沉甸甸的“終身成就”獎章。
回顧湯亭亭30多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移民題材的確是她關注的焦點,也是她創(chuàng)作的最大亮點。作為一個講求少而精的作家,湯亭亭迄今只撰寫出版了《女勇士:對生活在“鬼”中的少女時期的回憶》(1976)、《中國佬》(1980)、《孫行者:他的偽書》(1989)、《第五部和平之書》(2003)等四部長篇小說及《夏威夷的一個夏天》(1978)、《穿過黑幕》(1987)兩部散文集和一部夾敘夾議的詩集《做詩人》(2002),另外還主編了一部文集《戰(zhàn)爭老兵,和平老兵》(2006)。湯亭亭之所以有今天的作家聲名和地位,幾乎完全依靠她的四部長篇小說, 它們差不多囊括了所有的美國文學重要獎項:處女作《女勇士》一鳴驚人,拿下當年的美國全國書評家協會獎,五年后《中國佬》錦上添花,摘得全國圖書獎,并差點得到普利策獎,《孫行者》和《第五部和平之書》也不遜色,分別獲得美國西部國際筆會小說獎和最佳精神書籍獎。而在這四部重要作品中,前三部探討的重點都是移民題材。湯亭亭出生于一個典型的早期華人移民家庭,在創(chuàng)作移民文學作品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英語專業(yè)的大學教育也為她提供了必要的知識儲備、創(chuàng)作視野和創(chuàng)新意識。從《女勇士》、《中國佬》到《孫行者》,無論是創(chuàng)作主題還是敘事策略,政治訴求還是藝術技巧,湯亭亭的移民文學作品都給人一種耳目一新、余音繞梁之感。
在這三部作品當中,《女勇士》最受歡迎,評論界和讀者視其為湯亭亭的代表作,往往單另提及。但湯亭亭曾多次強調,《女勇士》與《中國佬》都取材于湯氏家族及華裔社區(qū)的真實人物及其經歷、遭遇,對它們的構思和創(chuàng)作幾乎同步進行,兩者構成一個陰陽和諧統一的整體:前者是一部“女書”,而后者是一部“男書”?!杜率俊酚伞盁o名女子”、“白虎山學道”、“鄉(xiāng)村醫(yī)生”、“西宮門外”和“羌笛野曲”8CpDTuR/0LYRM3laEXS3QNVexp1lSlm/OSSLCEhkne8=五章構成,每章各有一個女性中心人物,分別為敘述者“我”的姑姑、“我”所想象的花木蘭、母親、姨媽和“我”,其中“我”和母親是貫徹始終的人物,“我”的敘述中夾雜著母親的回憶。簡單說來,《女勇士》可以看作是敘述者“我”夾敘夾議地講述“我”及幾個女性前輩的經歷,并將其與中國及西方的文學作品、神話傳說相融合,展現作為華裔移民第二代的“我”追尋自我身份與文化身份的曲折和坎坷,批判和鞭撻美國華裔社區(qū)內部的性別歧視和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拔摇痹诮嬕粋€美國華裔女性身份的過程中,屬于第一代移民的母親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她不僅是一個有能力在充滿性別、種族和階級歧視的社會中生存的“女勇士”,也是一個以講故事傳承她所代表的華人女性文化傳統的“語言勇士”,她所講述的故事既是“我”探索自我身份的源泉,也激勵“我”成了一位用筆寫故事的“語言勇士”。
