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超市下鄉(xiāng),是連鎖企業(yè)的必然選擇。面對經營農村連鎖超市存在的空車率高、配送成本高和配送難度大等問題,連鎖企業(yè)應在配送策略方面進行研究,以提高物流水平和經濟效益。
關鍵詞:人員考核策略;車輛負荷和配載策略;社會車輛策略;配送速度和成本策略
中圖分類號:F713.32 文獻標識碼:A
一、人員考核策略
為了確保行車作業(yè)能按配送計劃有效運行,需要對行車作業(yè)人員進行考核和管理。對行車作業(yè)人員進行考核的方式主要有報表管理方式、行車作業(yè)記錄卡管理方式和行車記錄器的管理方式。
報表管理方式又包括駕駛日報表方式、駕駛成績報告書和配送人員出勤日報表的方式。利用表單對配送車輛駕駛情況做記錄,除了能隨時對車輛與駕駛員的品質及負擔作評估調整外,也能反映出事前配送規(guī)劃的效果,為后續(xù)營運配送計劃管理提供參考。
行車作業(yè)記錄卡管理方式,即對行車作業(yè)實行定時劃卡制度。具體的方法是設立定時配送、劃卡制度。即每一臺配送車輛到店時要劃卡,離店時也要劃卡,到店至離店的時間為卸貨和驗貨的時間。企業(yè)根據(jù)獲取的 POS 系統(tǒng)的信息來掌握配送車輛到店和離店的時間,分析運送作業(yè)、貨物抵達后的交、接貨作業(yè)效率。對配送車輛每到一店都實行同樣的劃卡制度,企業(yè)就能掌握車輛早到或晚到情況、在途時間,為人員考核和路線規(guī)劃提供依據(jù)。
行車記錄器方式。目前國內外已開始采用行車記錄器方式,以便對車輛配送情況作即時詳細的掌握。利用行車記錄器可以掌握車輛配送過程中的行駛記錄。行車記錄器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能掌握車輛配送過程中的行駛狀況,包括時間、里程數(shù)、行駛速度等。
另外,根據(jù)車輛的實際情況給出一個油耗指標,節(jié)約獎、浪費罰。對車輛維修費進行包干等。
二、車輛負荷策略
據(jù)統(tǒng)計,目前在一些超市經銷商品中15%為農副產品及其加工品,近24%商品銷售直接與農副產品有關。所以,連鎖超市可根據(jù)自身經營狀況與當?shù)剞r村生產的實際情況,通過購銷,將當?shù)刎S富的農副土特產品納入到超市銷售中,或者對進行農副土特產品加工后,將其納入超市經營。這樣,發(fā)展鄉(xiāng)鎮(zhèn)連鎖超市,不僅為農村農副產品打開銷路,促進當?shù)叵嚓P企業(yè)的發(fā)展,構建以“基地+加工+銷售”為模式的產業(yè)鏈,提高農民購買力,還能避免返程空駛。為了保證所采購的農副產品的質量,維護自己的聲譽,連鎖企業(yè)向當?shù)仄髽I(yè)、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農戶提供技術支持信息,當?shù)仄髽I(yè)、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農戶迫于競爭壓力,也會滿足對質量、交貨期等方面的要求。
反映車輛負荷高低的指標是空車率(空車行走距離/配送總距離)。若比率過高,表示未能充分作到 “回程順載”、“雙向配送”的原則,以致造成實車去、空車回的現(xiàn)象。
減少空車運行的情況,首先從做好“回收物流”入手?;厥瘴锪靼ā叭萜髦厥铡保?啤酒瓶、牛奶瓶 )、“原材料之再生利用”(碎玻璃、鐵屑、廢紙 )、“退貨”等。應考慮與正向物流結合運作,例如:把配送與回收統(tǒng)合在一個計劃配送路線內進行,達到上述“回程順載”的原則;其次采取措施,爭取實現(xiàn)送取結合。連鎖企業(yè)與當?shù)仄髽I(yè)、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農戶建立穩(wěn)定、密切的合作關系,不僅可以成為農村連鎖超市的供應代理人,而且還可以承擔當?shù)仄髽I(yè)、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農戶的儲存據(jù)點,甚至可以成為他們的產品代銷人。在配送時,將超市所需的物品送到, 再將農產品用同一車運回,這些產品也成了連鎖企業(yè)的配送產品之一,或者作為代存代儲,免除了當?shù)仄髽I(yè)、農戶的庫存包袱。這種送取結合在一個計劃配送路線內進行,達到上述“雙向配送”的原則。如此不但能提升車輛空間使用率,亦能節(jié)省時間、減少車輛和勞動力的使用。
三、車輛配載策略
反映車輛配載合理與否的指標是積載率(出貨品體積數(shù)/(車輛容積數(shù)×配送車移動率×工作天數(shù)))和平均每車次配送重量(配送總重量/配送總車次)的協(xié)調。
