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雜志2008年第06期發(fā)表了《“打破壟斷”是正確的嗎》一文。讀罷此文,我覺得林治波同志誤解了“一些學者特別是經濟學家,反復強調……‘打破壟斷’”的原意。
林治波認為,就思想認識而言,“一些人之所以不厭其煩地要求‘打破壟斷’,其主因有二:一是絕對市場論作祟,在新自由主義的‘忽悠’下,很多人患上了市場病,誤以為市場萬能,依靠市場化、私有化什么都能解決;二是不滿于壟斷國企的過高薪金和服務態(tài)度。”我認為林治波同志所分析的這兩條原因是自己的臆想,而不是一些學者特別是經濟學家的意思。
壟斷的弊端(諸如導致效率低下、資源配置不當?shù)龋┰缭?6世紀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那里就已提出過,馬克思在他的經濟學著作中也有過精辟的論述。怎么能說是“絕對市場論作祟”,又怎么能與“新自由主義”的“忽悠”掛上鉤?筆者認識許多經濟學家,他們既反對壟斷,又反對新自由主義。所以,反對壟斷的人并不都是新自由主義者。至于第二條,林治波也承認壟斷國企的薪金過高和服務態(tài)度不好。拿著高薪又不好好服務,這種狀態(tài)之所以能一直存在,難道不是“壟斷”帶來的弊端?給全社會造成不公平的壟斷,難道不應打破嗎?壟斷國企的這種過高薪金和糟糕的服務態(tài)度難道只是“一些學者特別是經濟學家”不滿嗎?當聽到某保險公司老總的年薪將近5000萬元時有幾個人持滿意態(tài)度?保險公司還不同于生產企業(yè),它不創(chuàng)造價值,憑什么可以獲取過高的利潤?其員工憑什么可以獲取過高的收入?
林治波在文章中為了證明“打破壟斷”是錯誤的觀點,舉例說“阿根廷、俄羅斯等國曾大張旗鼓地出售國有企業(yè)……但好景不長,金融危機就爆發(fā)了……”“普京執(zhí)掌俄羅斯以后,對葉利欽時期的自由經濟政策進行了徹底糾正,全力收復石油、天然氣、電力等戰(zhàn)略行業(yè),重組國有企業(yè),保證了國家對經濟命脈和主要財政來源的控制,俄羅斯由此走上了穩(wěn)定發(fā)展之路。”
林治波論述的阿根廷和俄羅斯的情況沒有錯,但是,他誤解了我國“一些學者特別是經濟學家”“打破壟斷”的原意。國內學者和經濟學家的“打破壟斷”,是要打破一些國企憑借壟斷地位控制市場、控制物質、控制價格,進行不公平交易和獲取不正當利潤。并不是林治波同志理解的那樣,“打破壟斷”就是賣掉國企。相反,在國內鼓吹新自由主義和私有化的人,并不是借口打破壟斷才主張賣掉國有企業(yè),而是認為“國有企業(yè)沒有高效率”,“是浪費資源的大戶、創(chuàng)造財富的小戶”,“只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負擔”等。而提出“打破壟斷”的學者和經濟學家,很少有人把“打破壟斷”和出售國有企業(yè)(私有化)劃等號。所以我說是林治波同志誤讀了“一些學者特別是經濟學家”“打破壟斷”的原意。
林治波在自己的文章中引述十七大報告:“深化國有企業(yè)公司制改革,健全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優(yōu)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深化壟斷行業(yè)改革,引入競爭機制,加強政府監(jiān)管和社會監(jiān)督。”“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重申了這一方針,并要求‘嚴格規(guī)范國有企業(yè)改制和國有產權轉讓,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梢?,中央從未提出過‘打破壟斷’的口號?!蔽疫@里想問的是,中央從未提出過“打破壟斷”,學界就不能提“打破壟斷”嗎?壟斷和競爭是一對矛盾,“深化壟斷行業(yè)改革,引入競爭機制”這句話難道不是要求打破原來的壟斷局面嗎?壟斷局面不破,競爭機制何以能夠引入?所以,我認為林治波同志既誤解了“一些學者特別是經濟學家”的原意,又誤讀了中央的精神。
林治波在文章的最后指出,“應當大力改革的是壟斷行業(yè)的利潤分配、競爭機制和服務態(tài)度,而不是壟斷地位問題?!蔽也幻靼祝粍訐u“壟斷地位”,仍然是“全國只此一家,別無分店”,永遠處于不敗之地(沒有倒閉之憂的)的國企和壟斷行業(yè),怎么會把利潤拱手讓出?又怎么會自覺地改善服務態(tài)度呢?難道你能用行政手段強行剝奪壟斷國企或壟斷行業(yè)的超高利潤?難道你能每天監(jiān)督它放棄超高利潤、改善服務態(tài)度嗎?(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