《中國佬》中,以湯亭亭家族中和她所認識的華人勞工為原型的人物占據主要的六章,標題在目錄頁中以大寫字母呈現:“中國來的父親”、“檀香山的曾祖父”、“內華達山脈中的祖父”、“其他幾個美國人的故事”、“生在美國的父親”以及“在越南的弟弟”。湯亭亭說這六章構成“一個六層蛋糕”的主體,她還在每一層之間及蛋糕的最上方和最下方撒上“糖霜”,即標題在目錄頁中以斜體字呈現的一些短小章節(jié),中心人物都是中西方文學和神話傳說中的男性?!吨袊小房胺Q一部華人男性移民在美國的奮斗史,湯亭亭在敘說其苦難經歷、受到的種族歧視和不公平待遇的同時,以史詩般的手筆著力描畫美國歷史不曾提及的華人移民對建設美國,尤其是開發(fā)夏威夷、建造橫貫美國鐵路所作的巨大貢獻,雄辯地證明華裔社區(qū)和個人完全應該擁有與白人同等的權利,他們不是異己,而是百分之百的美國人?!吨袊小返挠⑽臉祟}“China Men”乃湯亭亭根據美國白人對華人男性的貶義稱呼“Chinaman”生造而成,有著一語雙關的用意。一則暗示華人男性所受到的種族歧視和非人待遇,二則彰顯這部作品為華人男性正名的宗旨:他們不是來自劣等民族的“中國佬”,而是富有陽剛氣概、對美國作出巨大貢獻的“中國男人”。湯亭亭還在標題頁和上述六章華人男性故事的篇名頁上,蓋上“金山勇士”四個漢字的醒目大印章,表達對華人男性祖先的敬意和歌頌之情。
《女勇士》和《中國佬》在推向市場時,都被出版商打上非小說的標簽,但在藝術手法上,兩部作品更有后現代派小說的特點?!杜率俊肺逭轮g在情節(jié)上沒有緊密關聯,每章內部的故事情節(jié)也沒有采取傳統的線性結構,而是在過去與現在、回憶與當下、想象與事實、神話與現實、敘述與議論、“我”的敘述與母親的講述之間自由穿行,交錯糾結,且常常不給讀者任何暗示?!吨袊小分?,“六層蛋糕”的章節(jié)安排同樣體現了后現代派小說的非線性結構和拼貼效果。創(chuàng)造性地改寫和戲仿傳統文化元素也是后現代派作家的一大特點。湯亭亭在《女勇士》中改寫和融入了《木蘭詩》、《胡笳十八拍》、岳母刺字、《水滸》中的替天行道、羅賓漢的劫富濟貧、武俠小說中的習武復仇、神話傳說中的神靈與鬼怪等情節(jié)和元素,在《中國佬》中對中外神話傳說和經典文學作品的改寫范圍更廣,手法更為大膽,涉及《聊齋》、《太平廣記》、《醒世恒言》、《離騷》、《奧德賽》、《魯濱遜漂流記》和波利尼西亞半神半人莫伊的故事等。這些經過改寫的傳統文化文本不僅對湯亭亭筆下華人移民及其后裔的遭遇和經歷起到了引介、應和、評述和詮釋的作用,也間接傳達和印證了她作為一個美國華裔所具有的獨特身份和文化傳統。對她而言,改寫不再只是文學手法,已然成為具有雙重文化背景的美國華裔尋找和確定文化身份的必要手段。
用后現代派小說的藝術手法創(chuàng)作移民題材,是湯亭亭的一大創(chuàng)舉和拿手好戲。這一特點在《孫行者》中,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作為湯亭亭第一部嚴格意義上的純虛構作品,《孫行者》以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加州為背景,塑造了一個深受嬉皮文化影響、立志要做劇作家的第五代華裔美國人形象。湯亭亭給主人公起名慧特曼·阿新,是對美國詩人沃爾特·惠特曼和美國作家布萊特·哈特短詩“異教徒中國佬”中華工阿信的戲仿,意在顛覆美國主流文化中以華工阿信為代表的華人刻板形象,暗示主人公正像惠特曼這位偉大的美國詩人一樣,努力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肯定和歌頌自己的美國華裔身份、黃種人的體貌特征和自己所屬的華人社區(qū)?!秾O行者》沒有采用前兩部作品的第一人稱敘述者,而是從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稱視角,分九章講述慧特曼兩個月中的經歷,雖有一個基本連貫的故事情節(jié),但敘事頻繁游弋于慧特曼的內心思緒與外部世界之間,仍顯松散零碎。除此以外,戲仿、拼貼、語言游戲等后現代派小說的其他慣用手法在書中比比皆是,《西游記》和《哈姆萊特》等中外古典名著、真實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美國大眾文化的各種元素、美式英語、廣東方言、日語和粗俗語言等,都被湯亭亭囊括進300多頁的篇幅里。