一次裝載的容積及重量對于配送的影響可謂最直接,且兩者具有一定的互補性。若欲配送較重貨物,則車輛的積載率必定不高;相反的,若一次欲達到幾乎滿車的積載率,則所配送之物品重量必不可太重。
積載率及平均每車次配送重量皆低,有兩種可能情況:客戶要求時效性,因此以一次低積載量、低承載重量來出車;配送范圍的業(yè)務量減少。若問題出在客戶的要求,則可考慮更換車輛,多使用小型車配送。若是問題出在商品重量上,則應設法規(guī)劃輕、重的商品同車運送,以達到每趟車皆有一定程度的積載率;加強業(yè)務量,或是重新規(guī)劃配送,包括重新考慮每次配送的路徑、順序,或是將原先幾條相近路線合并同車配送。
積載率低但平均每車次配送重量高,表示企業(yè)幾乎所有出貨品體積雖不大,但重量皆不輕,以至無法調和輕、重物同車配送。此時應考慮與其他配送較輕商品者采用“共同配送”方式,以降低配送支出。此情況是彼此需要,應較易達成。
四、社會車輛策略
盡管配送業(yè)務全部由自己完成易形成一定的規(guī)模經濟,并使管理簡化,但由于農村消費淡旺季差別較大,采用這種配送方式超出一定程度后不僅不能取得規(guī)模效益,反而還會造成規(guī)模不經濟。而采用混合配送,合理安排超市自身完成的配送和外包給第三方完成的配送,能使配送成本最低。
評估使用社會車輛數(shù)量是否合理的指標是外車比例(外車數(shù)量/(自車數(shù)量+外車數(shù)量))
一般使用外車的原因即在于為應付調節(jié)季節(jié)品、節(jié)慶品的需求( 淡旺季 ),但使用外車亦有管理上的困難及臨時解約的風險。
若外車比例很低,配送車移動率亦低,此時,公司是否應維持目前使用車輛的狀況,須再觀察季節(jié)品占庫存量比率(本月季節(jié)品存量/平均庫存量)。若季節(jié)品比率很高,表示公司淡旺季之別可能很大,則公司應考慮多雇用外車,減少自車數(shù)量或能機動性的在淡季時將自車移至他用,以節(jié)省自車在淡季時的閑置成本。若季節(jié)品比率很低,表示公司淡旺季差別應不大,則選擇使用自車亦符合經濟效益。但因目前車輛的移動率并不高,所以仍應考慮稍微減少自車的數(shù)量。
五、配送速度策略
掌握配送情況,同時作為配送路徑選擇及配車司機管理考核依據(jù)的指標是配送平均速度(配送總距離/配送總時間)。
配送平均速度低,表示所配送的超市距離并不遠,但所花費的配送時間卻很長,應檢查是否超市交貨處卸貨驗收動作太慢?或是司機本身問題?或為配送路況不良等等。
若為超市交貨點卸貨驗收速率的問題,則可能是交貨點卸貨不易,或超市本身驗收作業(yè)拖延所致。應設法加派助理,協(xié)助有效卸貨;或盡量與超市溝通協(xié)調,要求超市幫忙卸貨以及做到車到便可馬上交貨驗收的程度。否則,可與超市商議,調整交貨驗收的方式。一般配送商品到超市處有下列幾種交貨方式:交貨至店內擺放上架,并依據(jù)送貨單由店內人員一一驗收;交貨至店門口由店內服務員自行取用擺放,不當場點數(shù);交貨至店內,由店內人員自行補貨上架并不用當場點數(shù)。凡此種種送貨驗收方式,均將影響容器、搬運工具的選用及隨車人員的調派。因此,若無法使交貨作業(yè)有效率的進行,往往會影響到整體配送的平均速度。
若為司機本身問題,則應加強督導、訓練以增進配送效率。
若為路況不良所致,應確實規(guī)劃較為順暢的路徑,安排配送順序。
六、配送成本策略
超市下鄉(xiāng)的其它配送策略都要圍繞配送成本策略來進行,配送成本策略是配送策略的核心。
配送成本包括自車配送成本及外車配送成本。衡量配送成本花費多寡的指標有配送成本比率((自車配送成本+外車配送成本)、)/物流總費用)、每噸重配送成本((自車配送成本+外車配送成本))/配送總重量)、每體積配送成本((自車配送成本+外車配送成本)/出貨品體積數(shù))、每車次配送成本((自車配送成本+外車配送成本)/配送總車次)和每公里配送成本 ((自車配送成本+外車配送成本)/配送總距離)。這時需要詳細地分別記錄自車及外車所配送的商品重量、體積、車次及距離。
若每噸、每體積的配送成本高,但每次、每公里的成本低,這有兩種可能:若是自行配送部份成本偏高,其對策如下:與其他廠家施行共同配送策略以降低較遠距離、較少出貨量的配送成本;改良配送技術,減輕每噸的資源投入,或減少配送車次,使配送處理總成本降低;若是外車部份成本偏高,可能如今是以車次或距離( 客戶點 )計價,其對策如下:增加一次運送的量及重量或規(guī)劃更合理的配送路程,以減少總配送車次及距離,亦可節(jié)省費用;若如今已是以噸或體積計價,則原因可能是計價費率偏高,應協(xié)商調整費率。
作者單位:中州大學經濟貿易學院
參考文獻:
[1]