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四”青年節(jié),不同以往。首先是在近期的一系列事件中,上世紀80年代后出生的青年人表現出的極大的愛國熱情。值得欣慰的是,他們都學會了用理性的方式來傳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27歲的殘疾人火炬手金晶用身體保護奧運圣火順利傳遞;北京理工大學多處宿舍樓紛紛掛出國旗;不少大學生自發(fā)提供互聯(lián)網等方式表達自己對反華行為的強烈憤慨,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
1919年5月4日爆發(fā)的那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至今仍然振聾發(fā)聵。今天的中國與五四時期相比,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主題是永恒的。只是在不同的時代,五四精神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不斷賦予新的內涵,升華新的境界。
中國當代青年,多數是1980年后出生的青年,他們視野開闊、心胸豁達、知識豐富、聰明智慧、有主見、有能力。他們已經迅速成長起來,并以其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個性特點贏得了社會尊重。
“80后”是成長在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時期,最少保守思想,并接受最大競爭壓力與挑戰(zhàn)。他們在懷有遠大理想與追求的同時,更多的是表現為務實與深沉。表現為對崗位的追求、對素質能力的追求、對道德情操和社會責任感的自覺培養(yǎng)等方面,與各歷史時期的青年相比都更加具體和全面。
“80后”是生活在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的時代,盡情享受科技發(fā)明的幸福與成果,同時,也同全人類一道承受技術發(fā)明所帶來的負面后果。他們不得不面對和思考諸如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資源日益枯竭、恐怖主義泛濫等等沉重的問題,與各歷史時期的青年相比都更加深刻和尖銳。
“80后”是生活在網絡社會或網絡技術和信息時代,是在網絡的交互影響中自我發(fā)展與成長,網絡是其生存或生活的基本方式之一。網絡作為一個巨大的公共信息與交流平臺,是明顯的雙刃劍。在網絡時代如何健康成長,是當代青年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也是以往歷史上各時期的青年所不曾經歷的。
“80后”成長于全球化進程之中,處在前所未有的信息開放環(huán)境之中。世界多元文化并存,東西方文化兼容并蓄,對中國青年的思想觀念與行為方式都產生著影響。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傳承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吸收世界先進文化,都給當代青年提出了相當高的素質要求。面對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這些復雜多樣的形勢,表明當代青年所處的時代比以往如何時期都更加復雜,更加需要敏銳的分析力、鑒別力、判斷力。
事實證明,“80后”在成長與發(fā)展的過程中,熱愛祖國,關心祖國的命運和發(fā)展,關心中國在世界的地位,擁護改革開放,對社會發(fā)展的未來充滿著期待、熱情和信心。在重大事件面前,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堅定的政治立場。“80后”注定要成為與世界各民族優(yōu)秀青年相媲美的一代優(yōu)秀青年。(作者為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副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