這部作品因此呈現出明顯的互文性和復調特征,難度顯著增強,內涵也更為豐富。如評論家亨特利所言,“《孫行者》使人聯想到20世紀最為突出的實驗派敘事──喬伊斯的《芬尼根的蘇醒》、納博科夫的《阿達》、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秾O行者》借用中國神話中的孫猴王,做得非常好。湯亭亭把那個神話變形,成了無所不包的后現代敘述。它包容、吸收了所有文化和時代的各種東西?!?br/>
從《第五部和平之書》開始,湯亭亭不再執(zhí)著于移民題材,轉而關注戰(zhàn)爭題材,創(chuàng)作主題也從種族、性別、階級差異以及文化身份與認同,擴展為反對戰(zhàn)爭、宣揚和平這一全人類共同關注的議題。湯亭亭從大學時代便參與反戰(zhàn)運動,海灣戰(zhàn)爭促使她開始創(chuàng)作一部名為《第四部和平之書》的反戰(zhàn)作品,不料1991年的一場大火燒毀了她的家,包括這部書的手稿。火災給湯亭亭造成身心的重創(chuàng),但她認為這是上天的安排,意在借這場火災加強她的反戰(zhàn)決心,于是她決定創(chuàng)作《第五部和平之書》,并牽頭成立退伍老兵寫作試驗班,致力于向世人宣傳戰(zhàn)爭的罪惡與和平的珍貴。這部作品由“火”、“紙”、“水”、“土”和“后記”組成,分別講述1991年的大火、《第五部和平之書》書名的來歷、《第四部和平之書》的重寫、退伍老兵寫作試驗班的成立、“9·11”罹難人員家屬理性的思索等。這本書被湯亭亭稱為“一塊非虛構-虛構-非虛構的三明治”,明顯表現出后現代派不拘泥于傳統小說文類的特征,它的無情節(jié)與相對松散的結構,也使人想到后現代派的碎片和拼貼,但湯亭亭借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五行結構全書,使看似分散的各章產生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就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藝術手法的創(chuàng)新而言,湯亭亭的反戰(zhàn)作品與她的移民題材作品一樣出色,但其數量和影響力尚趕不上后者。中國學者張子清曾如此概括《女勇士》、《中國佬》和《孫行者》的影響及湯亭亭在當代美國文學中的地位:“這三本總共不過是857頁的小說,卻藝術地建立了華裔美國文學的新傳統……更重要的是,她在主流社會的權力分配中,成功地獲得了當代主要的美國作家之一的榮譽,成為當今在世的美國作家之中,作品被各種文選收錄率最高、大學講壇講授得最多、大學生閱讀得最多的作家之一?!睙o怪乎美國全國圖書基金會在頒獎理由中,一再褒揚湯亭亭的三部移民文學作品,到了忽略其反戰(zhàn)作品的地步。全國圖書基金會如此重視移民文學,與美國社會文化的大環(huán)境不無關系。20世紀60年代,獨尊盎格魯-撒克遜新教文化的美國社會開始倡導多元文化主義,前所未有地關注黑人、土著、西語裔和亞裔等非白人的文化和文學傳統。到了90年代,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跨國交流和文化交融已經成為世界性的生活常態(tài),包括文學研究領域在內的美國學界開始擺脫自戀封閉的窠臼,日益強調跨國家、跨民族、跨文化和跨語言的研究視野。少數族裔作家所創(chuàng)作的移民文學作品越來越受到重視,恰恰反映了美國學界對“跨民族主義轉向”的大力提倡。湯亭亭既是美國移民文學的杰出作家,又代表著美國華裔文學的最高成就,此番獲獎,當屬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